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专栏12-1《尝试斜杠,打开可能性人生》读后反思
一、笔记
(一)“斜杠青年”这种现象最近2年才在国内流行,源头则是在10年前的纽约。《纽约时报》专栏作家Marci Alboher注意到这种现象,并写了一本书——《多重职业》,书中称为“The Slash Effect”(斜杠效用),后来在国内被翻译成了“斜杠青年”。
(二)根据Marci的本意,斜杠的标准应该是“拥有2个以上能被他人辨识的技能优势” ,即这个技能至少能达到最低的职业交付水平,也就是能收到钱,最好能达到专业水平,与专业选手有一拼。
比如说你喜欢摄影,拍了几千张照片,发朋友圈大家啧啧点赞,其实很难斜杠“摄影师”。除非有一天有人愿意付钱请你去拍照。
发展多重身份并不是为了赚钱,但是有人愿意付钱,证明你达到了一定的他人辨识的技能优势 。
(三)Marci将斜杠青年模式进一步总结为以下五种:
1.稳定收入+兴趣爱好的组合
这种模式比较适合还在兴趣爱好探索阶段或者兴趣爱好的收入不足以支撑生活的人。
2.左脑+右脑组合
这是一种理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共同发展的模式,例如计算机程序员+戏剧导演。理性与艺术其实是非常好的互补,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开阔的思维,也是互为休息。
3.大脑+身体组合
这种模式能够让人很好地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中相互切换,能够确保身心健康以及生活平衡,例如艺术顾问+普拉提教练。事实上,对于脑力工作者,如果能够发展一个体力劳动的身份是个挺不错的选择,我们这周的特约成长导师Susan就在业余时间教爵士舞。
4.写作、教学、演讲、顾问组合
这可谓是一个黄金组合,也是Marci自己的斜杠模式。这四种身份之间可以形成完美的循环推动,因为写作可以让你成为某个领域的意见领袖,演讲的邀约也会随之出现,等到经验足够的时候又可以开展教学和顾问的工作。这条路径其实就是知识性IP 。
5.一项工作多项职能型
你不必拥有多项工作或者多个身份才能成为斜杠青年,即使你只有一个工作或者身份也可以,但它要求你有非常全面和综合的能力,需要涉及到不同职能领域,那你也是斜杠青年。因此所有的CEO都符合这个标准,再比如说互联网公司中的运营、产品经理。
(四)在古典看来,斜杠至少有这样3种好处:
1. 不喜欢现在的工作,斜杠是一种良好的补充。
可以上班赚钱,下班做自己喜欢的事。如果仅仅是乐趣,那么享受就好。如果技能可提升,也未必不是一种收入来源。
2. 很喜欢现在的工作,斜杠是一种持续的探索。
有一次看吴晓波的节目,提到自己为什么想要创业,他说作为一个中国经济的观察者,最好的体验方式就是亲身参与其中,而参与的最好方式就是自己创业。吴晓波本人也是一个斜杠:作家/商人/学者。他的时间1/3用来写作,1/3用来调研,1/3用来经商。
3. 多重技能是不确定中的保护机制
生物界中,动物往往会繁殖出超过繁衍种族需要的后代。因为它们知道自己的种族会面临环境变化——这个变化无法预测,只能适应,所以多生几个,看谁能跑出来。
(五)什么人并不适合斜杠?
首先是那些已经很清晰地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人。他能看到这个领域还有很多很多东西可以探索,本身精力都用不完。对于他们来说,先专注地把这件事情做好,等遇到瓶颈的时候再尝试打开可能性,是最高效率的人生策略。
其次就是那些自己主业没做明白、生存堪忧的人——你的工作绝不会因为你仅仅换一个新鲜领域而变得更简单,反而会更难。你不是斜杠,你只是不断转场——别用选择代替努力。
二、精进
(一)研究下你身边至少3位“号称”斜杠的人,他们是真的斜杠吗?有没有显著的可识别优势?
我身边没有斜杠青年,不过倒听说了一些斜杠,例如秋叶大叔,萧秋水,小强,古典等等,显著的优势就是:在自己的本职之外,找一个小块的没有人做出品牌的领域,在市场没有成熟的时候敢于迈出第一步,自己首先要比较精通,做到领先,然后边做边改进,同时将自己的知识深度分享出来,等到市场认同的时候就斜杠了。
(二)你自己面对斜杠的态度是怎样的?你现阶段适合斜杠吗?如果有可能,你会在未来什么时候开始尝试更多元的人生?
我想做斜杠青年,现阶段很合适。我今年采取其中的几种方式的结合——本职工作+兴趣,写作+教学,左脑+右脑:本来在办公室工作就需要写,自己的兴趣也是写,可以有机结合起来;另外本身也有做教学工作,刚好去年的反思是可以通过写作课程相关知识给学生作为课外拓展;文字逻辑思维较强,想重拾画笔锻炼感性思维。这些都已经纳入今年的计划。
三、联想
1、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本身就是个第四种方式的典型,是多产的作家,又是教授,也是顾问,而他还保持持续学习新知识的习惯,涉及范围五花八门,似乎又是另外几种的典型。
2、前面提到要结果导向,问问自己:
我做这件事情,结果是什么?
这个结果对谁有价值?他们看到什么东西才觉得可交付?
如何让这个结果易于复制,可持续下去?
四、行动
1、主题去写,将零散的知识为主题所用。
2、先写一篇教学的内容拓展,边写边改进,课堂上就只需讲关键点,补充知识就在课外让学生自己拓展。
3、先刻意培养一个兴趣——写作,围绕这件事情做分享,其他像画画之类的就当作玩玩,到一定程度再增加。
4、注意“可交付”,结果导向,写作的先奠定基础,慢慢要增加结果意识。
5、左脑切右脑,大脑切身体,本身就是很好的组合,即使不作为斜杠,也可以作为休息的切换,今年把画画和跑步抓起来,可以磨刀不误砍柴功。
五、思考
1、斜杠和负向迁移是否矛盾?如何让斜杠更好进行能力迁移?
2、斜杠斜多少种为好?
3、斜杠是否需要一个一个增加?还是可以多管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