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恶真的有报?道不同不相为谋?

善恶真的有报?道不同不相为谋?_第1张图片

某人:若至近世,操行不軌,專犯忌諱,而終身逸樂,富厚累世不絕。

或擇地而蹈之,時然後出言,行不由徑,非公正不發憤,而遇禍災者,不可勝數也。

余甚惑焉!何所謂“天道”,是邪?非邪?

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亦各從其志也。

故曰:“富貴如可求,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調。”舉世混濁,清士乃見。

以其重若彼,其輕若此哉。

                                                                            ——史記-伯夷列傳

一种人,德操不好,一生不但逸乐,而且富厚还可以传之于子孙;

另一种人“君子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戴冠” ,时机成熟才会发言,从来不走小道,不会使用手段。做事情要合乎公正,才愿意积极去做。有太多太多的例子表明这样的人最后结果是碰到灾祸倒霉的“不可胜数也”。

人跟人之间都有你所奉行之道,道不同的人不相为谋,终究不可能同心协力走在一起,因为追求的志不一样。顺从各自的志罢了。人的一生都会追求一个他想要的东西,父母亲朋都无法勉强,这个问题谁都不能回答,只有自己能回答自己。这个就叫做志。富贵如果我求就一定可以得到,就算是最低贱的工作,我也可以去做。如果不一定能得到。我就追寻我喜欢的东西(所好:做一件事不是因为我做这个事情能得到什么其他利益,我也不在乎做这个事情是不是什么都得不到,因为做这个事情就是我的目的,就是我的所好)太史公不认同某人把做事按照轻重的标准来判断,君子怀型,小人怀惠。君子心中希望成就更高,心中有人类之中更高的标准,所以怀有典型。小人判断事情拿实际的好处来加以判断。这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是追求不同的问题。既然你追求的就是你的所好了,何必在乎其他人说什么,环境不这样才更显得你追求这个心智之坚定,显得出你的珍贵。君子明其道不计其功,正其义不谋其利。他最后一定能追其所好,超越环境的限制。因为他真心想要追求信仰他心中的道,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不会在乎其他人说的什么,人世间的标准不会影响他。

贪夫追求的是财,烈士追求的是名,夸耀权势的人会死在权利上面,老百姓追求的是活下去。每一类人有不同的追求,道不同不相为谋,同明相照,同类相求。君子最怕死后,别人的评价名不副实。伯夷、叔季、颜回因为孔子的夸赞而留名于世。然而很多同样有德行的人,却没有被记录下来。

善恶真的有报吗?


一、你真心想要的东西得到了,就是成功。没得到就是失败。其他都是浮云。伯夷求仁,他算然饿死,但他得到了。虽然姜太公,周武王以正义的目的伐纣。但毕竟以暴制暴,因为他的任的标准更高。太史公希望一生完成一部史记,他虽然自请宫刑,但是他得到了。

二、就对象而言,有己身之报,有子孙之报;就时间而言,有生前之报,有死后之报;就方式而言,有福(富厚)报,有名(后世的人肯定你的价值)报。看你在乎的是什么。如果你真心要求富厚,不必伪装,你要什么你就求什么。你跟谁说都没有意义,跟自己说,你求的是什么就决定是贪夫,烈士,夸者、凡人,还是圣人、贤人、义人、仁人。各从其志,各求所好。尽人事,听天命。人生在世,必须尽人之最大努力来彰显天道。每个人的责任不同,太史公作为一个史学家的责任,就是把历史该记得人都记下来,不能让他们白白死去,一无代价。完成他们的报。

你可能感兴趣的:(善恶真的有报?道不同不相为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