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知识孤岛”,构建知识体系,“链接思维”可能会有帮助

送你一个火星上的金矿和北京二环内一套房,你要哪个?
如果你犹豫的话,想象一下你去跟丈母娘说自己在火星上有个金矿,看她愿不愿意把女儿许配给你。当下情况下,金矿对你来说价值几乎可以忽略,因为你根本接触不到,更谈不上利用它。
在我们的知识中,有多少如火星上的金矿一样,我们学后几乎从来不用?这样的知识无法与我们的生活产生联系,它们的价值基本为0——这就是“知识孤岛”。

消除“知识孤岛”,构建知识体系,“链接思维”可能会有帮助_第1张图片
pexels-photo-28559.jpg

“知识孤岛”无法产生价值,它们让你在学习过程中投入的精力和时间成为一种浪费,甚至会让你有一种“读书无用”、“懂得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错觉。

那么,该如何减少“知识孤岛”?

如果科技发达了,去火星如同坐公交一样方便,丈母娘可能会比较喜欢拥有火星金矿的人当女婿(当然前提是金子仍然稀有)。
互联网的链接方式来理解个人知识之间的关系会比较形象。互联网上的网页就如同我们的知识一样,有的知识最常用,像门户网站一样,有的非常冷门,可能是某个人的个人博客。“知识孤岛”就像门可罗雀的个人博客一样。如果能将你的个人博客的链接放到百度首页,流量自然会多。
所以答案是链接——将知识和知识之间建立链接,将知识与现实建立链接。

消除“知识孤岛”,构建知识体系,“链接思维”可能会有帮助_第2张图片
pexels-photo-141198.jpeg

链接是交流的介质,链接的价值就是促进交流。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都可发现链接的价值。农业革命让人类与动植物形成更稳定的链接方式,促进了动植物的能量更稳定地流向人类;航海运动是新旧大陆的新链接,贵金属流向殖民者,科技和文化流向被殖民者;工业革命是人与机器的链接,能量更高效地流向人类……

一、为知识和知识之间建立链接
横向链接,对于同一学科领域的知识,通过建立上下文来建立联系。

知识的上下文其实相当于知识的来龙去脉,很多书都是按照时间线、推理线来安排内容,学科的发展,朝代的兴衰。理清脉络的过程中,需要多问自己问题,“这个地方为什么这样安排?”,“这两个观点有何不同?”。知识很少孤立存在的,不同知识点相互作用,形成知识的特征——结构。人的认知在一定程度上是依赖物体特征的,你提取知识的特征越明显,也就越容易理解和记忆。

纵向链接,对于不同领域知识,通过抽象、比喻寻找相似性建立联系。

比如:经济学中的分工和贸易、可以类比生物学中各器官的不同职能和物质能量交换,管理学也不是说让擅长的人做擅长的事?

想象不同领域的知识像糖葫芦一样被串起来,你吃完一颗,自然懂得去吃下一颗。纵向链接让你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纵向连接越多,思维的发散越强。

二、为知识与现实之间构建链接
信息 -> 思考 -> 行动

知识接受过程如同漏斗一样,每一步的转化都存在一个比率,为知识与现实构建更多连接,既是从思考到实践提高转化的过程。

1.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

比如:林丹出轨事件

从经济学角度,有能力的男人是稀缺资源,供给远远小于需求,好男人每个女人都想要,自然会被别人盯上。也可以从收益与风险是并存来理解,高收益的同时也有高风险。

从进化角度,一夫一妻制牺牲个体利益成就了种群利益的,比如,减少了性疾病传播,减少了争执交配权造成的伤亡,但对个体而言,少了更多传宗接代(pa-pa-pa)的机会。

从认知角度,我们对明星的良好感觉,大部分来自其某一方面远比普通人好,我们会自然觉得他整体不错,这是个错误的推理,这种错觉源自于我们认知的整体性,打球好,不能代表他人品好,有拼搏精神不能代表他抵制诱惑能力强。

如果能从5个角度以上分析,至少80%的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上的新闻你都不用看了。

2.将你对现象的分析联系到自己的工作生活中,想想能否给自己一些启示

“还好老公并不那么完美,不然我得操多少心啊”,哈哈,是不是想想觉得更幸福了。

“男之初,性本滥,看来少不了监督。赶紧拟个保证书,以防万一,让他净身出户。”

“别人对我印象不错,不代表我各方面都好,保持谦虚,多多学习。”

……

持续练习“链接思维”,知识串联的会更加紧密,思维也将更有深度,原来知识之间的羊肠小道变成高速公路,还担心曾经的知识找不到吗?减少“知识孤岛”之后,不同学科的知识互相交流和碰撞,能激发出1+1 > 2 的效果,知识体系的建成就变成水到渠成的事情。

消除“知识孤岛”,构建知识体系,“链接思维”可能会有帮助_第3张图片
萤火读书社

萤火读书社,分享,让思考更有价值。

你可能感兴趣的:(消除“知识孤岛”,构建知识体系,“链接思维”可能会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