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宝组--陆L--第一周R3

A1

参加这次拆书帮广州分舵联合训练营的学习,第一天、第二天的训练作业练习均是来自《自控力》一书的片段拆解,在给出既定的语言描述下,完成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A2(以后我怎么应用)的便笺。在我看来,拆书最基本的能力要求是,针对致用类书籍的某一知识点,首先要做到的是内化知识点,既联系或回想自己曾经的经验,也就是说要有实际个案,并对这一个案由此知识点引发的自我反思。由此,延伸至自己对于这一知识点今后如何规划、应用并改变自己或他人。

纵观三次作业的要求,面对这一次次需完成的A1和A2,我进入了一种小“纠结”的状态。拆书帮的A1、A2便笺学习的行为方式或者说思辩方法,与我个人惯有的行为方式或者认知上出现了小小的“偏差”。“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让人回望过往影响着自己情绪或行为的事件,在我看来是一种不良积累。长时间以来,我追求的是一种情绪平稳,“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状态。因此生活、工作中的具体事件,无论悲、喜,往往是“烟消云散”的情形,发生过却没有留下来。“忘却”生活中的具体的点滴事件及情愫,已成为我生活的“惯常”状态。因而拆书的A1所要求的“故事”,及“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这一点尤如一只“拦路虎”横亘在我通往拆书帮的路上。而我,内心却是不想按拆书便笺学习法A1的要求,去改变自己的惯常模式。

佛法的修行方式有八万四行法门,人生能成长的方式也是各有不同。日常工作、生活中所发生的任何事件,浓墨淡彩的都在影响着每一个人的成长,“人都是爱听故事的”,这一情结是解除距离感和自我强化印记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切入点。人生追求的成功之中,其一或许是职场取得的成就。职场的打拼,拼的是技能、装备,有价值的积累越多,职场的路走得越宽、越远、越顺。仅对于这一点而言,职场成功更象是“负重”前行的奔跑。而我期望的前行,是一种个人所需的精简,技能无需“溢价”,职场能力“到岸“”就好,我希望能保持着这一种状态,“忘却”具体的事件,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A2

拆书学习的理念,其一是通过学习改变人的行为的能力,并创造价值。而这一点更契合职场发展,与我参加拆书学习的初衷有些许的偏差。接下来,我要如何完成拆书训练营的学习呢?

目标:完成本期拆书训练营的学习

行动:按期完成并提交训练营布置的每次作业

与教练沟通拆书A1环节的学习,期望保留自己个人的处理方法,对于作业完成的质量努力按教练的要求和标准完善。希望在不断深入的学习过程中,调整自己的某些认知和思辨方式,努力寻找拆书理念与自己学习预期的契合点。








《智能技能开发(第8版)》

R-阅读原文片段:

戈登描述了一个帮你有效阐述你的问题的有用模型:“我有一个问题,当你做X时导致结果Y,而我的感觉是Z。”

第一,描述你带来问题的具体行为(X)。这有助于你在急于给出反馈时避免给出一种评价性的或者泛泛的回答的倾向。

第二,列出这些行为详细的、可见的后果(Y)。简单明白地告诉对方,其行为给你带来的问题,通常是使他们发生改变的有效刺激。

第三,描述你对问题结果的感受(Z)重要的是不仅要使对方了解哪些行为妨碍了你,而且要解释它如何通过带给你挫折、愤怒或者不安全等感受来影响你。解释这些感受在怎样干扰你的工作。

我们建议你把这三步模型作为一般性的指导来使用。每个部分的顺序可能会有变化,而且你不要总是使用相同的词语。

I-拆书家讲解和引导:

很多时候,我们都希望通过表达意见或建议使他人发生改变。表达自己的不满是一种典型的情况,教育儿女、指导需要改进的下属、开导沉浸在某些事情中无法自拔的朋友……都是如此。

而当我们抱怨或提意见的时候,往往会职责对方、揣测对方动力、夸大严重性。这些表达方式都很难达到目的,甚至起到反作用,引发对方的戒备和反击。因为人在遇到指责的时候,本能反应通常都是自我防御——“我没错,你才错了,你们全家都错了……”

所以也有人因为害怕惹怒对方而不敢表达自己的不满。

XYZ表达法是非常清晰可操作的方法,能够较好地达到通过表达让对方改变的目的,同时避免那些常犯的错误。

书中紧接着还给了几个XYZ表达的例子:

我必须告诉你,当你在别人面前拿我的坏记性开玩笑时[行为],我是多么难堪[感受],我气坏了,都想把你的缺点也说出来报复你[后果]。

你说6点钟到这里,却7点多钟才来[行为],晚饭泡汤了,我们看演出也迟到了[后果],我感觉受到了伤害,觉得你不在乎我[感受]。

本人完成的作业A

你可能感兴趣的:(迪宝组--陆L--第一周R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