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ase的原型是Google的BigTable论文,受到了该论文思想的启发,目前作为Hadoop的子项目来开发维护,用于支持结构化的数据存储。
官方网站:http://hbase.apache.org
-- 2006年Google发表BigTable白皮书
-- 2006年开始开发HBase
-- 2008年北京成功开奥运会,程序员默默地将HBase弄成了Hadoop的子项目
-- 2010年HBase成为Apache顶级项目
-- 现在很多公司二次开发出了很多发行版本,你也开始使用了。
HBase是一个高可靠性、高性能、面向列、可伸缩的分布式存储系统,利用HBASE技术可在廉价PC Server上搭建起大规模结构化存储集群。(高可靠性主要是依赖于HDFS的备份机制,因为HDFS高可靠,所以HBASE具有高可靠性;高性能主要是说其速度快,主要是因为HBASE是分布式的;可伸缩可理解为可拓展,可以增加子节点)
HBase的目标是存储并处理大型的数据,更具体来说是仅需使用普通的硬件配置,就能够处理由成千上万的行和列所组成的大型数据。
HBase是Google Bigtable的开源实现,但是也有很多不同之处。比如:Google Bigtable利用GFS作为其文件存储系统,HBase利用Hadoop HDFS作为其文件存储系统;Google运行MAPREDUCE来处理Bigtable中的海量数据,HBase同样利用Hadoop MapReduce来处理HBase中的海量数据;Google Bigtable利用Chubby作为协同服务,HBase利用Zookeeper作为对应。
(HDFS只支持文件的append操作,不可变,而依赖于HDFS的HBase是可以的)
早期版本的HDFS不支持任何的文件更新操作,一旦一个文件创建、写完数据、并关闭之后,这个文件就再也不能被改变了。为什么这么设计?是为了与MapReduce完美配合,MapReduce的工作模式是接受一系列输入文件,经过map和reduce处理,直接产生一系列输出文件,而不是在原来的输入文件上做原位更新。为什么这么做?因为直接输出新文件比原位更新一个旧文件高效的多。
在HDFS上,一个文件一直到它的close方法成功执行之后才会存在,才能被其他的client端所看见。如果某个client端在写文件时或者在close文件时失败了,那么这个文件就不会存在,就好像这个文件从来没写过,唯一恢复这个文件的方法,就是从头到尾重新再写一遍。
1)海量存储
HBase适合存储PB级别的海量数据,在PB级别的数据以及采用廉价PC存储的情况下,能在几十到百毫秒内返回数据。这与HBase的极易扩展性息息相关。正式因为HBase良好的扩展性,才为海量数据的存储提供了便利。
2)列式存储
这里的列式存储其实说的是列族存储,HBase是根据列族来存储数据的。列族下面可以有非常多的列,列族在创建表的时候就必须指定。
3)极易扩展
HBase的扩展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基于上层处理能力(RegionServer)的扩展,一个是基于存储的扩展(HDFS)。
通过横向添加RegionSever的机器,进行水平扩展,提升HBase上层的处理能力,提升Hbsae服务更多Region的能力。
备注:RegionServer的作用是管理region、承接业务的访问,这个后面会详细的介绍通过横向添加Datanode的机器,进行存储层扩容,提升HBase的数据存储能力和提升后端存储的读写能力。
4)高并发
由于目前大部分使用HBase的架构,都是采用的廉价PC,因此单个IO的延迟其实并不小,一般在几十到上百ms之间。这里说的高并发,主要是在并发的情况下,HBase的单个IO延迟下降并不多。能获得高并发、低延迟的服务。
5)稀疏
稀疏主要是针对HBase列的灵活性,在列族中,你可以指定任意多的列,在列数据为空的情况下,是不会占用存储空间的。
HBase架构如图1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HBase是由Client、Zookeeper、Master、HRegionServer、HDFS等几个组件组成,下面来介绍一下几个组件的相关功能:
1)Client
Client包含了访问HBase的接口,另外Client还维护了对应的cache来加速Hbase的访问,比如cache的.META.元数据的信息。
2)Zookeeper
HBase通过Zookeeper来做Master的高可用、RegionServer的监控、元数据的入口以及集群配置的维护等工作。具体工作如下:
(1)通过Zoopkeeper来保证集群中只有1个Master在运行,如果Master异常,会通过竞争机制产生新的Master提供服务
(2)通过Zoopkeeper来监控RegionServer的状态,当RegionSevrer有异常的时候,通过回调的形式通知Master RegionServer上下线的信息
(3)通过Zoopkeeper存储元数据的统一入口地址
3)Hmaster
Master节点的主要职责如下:
(1)为RegionServer分配Region;
(2)维护整个集群的负载均衡;
(3)维护集群的元数据信息;
(4)发现失效的Region,并将失效的Region分配到正常的RegionServer上;
(5)当RegionSever失效的时候,协调对应Hlog的拆分;
4)HregionServer
HregionServer直接对接用户的读写请求,是真正的“干活”的节点。它的功能概括如下:
(1)管理master为其分配的Region;
(2)处理来自客户端的读写请求;
(3)负责和底层HDFS的交互,存储数据到HDFS;
(4)负责Region变大以后的拆分;
(5)负责Storefile的合并工作;
5)HDFS
HDFS为HBase提供最终的底层数据存储服务,同时为HBase提供高可用(Hlog存储在HDFS)的支持,具体功能概括如下:
(1)提供元数据和表数据的底层分布式存储服务
(2)数据多副本,保证的高可靠和高可用性
1.4.1 HMaster
1.监控RegionServer
2.处理RegionServer故障转移
3.处理元数据的变更
4.处理region的分配或转移
5.在空闲时间进行数据的负载均衡
6.通过Zookeeper发布自己的位置给客户端
1.4.2 RegionServer
1.负责存储HBase的实际数据
2.处理分配给它的Region
3.刷新缓存到HDFS
4.维护Hlog
5.执行压缩
6.负责处理Region分片
1.4.3 其他组件
1)Write-Ahead logs
HBase的修改记录,当对HBase读写数据的时候,数据不是直接写进磁盘,它会在内存中保留一段时间(时间以及数据量阈值可以设定)。但把数据保存在内存中可能有更高的概率引起数据丢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数据会先写在一个叫做Write-Ahead logfile的文件中,然后再写入内存中。所以在系统出现故障的时候,数据可以通过这个日志文件重建。
2)Region
Hbase表的分片,HBase表会根据RowKey值被切分成不同的region存储在RegionServer中,在一个RegionServer中可以有多个不同的region。
3)Store
HFile存储在Store中,一个Store对应HBase表中的一个列族。
4)MemStore
顾名思义,就是内存存储,位于内存中,用来保存当前的数据操作,所以当数据保存在WAL中之后,RegsionServer会在内存中存储键值对。
5)StoreFile
这是在磁盘上保存原始数据的实际的物理文件,是实际的存储文件。StoreFile是以Hfile的形式存储在HDFS的。Hfile是一种文件格式,例如txt、orc、parquet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