2018-04-24 - 草稿

区块连三个重大意义

1.区块连通过技术解决协作的信任

解决大规模协作时各个节点的信任,这个是革命性的的,也是人类第一次通过技术解决多边信任,信任是协作的基础,在这之前,大规模协作/合作的信任解决,通过建立一个第三方,比如,金融工程里需要7银行这个大家都下意识信任的第三方,再比如宗教,宗教也是一个至高无上的第三方让人来相信,相信后才有一系列宗教活动。而小规模的协作,比如我与你做生意,之间建立的信任,只能是通过过往的频繁合作的印象来建立,以上建立的信任都是非技术性的,而且没办法形成极简的规则,你我之间生意的信任的建立,能有如机器运行一样极简的规则吗? 显然没有,而区块链,在人类大规模的协作过程中,特别是价值分配和流通的协作过程中,第一次通过技术的方式做到了信任的建立,技术如何做到?第一,在区块连上没有中心,都是权利对等,第二,技术做到协作的过程真实无误记录,而且记录篡改的成本极高(在经济博弈上做到成本极高),历史记录想要查询是随时可以。区块链通过以上方式就把多边协作方的信任建立起来了,或者说,大家都不要相互信任,只相信区块链就错不了。

以太坊上现在有2000多的代币Token,这些Token代表各个参与方的权益证明,并作为资产与法币锚定,我们为什么会相信这些Token,愿意花钱买单,是因为大家的共识,共识都相信他,他就值钱,那为什么相信他?那是因为开始有少部分人(技术极客等)相信。少部分人相信会带动其他人相信,从而形成全民共识,这和我们大部分不熟悉银行内部的运作机制,但我们照样把钱存在银行,是因为你身边人这么做了,他的共识带动你的共识。

回到区块连建立信任的问题,拿对代币Token的信任来讲,由于TOKEN是通过以太坊上的智能合约Smart contact 生成,保存和流通的,而Smart contact 是和以太坊上的每笔交易绑定的(智能合约一定在交易内,可以理解做生意的交易要签合同),而交易是记录在以太坊这个区块链的分布式的账本中,我们已经信任了区块链的机制,自然信任以太坊上的每一笔交易中的smartcontact的相关Token。

与以太坊为代表的区块连2.0,作为区块链的通用应用平台,或者说一条专门跑智能合约Smartcontact的公链,正由于他用的是区块连的机制,自然把一部人对区块连信任的共识带到了以太坊上来了,那么这些人自然相信Token这种虚拟的资产在以太坊上生成、分配和流通了。

具体到银行在金融工程中担当第三方信任机构的现象,你一定有疑问,既然有银行这么做了,也达到了三方信任从而建立大规模金融协作的目的,那还要区块链做什么? 原因有二,第一,新技术的发展已经有更优的解决多边信任的革命性技术出现,第二,银行作为第三方信任机构日益权利和地位集中,形成中心化的组织,中心化组织很容易发生单点故障坍塌,而区块链就革命性替代方案。

软件正在吃掉整个世界,软件把人类恣意驰骋的思想刻在硅晶体上,雕刻成一条条机器指令操控的协议和规则,window操作系统简化规范了人类的办公场景;电商网站和配套的支付平台把人类的商品交换带到极度简单方便的新高度;微信把人类的交流简化到最本质的信息交换而不用考虑时间和地域(随时随地),这些都是拜软件所托,这一次区块链技术,软件解决了以往协作中非常冗余的信任建立,区块链通过对等网络技术、计算机密码学以及分布式数据库等,第一次把建立信任的游戏规则,以软件代码运作的方式固化在区块链的一条条公链上。

以金融工程的货币交换为蓝本固化的软件系统就是一条货币交易的区块链,你猜的没错,那就是比特币;以运行协作中的涉及智能合约并提供智能合约的编写为目标的通用开发平台,那就是以太坊。比特币和以太坊各是一台免信任而无需信任的世界计算机,是价值/资产协作(生成,分配和流通)的基础平台,在区块链上因为解决了多边信任,才可以价值交换与流通。

2. 区块链在互联网上实现价值交换

互联网通过底层IP/TCP技术协议实现比特信息的分享与传递,互联网用了20年的发展,把比特性质的信息传递做到了几乎零成本,对于信息这种非竞争性资源,我分享给你,你有了但我还是拥有,这种方式在互联网上司空见惯,但对于价值型的资产的交换传递,互联网技术并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案。

互联网第二阶段发展起来的电商,是典型的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交汇结合的协作模式,信息流由电商网站解决,而电商交易资金流,只能靠支付宝等支付平台对接银行系统解决,支付宝是资金流的一个新晋第三方,支付宝作为代理人处理了电商交易双方银行转账和支付。我们用支付宝很方便,但问题并没有解决,支付宝把与银行之间的结算和清算放在后台运作,而一旦涉及到跨境之间的资金支付,支付宝就没这么方便,我们并不能在支付宝上扫码完成美元购物。

互联网并没有解决端对端之间的价值/资产传递的问题,但区块链把这个问题完美的解决了,以比特币为例,比特币之间的交易是UTXO(未消费交易输出)在交易之间不断周而复始地消耗和生成来传递价值,比特币模拟了现实中现金货币的交换场景,我拿50元钱向书商买一本45元的书,找回5元,把这个抽象成一笔交易,这个交易实际是由交易输入和输出组成,50元是一个交易输入,45元付给书商是一个交易输出,5元找回也是一个交易输出,回到50元钱的来源,它就是上一笔交易的输出,具体点说就是我的上一笔交易的未花费交易输出UTXO,而在买书这笔交易中,我把这个50元的UTXO消耗了,但同时生成了我的一个5元的UTXO和书商的一个45元的UTXO,在比特币系统中,比特币这个数字资产,以UXTO形式不断的生成、消耗再生成的过程中,UTXO的归属权发生了改变,从而实现了价值交换。

以太坊在比特币区块链只能交换比特币这种固定资产单一功能上扩展,提升到数字资产通用的交换平台,通过在交易中插入绑定智能合约,智能合约是交易逻辑在程序代码上的体现,通过程序代码,实现了交易的"合同"的发生与执行。

那以太坊如何交换资产?以太坊在2015年上线,进过两年的发展缓慢爬升期,在2017年ICO井喷时大放光彩,绝大部分ICO发行的代币Token,都通过以太坊的智能合约来实现,遵循以太坊的ER20的规范接口,用上不超过100行代码,就可以规定Token总量,设置归属权(设置以太坊用户账户地址),实现Token的交换,智能合约通过代码调用改变交易的状态,而交易状态会最终会扩散并保存到以太坊的分布式账本中,以太坊交换资产通过交易中的智能合约实现。

把思维拉回到现实的互联网中,现在的互联网能不能做到端对端的价值/资产交换与传递?答案是互联网并不能理解解决,或者说在区块链出现之前,互联网并没有对价值/资产交换的完美解决方案,有人说支付宝和微信就是电子货币交换的超级应用啊,上面提到过


2.区块链分布式避免单点故障坍塌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04-24 - 草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