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震: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供应链金融创新

       互联网通讯技术不断影响金融创新。从互联网2.0时代开始,在移动互联网通讯技术的驱动下,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正在实现融合发展,正规金融机构从分业经营逐步走向混业经营,中国金融正在混业化、综合化、规范化迈进。

互联网发展的趋势对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内涵影响

       互联网1.0时代有一个互联网金融1.0的概念,2001年央行科技司提出金融机构用电子信息技术等就是互联网金融。2012提出的互联网金融2.0的概念,认为用互联网底层技术加金融就是互联网金融,主要是移动互联网把民间金融纳入进来,2015年央行指导意见着重促进互联网和传统金融机构相互融合。未来互联网金融3.0的概念,我认为是产业+互联网+金融,这是更大规模往底层渗透的一种跨界融合结构。互联网金融不仅是金融和互联网的融合,也包括产业与金融的融合。在未来这种大的融合过程中,供应链金融就是这种产业与金融及互联网融合最直接的表现形式。

互联网金融将重新定义供应链金融

       首先是从物流管理入手,逐渐发现上下游的关联关系,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得到一种呈现和再造,于是就有了供应链管理的创新。在供应链管理系统实施之后,人们发现供应链信息具有了更高的价值,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对这三流进行整合就形成了信息技术渗透进供应链金融的路径。

       供应链金融,是企业的融资需求得到实现的链条化变革。是从企业单点出发,还是从上下游去满足?是从偶发式融资,还是稳定路径融资?供应链金融通过互联网对单点进行连接,从而形成链接,成为可持续的、永续性的交易关系。因此,互联网金融重新定义供应链金融。特别是互联网金融有了数据沉淀之后,可以进行信用评级,风险管理,从而把担保性的融资变成信用性的融资。目前,不管是仓单融资还是动产质押的融资,还是核心企业的融资等等,这里面还具有担保的属性。今后,随着供应链管理系统的数据越来越充分,用数据监测企业的运行状况和供应链三流的情况,信用型的融资会更便捷实现。

       互联网+背景下,供应链金融核心的是数据驱动,从传统的物的担保到数据驱动的转型。依赖互联网把上下游的企业串联起来,形成网状结构。互联网与传统的交易结构最大的区别是什么?传统的交易结构是双方单点式的交易。互联网是把多方都连接起来,更多的第三方融入,形成第三方服务市场。增加第三方要素和内容,是互联网交易模式最大的特点。我们通过第三方的数据、信息来增加金融的服务功能,无论是信用评价还是风险评价等等方面,有些企业已经做了很多有价值的探索。

       通过这些数据可以洞察供应链上下游的各种需求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供需链、价值链重构的机会,由第三方切入,重新设计风控模型的变量。在实践中已经有了很多类型和模式,供应链金融被打开了一些切口。商业银行、信贷金融机构和非信贷金融机构也可以介入进来。供应链金融也因此在信息技术驱动下不断地升级。我们提出供应链金融1.0是银行通过核心企业担保,供应链金融2.0是通过新维度来增加供应链的资金流的数据,不仅是对一个企业,还包括对上下游企业的风险控制。

       目前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等这些时髦词汇被滥用,我们要批判学术的浮躁。虽然这些词汇被滥用过度,但实际研究还是不足。供应链金融3.0的创新,需要把单链式的融资变成链群化的融资,把有中心的融资结构变成多中心的或者去中心的分布式融资结构,把担保式的或者信用式的融资变成生态化金融服务这种综合趋势,是未来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必然方向。

       互联网交易结构最大的特点是“羊毛出在猪身上,狗来买单”。如何在开放系统条件下增加更多第三方的变量因素,是设计未来供应链金融模式的关键因素。物联网连接了无数第三方同时在互联网上,风控有了更多变量,供应链金融因此可以探索更多的创新模式。

你可能感兴趣的:(黄震: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供应链金融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