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策:说秦王曰

秦策:说秦王曰

此篇故事发生在公元前235年,即始皇开始发动灭国大战的前四年。秦王嬴政帮助魏国进攻楚国。当时,山东六国,只剩下楚国有实力能和秦军对抗,要统一天下,首先要削平天下。削平天下,就是把所有对手都弄得没有能力反抗,一群人中,提不出一个出头鸟,然后各个击破。后来始皇开始灭国,每次都是只针对一个国家用兵,别的国家只能坐看而束手无策,或有兔死狐悲,唇亡齿寒之心,却无同仇敌忾之力。再把楚国削平一些,就可以开始灭国了。

可是这个时候却有人向秦王“劝退”。劝退的理由无非是物极必反那一套。他劝秦王不要帮助魏国去攻打楚国,这样会使魏国和齐国坐大,死灰复燃。秦国不如和楚国联合,以便压制韩国和魏国,然后使齐国臣服。这人一定和楚国有很多利益关系,否则不会这样偏袒楚国,但是削平楚国是秦国的必然战略,始皇肯定不会听。

中庸之道,允执厥中,好像是天然正确,却也是最似是而非的道理,绝不是放之四海皆准。这个人的说辞特别长,核心是中庸思想,论据很有说服力,什么“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狐濡其尾”,什么“大武远宅不涉”,“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跃跃毚兔,遇犬获之”。举出吴国在伐齐期间,被越国反杀,智伯在攻赵氏时,遭韩魏阋墙(这段故事请见《秦昭王谓左右》)。可以说极尽引经据典之能事。但就算是舌灿莲花的说辞,也不一定对,有时候能说会道的人反而不值得相信,因为能说会道,多半是顾左右而言他,切不中厉害,所以废话特别多。

此时的韩魏,因为秦国几代的蚕食政策,已经是苟延残喘。只要秦国不出现黑天鹅级别的政治事件,韩魏根本没有出头喘息的机会。就算能背后搞点阴谋趁机弄到一点土地,短时间之内国力也没法恢复。它们拿什么和秦国争,何况经过秦国几代的贿赂政策,其他国家的政治生态已经十分恶化,不太可能再发动大规模的合纵联盟。只要秦国不犯太低级的错误,根本不用再害怕山东六国。

秦王嬴政,志在天下,他要创立的是一个与以往完全不同,前所未有的时代和功业。他不是空有理想,他完全有实现理想的国家实力和头脑。中庸的道理根本不适用当下的实际。后来的事态发展证明,秦王嬴政没有听取这人的意见,他是一个实干家,一个实事求是的人,与大凿言言的空谈和志大才疏的野心家不同,不会因为似是而非的道理,停下自己前进的脚步。历史证明,他也确实做到了。德盖三皇,功过五帝,非虚言也。

宁在一思进,莫在一思停。小心似是而非的中庸陷阱。

你可能感兴趣的:(秦策:说秦王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