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要有一点书生意气气|益见
南阳益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王玉
7月20日,晴,周五
太阳比昨天还艳,蓝蓝的天,鸟鸣压过蝉鸣,院里晨练的老陈和买油条的老万站在电梯口聊天。夹道里是一个个提着早餐和早市蔬菜的老人们。
小铁路旁,一位老人正在检石子,腾出一小片地来种菜,周围的红薯和新种豆角长势喜人。两边的树、车、房的影子拉到的长长的。
油坊关着门,对面的一堆花生壳上一群麻雀唧唧叫叫的在觅食。布谷鸟声和公鸡打鸣的声音也从某个地方幽幽传来。低飞的燕子穿梭在一个老奶奶拉着孙女走的左侧楝树底下。
1
几天前李萍老师约着到孙家楼,聊聊孙家楼和杨鹤汀家族的事,我是答应了的。原定这周要到社旗兴隆镇张岗村做一个建档立卡户团体成长辅导,因为联系的有点晚而未能成行,就约李萍老师九点半见面聊聊。
从岗东村到孙家楼,只有车站路到人民路之间的解放路算是林荫大道了,还有就是进解放路也是,其它的地方阳光就直射在大路上。
解放路口修车的老先生看来是不来修车了,又来了一位只是放着一个气筒和一个工具的木箱。悠然自得的坐着,北边还是卖湿瓜子的三轮车 。
孙家楼夹道刚入口,极为狭窄,仅能行一辆三轮车。曲折进入之后,便是开阔的孙家楼,稳稳妥妥的站在那里,不声不响。惠大才还没有出。
院子里的石榴树下掉几个坏掉的石榴,桃树叶子零散的落了一些,还有刚掉下的三个青柿子,蝉鸣空旷,一只黑蝴蝶翩翩起舞。入伏的天就是这样闷热,但如果心不燥的话,那就是心静自然凉了。
2
等我打扫完院落,把花花草草都浇上水,才坐下来等着大汗淋漓,那也是一个排毒养颜的过程。烧点水,把滴水观音往窗子边移移,泡上普洱茶。
李萍老师带着和她一般高的儿子过来。他的小孩比麦伦大一岁,已上初中。一起看看院子,隔断,门窗,阁楼,砖瓦,壁画,聊聊院里那一棵贴着青瓦片的石榴树和柿子树。
李萍老师的古宛城系列带着感情,追求历史文化沉淀下来的味道,唤醒人们对过往尘封的记忆,掀起了一股复兴的文化暖流,着实让人仰望兴叹,也给南阳地名文化做了一个别样情趣的注解,缓缓流过,润物细无声。
前天给杨莘老师的微信名片之后,也联络上了杨老师,想让她口述南阳的历史,不巧的是他大多跟她父亲在郑州生活,对老南阳,印象不深刻,概念模糊,只好作罢,乐于把她父亲写的一本书奉献出来。
聊到杨氏家族的风云际会,起起伏伏,是一部南阳人追求科学和民主的一个缩影,是那个时代最有力量和说服力的印证。从粮行街到南关大街杨廷宝故居,从杨鹤汀之墓在卧龙墓园讲到马山口时代躲战乱,那个宛西自治的强盛之治,到后来的浅歌,以及一门两院士的璀璨夺目。
聊所有的历史都有一个主角,那就是一代代的风流人物从南阳起身,光耀九州。历史文化的积淀如此的深厚,躺在南阳的角角落落,我们没有交流,便彼此不相识,何来认识。就像研究了十几年唐王府不知道朱桱一样,就像我去过任家大院两次才知道任白涛在中国应用综合新闻史上地位一样,若痕迹没有吻合,世界如此悲凉。
3
干啥吆喝啥。对地名文化的切入,让想象的空间附着了更多的支撑点和粘合剂,可以在南阳老地名非物质文化遗产方向做一个拓展。让社会工作的方法技巧和理论理念更多更广更深的介入社会文化的发掘整理和宣传弘扬,有想象,还有有什么不可以。
说古宛城七十二条街道,到底有没有,我不确定。李萍老师说,七十二条应指的虚数,与阴阳五行和易经风水有关,到底有多少条,历史洗涤流变,留下了多少,古宛城也就是七八十条。
播种有时,收获有时。一份努力,就有一分成果。有这种状态去突破自我,才有这种期待去年迎接未来。
李萍老师问南阳为什么会出那么多名人,每个人有思考的人们都会在心里打上问号。南阳的五圣,近现代波澜壮阔的风情画卷和人文景观,无不让我们热爱我们南阳的山山水水。
多情应笑谁,观照南阳的一个点滴。无风流动,世外桃源,闹中取静,跃然于心,看着阁楼高挑,隔断斑驳,还是满身是汗。孩子们还是对这种古建的穿越感或者闷热感到不适应,起身告别了孙家楼。孙家楼门口,四通八达,无一人来往,只剩焦躁的蝉鸣。
4
我站在夹道的拐弯处,一个送快递和收废品的在错车。沿着西河沿,再看看从南门大街那个扒了个豁的东风医院南侧,侧身而入,一条窄窄的河。
沿着护城河的两侧已盖满了民房,河沿上枸树成为最为坚强的树种,枸树红果凌乱的挂在枝头。我在意北侧那个小竹林,那个门口放着两根两尺粗的桐树已腐朽,穿过桐树干长的竹竿,才知道化腐朽为神奇的意义,一根根竹子拔地而起。
走到民生街,就直接去杨家后坑,试图叫醒心底对地名文化的疑问。一个杨家后坑已被侵占的一隅,只有那个小小一凹水。现在满是杂草,连武庙坑大都没有。那个做湿瓜子的门口,三棵粗大的杨树看起还算不错。
再往南就是新街,那个荷花广场西侧的菜市场。菜市上全是卖东西的摊位,人来人往,我在想这些地方原来在南门大街西侧,又有天妃庙、三皇庙,南船北马,宗教信仰,文化社会,定有大融合之景观。
我从临街香樟树东边的小门进到天妃庙,在大殿一侧矗立,看到那个颓废而破落的券门口顶上的河清二字,隐约可见,河清海晏,这也是天妃庙甚至是海运和闽营人的问题交织在一起的结果吧。
三皇庙的木雕和建筑别具一格,始终因为大门紧锁而未目睹芳容。只好悻悻而去。
5
和而不同,美美与共。文化保护微信好友阿龙对奎章阁也叫琉璃阁的修复持有不同的观点,认为寨墙的修复有违古制,走向不同。
文化本身就是一个多元化参与的事物,不同角度的见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都有道理,也要实事求是,能干一份就干一份。
因为时间在变,人们的活动空间在变,必须用辨证思维来看待,万事万物都是普遍联系永恒发展的。
我的观点是能干一分人们关注,有所收获,能够聚集信心的事情,但实事求是是最大的实际。修,维护,总比让它自然湮灭,更有生命力。就像人要住院检查,甚至安装假肢辅具一样,是一种建筑生命功能的恢复。
6
因为订酒店待客的事,昨天办了件难忘的事。今天中午老表又打电话还想在梅溪国际酒店,显然,这是档次身份的象征。
下午顶烈日,去梅溪国际酒店五楼。一如往昔般的气质,高调、优质、典雅,一楼还有外国人。五楼等着,看房间,定房间,说标准,一个小时把事情搞定。
看起来,凡是要靠谱、专注、踏实,远观不如近看,还待走一趟,把事情落细落小,落而不实,等于什么也没用。呵呵,留一点回忆给未来。
五楼,张晓刚老师要讲诸葛亮,南阳襄阳之争的来龙去脉。又见到好多老朋友,结识了张晓刚老师。聆听条分理析的考证注解,有比较,有鉴别,一二十讲的课件,讲到宋朝北魏就已经两个小时了。从三国志到水经注,从习凿齿到郦道元,优势劣势昭然若揭。
耳目一新,原来条理清晰的把一件事捋清更是极有意义的事。对这个治学严谨的人,表示尊重。但之前的交流我表达了这样的观点:事出有因,万事如意皆自然。宛襄盆地自然一体,生态系统与社会系统有重合亦有分割,又融合更有区别。但必须明确的是所有纷争皆是因为原为一体,分家了而起争之,无缘无故的人何来纷争,不是对自己关系密切的人谁关注支持?这是一个思维模式的问题,但依然是这个社会文化最丰富多彩的镜像。
走进梅溪沙,向这个文化的堡垒和交流的平台致谢,它给益博社会工作一个小小的的天地,也给我们奔走在文化大路上交通一个个老师和朋友。
走出梅溪沙阳光灿烂,热气腾腾。和睿堂兄一起边走边议,交换对文化的看法和对人生的体会。他说经常关注我的日誌,要坚持,不要改,等经过一番寒彻骨,沉淀下来,像酒一样,在改改,萃取精华,那就是比金子还珍贵的东西。
站在卧龙岗的最高处,月半弯,星星点点,夜空中最亮的星,在西方悬在某个地方。
还是要有一点书生意气,才能更好的风发。
做该做的事,不等待,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