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沈三万老沈
转载授权(文末留言,或添加微信/手机号:17717324202)
近日,义乌为助力经济频推政策,其大胆新颖之姿吸引了全国关注。
疫情之后,全球经济陷入“寒冬”,相比昔日立于“高精尖”行业的人们尚且深陷裁员潮、难以自保,以“薄利多销”闻名全球而“不登大雅之堂”的义乌,在“经济冰点”所迸发出的“破冰”勇气,实属耀眼。
“进击”的义乌
6月22日,义乌公布《义乌市加快直播电商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力争2022年直播电商交易额突破1000亿元。外界尤为关注的是,义乌提出对知名直播平台、规模网红服务机构、自带流量的“网红”等,在金融、税收、人才购房、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支持。
同日,义乌公布人才购房政策调整。取消本市户籍要求、调整在义乌工作(社保缴纳)满2年以上要求及调整按揭贷款首付款比例要求。专家表示,义乌的这一政策实际上做到了在人才购房政策方面放松和微调的做法。
更令外界关注的是,几乎是同一时间,义乌下发了《关于建立涉家庭暴力人员婚姻登记可查询制度的意见(试行)》。根据这一政策,在婚姻登记之前,婚姻双方都可以查对方有没有家暴的记录。7月1日起,这份《意见》将正式实施,这在全国都属于首创!
一时间,看客哗然,义乌一次次冲上热搜。
可以说,从“愁煞一代人”的购房问题、“愁煞父母”的子女入学问题、到“愁煞单身狗”的婚姻安全问题,义乌在激发当地群众的复工复产热情之前,首先考虑到了群众方方面面的“后顾之忧”。
作为一个县级市,义乌在疫情后敢于迈开“大胆新颖”的步伐,实属不易。
冰点与破冰
一场疫情,义乌“损失惨重”。
订单取消、货物积压、港口停运。
在义乌的核心国际商贸城,有7.5万个商铺。五分钟逛一个,260天才能逛完。疫情之后,国际商贸城整体营业额一度下降了至少七成,可谓触目惊心。
冰点之时,义乌要“破冰”,首先挑起“破冰”重担的是义乌的政策制定者。
幸运的是,义乌人“出奇制胜”之勇自古有之。
“温饱是个大问题,鸡毛换糖做生意。改革开放春风起,拨浪鼓摇出新天地。”
早年,义乌很穷,人多地少田又薄。不甘命运的义乌人从“鸡毛肥田”的耕种习惯中,发明了走街串巷的“鸡毛换糖”,从而衍生出了一种新型经济活动:日用小商品交易。
1982年5月,当时刚调任义乌的县委书记谢高华接到一名农妇的诉苦,称农民挑担“鸡毛换糖”的做法受到阻挠,影响了农民收入。对此,不久后,义乌就发出了全国第一份明确认同农民商贩、专业市场的政府文件。
在计划经济思维犹存的彼时,义乌的举措犹如平地惊雷。
“允许农民经商、允许农民进城、允许长途贩运、允许多渠道竞争。”正是义乌率先颁布的破天荒的“四个允许”,让义乌小商品交易率先有了生存空间,才有了后来驰名中外的义乌“世界卖场”。
如今,这份骨子里代代流传的“破冰”之勇,在疫情后经济低迷的局面下,再次迸发出了耀眼的力量。
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义乌,市场外向度为60%,还有40%是内贸。一场疫情,令外贸进入“寒冬”,义乌人没有放弃,火速将目标转向了稳住内贸四个字上。
在这一关键步骤中,义乌再次上演了“未雨绸缪”的一幕。
早在2015年,全球经济总体复苏乏力,外需低迷等因素导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双降。当时已经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义乌,意识到了只有“出口强”的风险。也就是在2015年,义乌提出要把电子商务、进口贸易和现代物流作为转型发展的三大重点。
如今来看,这对疫情后的义乌而言,不啻为提前规划了一条“后路”。
近日,义乌市市场发展委员会副主任樊文武表示,义乌重新“捡起”国内市场,打开内销,并非应对疫情的短期策略,而是一个长期的战略选择,“就是要双向走”。
而提前规划了“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的义乌,在疫情后险中求胜地抓住了一线新的生机:直播电商。
直播第一村
(图源:新华社)
4月25日,义乌公布《关于支持市场发展的六条意见》,明确了国际商贸城平台方安排1亿元专项资金支持拓展线上市场,对帮助义乌市场经营户、企业拓展“网红”直播线上销售的服务机构,自行开发平台举办线上展会的主办方等都有具体的奖励措施。
6月22日,义乌公布《义乌市加快直播电商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力争2022年直播电商交易额突破1000亿元。
与“追风口”不同的是,义乌在公布直播电商方案之前,已经在这一项目上跑马圈地“深耕”。
“人生要想赢,直播去义乌。”
在2019年悄然流行起来的一条标语背后,是义乌在直播电商领域披荆斩棘式的开拓历程。
截至2019年底,义乌已有网红直播从业人员6000多人,涉及市场经营户3000余家,从货品到物流,从专业直播机构到主播人员,这里一应俱全,只要带上一部手机就可以闯未来。
义乌用最快的速度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直播电商的护城河建立——
第一,一站式供应链。
作为义乌难以超越的独到优势,义乌的一站式供应链里集中了全球80%以上的小商品、8万多个商铺、以及背后连接的工厂。这一供应链构成了强有力的护城河:当别处只能提供一种或几种商品或服务时,义乌总能集体包揽。
第二,商品价格洼地。
当拼多多被人嘲笑“地板价假货”时,当义乌小商品被人嘲笑“缺乏技术”只能薄利多销时,一场疫情,让嘲笑过拼多多和义乌小商品的人笑不出来了。陡然收紧的经济形势令“低价”再次成为了生存利器,拼多多翻身成为了“真香!”案例;而义乌则靠供应链和物流优势,打造出的“价格洼地”再次极具竞争优势。
三通一达、百世等快递公司,在义乌的报价都降出了新历史:日均发件量超过3万票,均重在150g以内,快递价格可达到1.2元-1.5元;均重在500g内,快递价格可达到2.2-2.4元,价格战最厉害的时候,单价跌破至1元。
2019年,义乌快递业务收入高居全国第六,超过了苏州、东莞这样的制造业大市,仅仅屈居北上广深杭之下。正是义乌大胆闯出来的激进物流业态,给了义乌以一个县级市的地区体量,敢有底气与一线城市同台竞技。
义乌在直播电商上的发力,在江北下朱村得到了全方位体现。
江北下朱村,距离义乌国际商贸城仅仅两公里,被称为“中国网红直播第一村”。每一次“破冰”之前,政策的率先“破冰”,其威力之大、影响之深远,在江北下朱村体现得淋漓尽致。
早在2013年,北下朱村就派村委干部去了有“中国网店第一村”之称的青岩刘村学习。北下朱村的学习,绝不仅仅停留在形式上,更落实在具体行动上。之后,北下朱村以减免房租的形式引进电商商户,铺光纤、建学校、办招商活动。村支书黄正兴表示,引进物流这步棋,如今看来走对了。目前,北下朱拥有几乎全义乌甚至全国最低的物流成本。
人口原本不到1500人的北下朱村,如今外来人口达到1.5万。村子99栋楼房,1200间商铺全部租出,房租大涨,甚至连一路之隔的东傅宅村也被带动起来。
江北下朱村再次发力,村干部思路很清晰,“怕产业来得快、去得快”。村子各项硬件设施开始追不上产业发展的速度,村干部抓紧修建新的车站、幼儿园、停车场、充电桩、垃圾分类站。此外,不忘记做一件最重要的工作:挨家挨户做村民工作,劝村民不要擅自大涨房租。
可以说,在“个别农户把房租上涨得太离谱,一间店面十五六万都有人要”的情况下,如果不及时刹住一股炒房赚快钱的风,江北下朱村的直播电商很难说会有长远的发展。从引物流、做直播、发力电商、到控房租,江北下朱村每一次及时踏准的节奏,都是义乌人生猛勇敢的生动写照。
反家暴先锋
值得一提的是,在发力直播电商的同时,义乌先天下之勇,全国首创下发了《关于建立涉家庭暴力人员婚姻登记可查询制度的意见(试行)》。义乌宣布,2020年起,义乌全面推行反家暴改革!7月1日起,在婚姻登记之前,婚姻双方皆可以查对方有没有家暴的记录。
其中,九个部门共同建立了家庭暴力政府联动标准化处置机制,探索建立家庭暴力一键式全流程封闭处置平台,创新实施家暴注册簿和信用挂钩等全国首创先河,开展反家暴社会化知识宣传和重点家庭疏导,以反家暴入点,让妇联参与社会治理。
义乌反家暴的力度之大,从义乌给出的家暴范围就可见一斑。义乌市妇联副主席周丹瑛表示,可供查询的家暴“案底”,其范围并不仅仅只针对夫妻双方,而是家庭成员之间。换言之,一个家暴犯,不管是打了老婆、孩子,还是虐待父母、亲人,都会被记录在案,成为个人信用的“案底”!
义乌一反传统社会“被家暴了劝人忍忍”的做法,大胆指出家暴不是单纯的家庭内部问题,而是社会问题。一旦发现有家暴行为,一定要及时报警或者向妇联等部门求助,留下证据。可以说,《意见》的出台,对家暴人员起到了有力的震慑作用!
在这一意见的背后,正是义乌对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全方位发力。
从2016年起,义乌人口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连续两年增长超10万,2018年底达224.8万。其中,流动人口增长明显。在巨量的流动人口之下,如何保持社会和谐,是横亘在义乌面前的一道难题。
而义乌给出的答案显然展现了政策制定者的前瞻性:家和万事兴,要想经济发展,首先从家庭和谐开始!
千年义乌
6月,义乌及北下朱村甚至引起了新华社等主流媒体的关注。
事实上,从疫情发展至今,你很难把视线从义乌身上移开。从专车专列接回打工者、补贴引进职工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的非公企业,到如今的直播电商第一村、反家暴第一县,小小一个义乌,其勇气之大令人侧目。
当地人这样形容来到此地寻找生存机会的群体:五湖四海的都有,说白了都是些穷地方,大多数为农村户口,学历从初高中到技校都有。正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义乌,在全球经济的“冰点”时刻,兜住了五湖四海人们的生存希望。
“鸡毛最贱,但它养活了义乌的祖祖辈辈;鸡毛最轻,却有点风它就能飞到天上去。”
破冰时刻,义乌还是那个最坚韧的义乌:不怕事,敢做事,会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