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最初只为打发无聊时间

写作最初只为打发无聊时间_第1张图片

四个月前,因为生活上的一些变故,我脱离了原来的轨道,不用再朝九晚五,不用再活在资源管理器和Foxmail中。生活一下子从繁忙拥挤的二环切换到双向六车道的五环。我想或许我可以尝试写一些文字,打发无聊的日子。

所以写作最开始的动机是因为无聊!没有什么高大上的理由,每天24小时,除了睡觉、吃饭、带孩子之外,我总不能看着天空发呆,所以就拿起来了纸笔,开始漫无目的地写。

自由写作,没有老师给我划个圈圈,写什么呢?当时,我的旧疾复发,健康状况又亮起了红灯,每天奔走于医院,内心焦虑痛苦、苍凉无助;同时,我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理智地思考活着的意义;对于未来,我描绘了无限美妙的可能性,给自己生的希望。所以,我又把写作当作倾诉的对象,记录自己每天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四个月的经历,自己在写作道路上仍是个“小白”,有一点点小心得。是以为记。

(1)

输入为海,输出为山。这句话出自于一位写作前辈,感觉一下子说到我心坎里去了。言为心声,写作本身是将自己的思想输出的过程,文章所写不过是知识和思想感情而已。写作的输入,不外乎这三种方式,一是书本,二是别人的经验,三是自己的感悟。

书本是我知识的主要来源。虽然已经错过了储备知识的最佳年龄和黄金时代,但是该看还得看,该学还得学。我大学读计算机专业,毕业后从事传媒、营销工作,之前书读的实在是少,现在的空余时间都用来读书。

相对之前毫无章法的闲散阅读,现在阅读更有针对性。例如,最近在钻研两个领域,写作与心理学,这两类书偏多。选书上也有些方法,像心理书类的图书非常多,我一般会这么做。

首先,在豆瓣上阅读推荐书目,列出名单;然后通过搜索引擎,查阅具体书目更多介绍;而后,根据自己学习程度,挑选出适合的书单;登录公共图书馆网站,提前查询想看的书是否在馆藏中,如果有的话到图书馆借来阅读即可。

像心理学,从简单入门开始,我已经阅读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心理学是什么》、人民邮电出版社的《心理学与生活》、中国华侨出版社的《每天学点好玩心理学》等等;后面由浅入深,还会看进阶的《荣格心理学入门》、《积极情绪的力量》等等。

输入基本就这样了,四个月的时间只不过是一瞬,还看不到输出有什么效果,找到激励自己的方法,这样坚持下去了,四年磨根针!

(2)

看过写作训练方面的书籍,我发觉写作也是有方法可循,可以通过训练提高,说白了作家是可以培养的。像上面我讲到,大量阅读,储备知识,是写作的基础,也是方法。

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为作家》这本书中,作者讲到在一个固定的、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内写作,不需要太长时间,十五分钟就足够了。不管发生什么事,你都要坚持写作十五分钟。坚持一段时间后,你可以再试试挑选不同时间写作,来对抗自己的无意识。这样一直保持下去,早上写作或者在预先安排时间进行写作,直到你能随心所欲写出流畅的文字。

在《写出心灵深处的故事》一书中,作者通过分析电影的三幕剧结构,并结合实例,讲述如何发现电影中的核心信息,进而完成一篇有创意的影评。周建武著文学创作随笔《江湖夜语》一书中,对文章的主题、视角、情节、内在逻辑都有论述,对于我这样的初学者,挺有帮助的。

通过阅读积累方法,并坚持写作实践,希望在成为“作家”的路上,我这个“业余选手”,能够日益精进,离目标越来越近!

(3)

言为心声。文章即是事实、知识和思想,是说有感而发的话,所以真情实感最重要。辞藻华丽、堆砌粉饰的文字,如果缺少真情实感,也是没办法让读者产生共鸣的。

人们常说文如其人,缘于自己是个朴实的人,我认为文章真正的美是内在的平淡质朴。不管是琐碎的日常,还是育儿心得,我都希望读者能够在我的文字里,感受到质朴和温暖。

你可能感兴趣的:(写作最初只为打发无聊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