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文字简炼,意蕴深长,
诗人们,讲究炼字,
擅于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涵义,
在古诗词中,有这样一些神来之笔,
一个字成就了一首诗,
而诗人们也因这首诗而名流千古。
往往能带来无尽的、令人沉醉的美。
《玉楼春·春景》
宋·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 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这首诗是宋祁的代表作,他还因此得了个别号“红杏尚书”,可见这首诗的影响之大,而这首诗最突出的一个字就是“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
“闹”有热闹、喧闹的意思。作者用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使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气蓬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价,“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作这首诗时, “又绿江南岸”的“绿”字,改了十几个字,最后才为“绿”字,“绿”字后人的广为称道,“绿”字的使用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讲究修辞炼字的范例。
“绿”,动静结合,用得绝妙。将看不到的春风转换成鲜明的视觉形象——春风拂煦,百草始生,千里江岸,一片新绿。同时也与诗人奉召回京的喜悦心情相契合。
《书事》
唐·王维
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
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欲上人衣来”这一传神之笔,巧妙地表达自己欣喜、抚爱的心情和新奇、独特的感受。
青苔本是静景,诗人竟觉得那青翠浸湿了自己的衣服,一个“上”字将青苔的清新可爱、生机活泼展现得淋漓尽致,更是有力地烘托出学院的幽静。
这首诗与王维《山中》的“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中的“湿”字有异曲同工之妙。
《天仙子》
宋·张先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
送春春去几时回?
临晚境,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
重重帘幕密遮灯,
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和上文的“红杏枝头春意闹”一样,王国维评价:“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花枝在风的作用下摇动,一个“弄”字赋予了花像人一样的动态美,活泼雅致,十分美好 。
风起了,霎那间吹开了云层,月光透露出来了,而花被风所吹动,也竟自在月光临照下婆娑弄影。这就给作者孤寂的情怀注入了暂时的欣慰。
此句之所以传诵千古,不仅在于修辞炼句的功夫,主要还在于词人把经过整天的忧伤苦闷之后,在一天将尽品尝到即将流逝的盎然春意这一曲折复杂的心情,通过生动妩媚的形象给曲曲传绘出来,让读者从而也分享到一点欣悦和无限美感。
《一剪梅·舟过吴江》
宋·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这首词写时光易逝,羁旅愁思。“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一直备受后世称道。
而蒋捷则是从不同的角度,抓住夏初樱桃成熟时颜色变红,芭蕉叶子由浅绿变为深绿这一特征,从视觉上对“时光容易把人抛”加以补充。把看不见的时光流逝转化为可以捉摸的形象。
“红”和“绿”在这里都作使动词用,再各加一个“了”字,从动态中展示了颜色的变化。当然,这里作者并不光是在写景,而且是在抒情,抒发对年华消逝的慨叹。
《过香积寺》
唐·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这首《过香积寺》是王维的名作,“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写声写色,堪称名句。“咽”和“冷”也是炼字典范。
“咽”字在这里下得极为准确、生动:山中危石耸立,流泉自然不能轻快地流淌,只能在嶙峋的岩石间艰难地穿行,仿佛痛苦地发出幽咽之声。
诗人用“冷”来形容“日色”,粗看极谬,然而仔细玩味,这个“冷”字实在太妙了。夕阳西下,昏黄的余晖涂抹在一片幽深的松林上,这情状,不能不“冷”。
这两个字把环境生动真实再现,让人如临其境。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小令是李清照的扬名之作。据说,李清照少有才名,据《尧山堂外纪》记载,此词一问世,便轰动了整个京师,“当时文士莫不击节称赏,未有能道之者”。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被喻为传神精绝之笔。“绿”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对比。
本来平平常常的四个字,经词人的搭配组合,竟显得如此色彩鲜明、形象生动,这实在是语言运用上的一个创造。由这四个字生发联想,那“红瘦”正是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正是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这种极富概括性的语言,又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绝句二首·其一》
唐·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杜甫善于炼字,在这首绝句中,“逾”和“欲”字一直备受称道。
以江碧衬鸟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辉;以山青衬花葩的红,青红互为竞丽。一个“逾”字,将水鸟借江水的碧色衬底而愈显其翎毛之白,写得深中画理;而一个“欲”字,则在拟人化中赋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
两句诗状江、山、花、鸟四景,并分别敷碧绿、青葱、火红、洁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赏心悦目。
《谒金门》
南唐·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这首词写的是闺中少女思念丈夫的诗。词的开头写景,风忽地吹起,把满池塘的春水都吹皱了。这景物本身就含有象征意味:春风荡漾,吹皱了池水,也吹动了妇女们的心
用一个“皱”字,就把这种心情确切地形容出来。因为是春风,不是狂风,所以才把池水吹皱,而还不至于吹翻。女主人公的心情也只是像池水一样,引起了波动不安的感觉。
此文为看点(小华说文化故事)原创内容,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