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谈国是谈汉字

2009年8月19日

        惊悉教育部正在征求意见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中拟对44个汉字“动刀整形”,调整其写法。据四川在线8月19日报道:8月12日,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表示,根据学术界反复讨论的结果,教育部决定汉字原则上不恢复繁体,这一表态终结了一段时间以来汉字简繁之争。同日,教育部就刚刚研制出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瞬间引起另一轮争论,正在征求意见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中不仅恢复了51个异体字,还拟对44个汉字“动刀整形”,调整其写法。对此,有网站进行了网络调查,在该项调查中,多数网友表示反对。

  该文提到:

按照这份《通用规范汉字表》,“琴”“亲”“魅”等44个汉字在专家倡导下进行了写法调整。如:“琴”字左上角“王”字最后一笔由“横”变为了“提”;“唇”字的厂字头由半包围结构调整成了上下结构,“亲”“杂”“杀”等字底下的“竖钩”改为“竖”,最后一笔由“点”改成“捺”……

        这次不得不让人佩服教育部真的太有才了!再一次请出“专家”,为了消除强势话语的让人不舒服,先说明是专家倡导,然后征求意见云云。网友们似乎不买帐,直接评论这是“穷折腾”!仔细想想也是,这不是折腾学生、折腾教师,进而折腾大众么?汉字数千年的演化,无论是过去的繁体字还是建国后的简化字,总有它的道理和存在的理由,特别是简化字,可以说民众已经习惯了认读和书写,除了个别简化得不成样子后来不被承认的字外,大家普遍对汉字简化都是认同的。如今忽然挑出一些字来进行写法调整,莫不成是受了时下明星整容的影响,对汉字也来个整形?难道爹妈生下的不好看就非得动刀子弄个美人胚子才爽?作为国家教育最高行政机关不好好关注一下教育领域里诸多潜伏危机,偏就在这些本不该掺和的事儿上卖力气,不这样似乎就体现不出科学发展,体现不了与时俱进么?不客气地说,这是某些专家吃饱了撑的。

        繁简之争有一定的背景。事实上,繁体字确实不好写不好认,可不得不承认汉字六书表音表意的特殊性使繁体字并没有完全丧失存在基础,人们在阅读古籍时甚至能够从一些繁体字字面理解到意思。时代在发展,几十年简化字的推行,方便了人们书写,对普及文化起了很大作用,如今再要恢复繁体字确实也太牵强。不过,作为文明传承,我个人以为,教学生认认繁体字也无妨,要说国学,这也算国学中的一个元素吧。所以结束繁简之争倒有必要,而挑一些字对其笔画动刀斧就显得有些胡闹了。

        私下曾对朋友言及,自从出了不折腾三字后,大伙儿仿佛更喜欢折腾了。 改革应该是符合社会潮流的变革,可不应该是折腾呵!恶心现在某些专家坐在书房里对着电视镜头胡言乱语,更恶心某些人跟风折腾。教改已经让人死去活来了,现在又开始折腾汉字,嘿嘿,我竟然不知道还有什么可以不被折腾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莫谈国是谈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