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从0到1

创业,从0到1_第1张图片
彩云之南

今天分享几位创业者的故事。和农产品相关......


​A总2002年从某中水产专业毕业,在餐厅实习打工,学到了技能,有了一定积累,在政策扶持下,开始在外做育苗生意,规模逐渐扩大。加上政府扶持,修通了公路,并抓住机遇,买下一片土地,修筑水渠,开了餐厅做生意。如今,规模扩大,产值已经上千万。今天见了鲟鱼,虹鳟鱼,金鳟鱼,都属于桂鱼科的大家族。


​B总大学学习的自动化,回到家乡。有一定资本积累,2013年在政策扶持下,承包了4000亩地(1亩地等于666.67平方米),引进新西兰品种,开始种植猕猴桃。今年树上已经挂果,只待明年丰收。


​C总学习水利水电专业,他老婆学习的是畜牧养殖,C总在大学当过老师,后来创业,成立了养殖厂。如今产业链建立完善,公司品牌下的鸡蛋,占领了某省会60%以上的农产品市场,超市菜市场里随处可见,市里的老百姓交口称赞。


D总来自祖国的东北,体格健硕,结实无比,在山脚下开了自己的饭店,从大厨做到老板,在市里开的分店。跑遍全国取经,闭关多年,如今分店遍布全省。


E总年轻时候喜欢旅游,几乎走遍了世界,写过书,摄影炉火纯青,野外求生技能超群,当过攀岩教练。后来在丽江开饭店赚了一笔钱,享受当地野味的同时筹集资金开始做野生菌生意,如今每年销售额上亿,他家的野生菌礼盒珍品遍布沿海,是熬汤滋补的不二选择。


F总来自广东,喜欢甜食。在丽江做过生意,尤其喜欢鲜花饼,于是自己也开始种植玫瑰花。有幸融资好几千万。第一年没有经验,花开得太快,游人来不及欣赏,就已经几乎凋谢。剩下的做成干花,这才没有亏得太惨。后来发现商机,将玫瑰花加糖酿造,做成馅料,低温保鲜,再销往全省。如今成了全省最好最大的馅料供应商。


G总是做纺织生意发的家,后来做过茶叶生意,弄过养殖,规模巨大,身价难以估计。如今转型做电商,产品远销新加坡。他最擅长和快递公司谈价钱,县里交通不太方便,为了保证客户拿到最新鲜的食材,只选择顺丰,产地一元每千克的板栗, 加上快递四元,包装两元,运输存储两元,到大城市二十元一千克。G总最擅长做的是销售。


H总在县里买了一块地,做房地产生意但是没有成功。时间一过地皮涨价了,有幸找到合伙人,开发投资了一大片公园,供游人坐船游览,餐饮也建立完善。每年盛夏荷花开放,池里的藕大卖,莲子每年也能产七百万株,游人坐船时都愿意品尝。

I教授是一名大学老师,这些都是他的项目。也在创业协会指导大学生创业。在十多年前创业最艰难的时候,教授鼓励他们道:“没有夕阳的产业,只有夕阳的技术。”

我最佩服的还是F总,他是创业者的典范,他的思维,创新意识,动手能力。

他们都是80后,夹缝中的80后。如果说70后大多数脱离了互联网,90后见证了互联网的蓬勃发展,那么80后就是夹在这两者当中最尴尬的存在。

但是他们的思维一定是走在前沿的,他们刚创业者,用自己的力量,整合所有资源,搭建出平台,就Uber一样,为司机和有出行需求的人搭建了一个平台,努力、机遇、意志力强、坚韧、工匠精神,共同铸就了他们的梦想。


表面上来看,现如今留给我们的空间也不是太多,各个方向都越来越细化,有的甚至没有细化的必要,更加夹缝中的我们该如何生存?

需要洞察,保持你的好奇心。还有,

创新,即从0到1。

很可能我们现在做的工作是从1到N,但是我们进步的动力一定是从0到1,那是我们与众不同的个性。

人,天生就会模仿,这是一种天性。

光模仿是不够的,不能永远原地画圆,止步不前。

我们需要挑战,能够独当一面。这是迟早需要面对的。

挑战适合的难度,循序渐进,一点一点往上累加。

希望你不要被安逸的环境驯化。就像一个漩涡把你吸进去,再也出不来了。

我们需要的是,走出舒适圈

你可能感兴趣的:(创业,从0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