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欺凌:我们曾经都是那个施暴者

校园欺凌:我们曾经都是那个施暴者_第1张图片
文/陈午

01

前两天在网上看到一则新闻,说北京市五名未成年少女,因校园欺凌获刑。

事件是这样的:2017年2月,这五名少女在校内无故殴打、辱骂两名同学,并将欺凌过程拍成视频,在微信群里传播,最终导致其中一名被殴打女生精神抑郁,至今无法正常生活学习。

看到这条新闻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惊讶,而不是觉得理所当然。

因为在我的印象中,校园欺凌在我国,很少单独作为刑事案件处理。大部分的校园欺凌,都只是把双方家长喊过来,在办公室处理一下,然后校方给予施暴者警告处分,事情便到此了解。

然而,这次法院的判决,却给了校园欺凌者一击重拳,同时也给了被欺凌者一次迟到的公平。

很多人说,我们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终于是在保护未成年了,而不是在袒护那些未成年人中的败类。

02

谈起校园欺凌,这个词可能很多人并不会感到陌生。但是如果问你,欺凌是如何定义的,我想很多人都会以为,只有上升到肢体攻击的行为,才算欺凌。

但是,我想告诉你,欺凌不单单只有殴打这一项。

所谓的校园欺凌,它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小打小闹,它具有长期性、隐匿性、预谋性,双方强弱关系不对等的特点。

其中,校园欺凌可以分为直接欺凌跟间接欺凌。直接欺凌就是我们常见的肢体动作攻击,而间接欺凌,则表现为排斥、孤立,语言攻击等。

据《中国校园欺凌调查报告》指出,语言欺凌是校园欺凌的主要形式。按照校园欺凌的方式进行分类,语言欺凌行为发生率明显高于关系、身体以及网络欺凌行为,占23.3%。

而语言欺凌,也仅仅只是间接欺凌中的一种。间接欺凌中最令人恐惧,也最常见的就是通过孤立,排斥的方式,隔绝同某人的往来,最终对其造成不可磨灭的身心伤害。

校园欺凌如此常见,仅2014年至2015年,媒体曝光的校园欺凌/暴力事件共43起,那些没有经过曝光的,校方私底下解决的更是数不胜数。

然而,这些案件中,绝大部分都是如何处理的呢:

福建漳州市芗城区,北斗中学的小女生被10人扒光上衣、裤子殴打

处理结果:派出所希望家长能和解

福建安溪一名初二学生被同学殴打导致耳膜穿孔

处理结果:校方处理学生

山东日照多名男生厕所殴打同学,并要求其吃屎

处理结果:警方表示已和解

这些血淋淋的事件就摆在我们眼前,然而得到的结果又是什么呢?

老师跟家长对于欺凌的想法就是:同学之间开了个过分的玩笑而已。

然而,这些赤裸裸的欺凌,在孩子眼中是再事实不过的事情,为什么到了成年人的眼里,却成了玩笑呢?

更可笑的是,有些老师,为了让受害者与施暴者达成和解,特意安排双方频繁互动,认为如此,施暴者就能不再对其欺凌。

或许正是成年人对于校园欺凌认识的不足,以及对其无限的容忍,觉得小孩子做错事,能够原谅,才导致了校园欺凌行为如此猖狂。

03

记得我上初中那会,经常会听到校园里对某人给予“校霸”,“班霸”这样的称呼。

这样的人物,一般出场的时候,都会跟电影里的黑帮大哥一样,身后跟着一群小喽喽。

当时我们班级里,有一名出了名的“霸王”,人称外号西瓜。

西瓜整个初中三年下来,不知道欺负过多少同学,打过多少架,却依然跟我们坐在同一间教室。

班级当时有一位叫小洋的人,因为长得胖,脑子不灵光,学习差,放学后,经常被西瓜等人叫到走廊殴打。

甚至有时候在课间休息时,当着全班人的面,直接扇小洋耳光,脱其衣服。

但是全班人都傻傻看着,有的甚至拍手叫好,没有一个人想到要去报告老师。

如今再回想起来时,才意识到,原来当时作为看客的我们,也是那种欺凌行为的施暴者,只是我们是以另一种更加冷漠的形式对其心灵造成伤害。

后来,不知道什么缘故,西瓜等人欺负小洋的事件,终于传到了班主任耳朵。

然而处理的结果是什么呢?

从班主任到校领导间的所有人,认为最严肃的惩罚就是,对西瓜给予警告处分,并要求其父母向小洋致歉。

虽然被处罚后,西瓜等人有一断时间再也没欺负过小洋,但时间久了以后,小洋不堪的日子便又不知不觉回来了。

最终,在初三那年,小洋转学离开了。我想,这是他最无奈,却最明智的选择。

永远被指望施暴者能够像电影演的那样,被批评几次后就悔过自新,那是你太高估人性的善意了。

人性本恶,才有法律存在的意义。

04

其实,相比起我国成年人与相关法律对于校园欺凌的不重视与容忍,国外许多国家,已经将其提到相当严肃的地位。

早在2000年到2002年,美国加州就通过了禁止校园欺凌的法案,通过立法来加强对校园暴力行为的预防与惩罚,明确受害者的法律救济和施暴者的法律责任。

2015年,在美国留学的女孩刘怡然,被3名女生扒光衣服,用烟烫其身体,并按在地上吃沙子。

最终美国的法院判处3名施暴者6—13年的监禁,刑期结束后直接驱逐出美国。

让施暴者付出无比惨痛的代价,才是对受害者最好的安慰。

在英国,每年的11月会举行反欺凌周活动,集中开阵各种宣传活动,并且拨付专项经费,用于老师的相关培训,帮助老师识别校园欺凌行为和进行正确的预防。

甚至在挪威,也在各个学校之间建立起了反欺凌政策,对学生某些违法行为进行限制;而德国,更是将“生命教育”,作为儿童接受人生启蒙的第一课,教会他们从小爱护自己,免受他人的伤害。

05

或许你会以为校园欺凌离你很遥远,但是我想告诉你,即使在大学这样一个环境里,你也可能正在遭受着校园欺凌。

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室友之间的排斥与孤立。当一个人被集体排斥时,短期可能看不出什么负面影响,顶多觉得一个人挺孤单的。

但是,如果长期被孤立的话,受害者可能会对其自身产生怀疑,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身边的同学才会不喜欢自己?

久而久之,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受害者会逐渐养成讨好型人格,遇到那些不喜欢自己的人,也会使劲办法让他们跟自己玩,完全失去自己的原则与底线。

校园欺凌,无处不在。我们有时候是无形的施暴者,但更多时候是无辜的受害者。

最后,当你再遇到校园欺凌,亦或者你身边的人遇到欺凌时,希望你们能勇敢行动起来。向父母禀告,与老师沟通,一旦成年人认为是玩笑时,绝对不能就此了事,而应坚定地告诉他们一句:这不是玩笑,这是赤裸裸的欺凌与暴力。

学会运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是我们这一生最重要,也最艰难的一堂课。

你可能感兴趣的:(校园欺凌:我们曾经都是那个施暴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