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完美无暇才是好的
小丽是一个特别在乎别人看法的女孩。不过,话说回来好像女孩都比较在乎别人的看法吧。
只是她比较极端而已。
作为一个高端消费类杂志的小编,每天和时尚品牌打交道,她对自己的外在极其关注。
为了得到领导、客户的重视与欣赏,小丽特别渴望自己在外人眼里呈现光鲜亮丽的形象。
明明只有几千块薪资,却要从头到脚精雕细琢,月光不够,还要啃爸妈、啃男友。
光看外表,如女王般的贵气靓丽。
别人有的她都不能少,平日里朋友圈里晒的都是名牌名品。
活脱脱一个樊胜美,用包装出的完美伪装不自信的内心。
其实,内心的压力,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其实生活中,每月用高消费撑起的完美,令她不堪重负、心力憔悴。
有两个小丽,一个活在朋友圈和外人眼里,一个活在生活的阴云下。
连带本不富裕的父母和男友都在为她的完美买单。
断臂的维纳斯一点也不完美,可是照样成为传世经典啊。
为了所谓的完美,看似维护自尊,实际上内心无比脆弱。
2. 他/她为什么不鸟我?
每个人都希望工作生活中得到别人的认可,可是我们有时会陷入过度在意的陷阱。
我认识一个很厉害的写手,他每篇文章从公众号发出来,都会引来点赞无数。
但是,每次他总是盯着那些批评,纠结半天。也许有时不过是一条两条,但是却能让他忘记那几百的赞誉。
那个ID****的,凭什么说我这篇写得不好?他根本没读懂好吧。
这是他经常在微信里和我吐糟的。
而我,总是安慰他,那个ID****黑你多少次了,摆明就是对人不对文嘛!
可是即便如此,他还是会耿耿于怀老半天。
心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批评者算式,即——
1条侮辱+1000条赞美=1条侮辱
意思是,我们往往会被一片小树叶挡住眼睛,看不见整片美丽的森林。
其实,要求全世界都赞同你,是绝不可能的。
忘掉个别鄙视的眼光,你才能在追求自我的道路上走得更快乐。
3. 这世界应该事事如我所愿
“我对她们这么好,为什么她们不理解我?”
“领导为什么总是和我过不去?”
“搭档如果能配合我,我也不至于会犯错啊!”
世界不会像你想象一样运转,但是,很多人却总是抱着唯我独尊的幻想,希望所有人都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
特别是独生子女的一代,在众星捧月下成长起来。
一路顺风顺水,等到进入社会,才发现,世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
坚持世界应该像你所像的那样运转,或者当事情不尽理想时就觉得受到了欺骗。
于是挫败感油然而生,对世界满腹牢骚,对自己从不满足。
其实,这个世界自有它运行的规则。沉湎于抱怨,不如改变自己的心态。
身边有不少90后朋友,当然我对他/她们没有任何偏见。
恰恰对世界有太多不切实际的看法,导致他们的理想主义总是被现实所打败。
比如创业,总感觉自己无所不能,希望能赤手空拳打出一片天地。
但是,遇到团队合作、技术瓶颈、竞争压力等等现实问题往往手足无措。
从雄心万丈退回到自己的小世界里,缩成一团,心灰意冷。
4. 一 点 不好 就 全盘否定
我其实是一个容易自我否定的人,对于自己的错误总是习惯无限放大。
记得有一次,工作中有一份材料出现了一个错别字。
尽管整篇质量还是比较高,领导也没有说什么。
但是,我还是觉得整项工作太失败了,心里不痛快了好几天。
对于别人,我有时也会过度夸大他们的缺点。
记得去年单位新来一位年轻人,因为早上迟到过两次。
有好长一段时间,我对他的看法总是不太好。
其实,那个小伙子工作还是很积极肯干,非常踏实。
但就是这样,我还是对他有些看法。
只看到自己的不足,看不到自己的成功。
只看到别人的不是,却看不到别人的优点。
这样以偏概全会,容易让人陷入认知上的偏执,偏执带来情绪化。
我知道这样不好,也在努力纠正。我总提醒自己,一定要就事论事,不要把问题扩大化。
5. 我的意见 /他人看法 很重要
有的聚会让你觉得不舒服,不想再待下去,但是你仍然咬牙坚持,因为你觉得如果自己走了,会影响大家的心情。
当你正紧张工作时,有人踱着步子来找你聊天,即便是老板催要十万火急的任务,你还是忍不住停下来和他聊天,因为你怕他会不高兴。
其实,聚会上你走开,大家依旧会谈笑风生;办公室里礼貌地终止无意义的聊天,继续工作别人自然会走开。
要记住,你并不是别人关注的焦点,而且,绝大数人都不是受关注的焦点。
换句话说,地球离了谁都转。
但是,在很多时候我们总是会过于夸大自己的重要性。
就像我们从镜子中看到的自己要比别人看起来更漂亮,据科学研究,那是脑补的结果。
很多时候,按照你的感觉去做,并不会影响别人,因为,你没有那么重要。
同样,别人对我们其实也没有那么重要。
有时我们和同事争吵,和领导生气,觉得情绪完全被别人左右。
其实,决定我们内心感受的不是别人,恰恰是我们对别人行为的看法和反应。
换句话说,正因为我们这么想,别人才能影响我们,所有的想法都源于自我诠释。
对外界反应特别敏感的人,这种情绪上的放大效应特别明显。
其实,冷静下来,客观来看,能决定我们情绪的只有自己。
6. 我是 无能为力的 受害者
小学课外兴趣班报什么要按父母的意愿来。
上大学填志愿听从父母和过来人的建议。
大学赶潮流报N个社团其实什么也不精。
毕业工作考公务员托关系进了父母希望的稳定单位。
按照父母认可的门当户对标准相亲谈恋爱。
从小到大,你有多少次是被动地被推着往前走。
习惯于被人安排,按照既定的路线生活。
这样一路走来,逐步形成对任何事都无能为力的思维定式。
于是,遇到出现问题,也就习惯性的把责任往外推。
小马毕业于一所水平靠前的211大学,但是,就业却始终不顺利。
开始听父母建议考公务员,因为不喜欢体制内的生活,动力不是很足,连考两次都没成功。
接着跟着创业的潮流,去开店,赔完了父母给的本钱。
最近,准备北漂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但是干什么不是很明确,准备走一步看一步。
每次谈起诸多不顺心,小马总是把自己打扮成一副受害者的模样。
自己没有办法实现抱负,都怪父母操控欲太强。
听的多了,大家反而转而同情他的父母,为孩子操心操碎了,到头来没落一个好。
当你相信自己的命运都是受人影响而不如意的时候,形成的弱势心态会让你对未来也不抱希望。
凡事爱抱怨,懒于行动的人永远不可能真正掌握自己的人生。
其实没有什么不能,只是你不愿意改变而已。
抛弃对外界的埋怨,独自面对各种选择,为自己的选择买单,只有这样你的心理才能真正强大起来。
7. 糟糕的事情一定会发生
身边有致郁系倾向的朋友,无一例外都经常会忍不住把事情往最坏的方面想。
我们大多数人在面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时,一般也都会首先想到坏的结果。
“这个任务我完成不了”
“我肯定会把事情搞砸的”
“那么多人竞争我肯定会落选”
而一旦你开始料想灾难性后果,一种社会心理学现象——自证预言,就会开始建立。
在朋友关系里我们经常会发现,一旦你认为你和某人的关系不佳,那么,你们的关系肯定会向着恶劣的方向发展。
你很有可能做出破坏关系的举动,导致你们关系最终友尽崩盘。
读书时,那些自认不是读书材料的同学,有时间侃大山打游戏,也不会用来温习,认为读了也不会懂。
考试结果出来,自然一塌糊涂,然后他们会庆幸:“果然我不是一个读书的材料,幸好没有浪费时间去看书。”
面对公众做演讲,如果你想着会不会卡壳,以我的惨痛经验告诉你,那是必然会卡壳的。
而我讲得多了之后,不是不会想卡壳的问题,只是会尽量用别的想法占据头脑,使自己对失败的恐惧感降到最低。
当然,自证预言也可以导向成功的方向,不过,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自信心还不足以支撑正向自证预言。
以上七种非理性想法,你有几条中招?
一旦这些非理性想法固化为你的思维方式,进而影响你的情绪,改变你的性格,潜移默化中甚至悄悄改变你命运的轨道。
原创很辛苦,都看到这里啦,随手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