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即媒体|新媒体营销圣经

人人即媒体|新媒体营销圣经_第1张图片
人人即媒体


这本书慢悠悠的看了两周,虽然书名有些夸大,但还是得说这是一本不错的书,对做新媒体营销的朋友来说,本书就是一本行动指南。

对想打造自品牌、个人IP的朋友,本书也会给你一些小点子,值得看看。

另外用拳击来比喻营销不是件很有意思的事吗?

正文

直拳:每一次试探的接触,节奏的变化。

右勾拳:精心准备,力量十足的决定性“销售转化召唤”。

直拳战术就是利用一次又一次的对话或互动,逐步建立品牌和用户之间坚固而值得信赖的联系。

右勾拳就是如何为每个平台都创建完美且独特的,符合该平台特性的内容,并且这些内容相互影响、融合,让品牌和信息在各个平台不断发酵。

为新媒体平台准备一个故事

每个营销平台都有自己的语言,好的营销故事会创造一种情境,引导消费者乖乖买单。

如果故事的营销力度不够,就像把马带到水边,却不让它喝水一样。在新媒体上,要讲一个能让马儿喝水的故事,就要“入乡随俗”发表为平台量身定做的内容 。

定制化能增强故事的说服力。我们要了解平台带给用户的价值和它吸引人的地方,懂得模仿平台的美感 、设计感和口吻,这样才能说出定制化的故事。

故事还要个性化和多样化。每个平台都是独特的,因此不能把同样的公式套用在所有的平台上。所以要先了解各个平台之间细微的差异,再针对差异调整发文的内容。

媒体平台虽然没办法告诉我们要讲哪些故事,但它会让我们知道消费者希望听到什么样的故事、在什么时候听,以及哪些元素会吸引他们。

故事要发挥最大的功效,必须是没有侵略性的,能够带给消费者价值,并且自然地引导消费者下单。我们越接近消费者,摸透其心理和习惯,就越能在对的时间说出对的故事。

我们必须深入了解品牌自身的历史和它所在产业的竞争史,还要随时关注社会趋势,探寻消费者感兴趣的话题。

注意:不管说的是哪一个故事,一定要忠于品牌本身,无论如何都不能动摇自己的品牌定位,只是在不同的营销平台展现品牌的不同侧面而已。

内容与故事所扮演的角色

1.定制化

各个平台的功能往往有所重叠 ,但仍各自发展出不同的语言、文化、氛围和风格,形成很大的差异。

例如:有些平台适合放纯文字的长文,有些平台则是精心设计的图文混排;有的可以放链接,有的则是禁止的。发文形式错误可能让你在营销上的努力功亏一篑。因此发文的内容要为平台量身定做。

2.不间段、不干扰

在做营销时,不要打断消费者的娱乐生活,并且应该尽力不干扰他们。我们应该努力复制大家在各平台上寻找的各种生活体验。

3.无要求

简单说就是不要强硬的推销。只是与他们对话,回应他们,和他们分享某个开心、搞笑、机智、知性、戏剧化或温暖人心的时刻。这些巧妙的内容更能捕获读者的心,这样以后在拜托他们买东西的时候,他们就会想起我们来而觉得不忍心或无法拒绝。

4.使用流行文化,撬动舆论

把营销内容与时代潮流融合,让人们在吸收流行文化的同时,连带吸收我们的故事。

5.微故事

小而独特的资讯、幽默小品、评论或感悟。每天,甚至每小时,在平台上都要不断创造新的微故事,使用为平台量身定做的语言和形式来回应当下的文化、对话或即时事件。

6.一致性

每一条发文、推送、留言,喜欢或分享都在塑造品牌的识别度,所以要尽量学习各种不同的平台语言,但不管用哪种语言、哪种方式去说故事,都要维持核心故事、个性和品牌特色。

当然品牌也会视情况配合观众做出调整,那微故事就是一种让品牌随变化调整的方式 。

当我们在平台上创作出符合平台特性又吸引眼球的内容时,就会让读者产生共鸣。读者产生了共鸣,就会与其他人分享,从而带来好的口碑 。

这种口口相传的营销方式,其成本远低于其他营销手段和营销媒介。最棒的是不仅拥有自己的内容,还能建立自己和顾客之间的联系 。

在Facebook说精彩的故事

在Twitter上倾听

在Pinterest上装饰新故事

在Instagram上创造惊人的艺术

让图片在Tumblr上动起来

虽然我们上不了Facebook、Twitter、Pinterest、Instagram、Tumblr这些网站,但我们有中国版的同类型平台,比如微博、天涯、花瓣、猫扑····等等。

这五章内容非常值得参考,其中有大量的案例分析,告诉我们哪些内容、图片和文字营销的效果最好,以及他们好在哪,还有做得差的营销宣传,到底哪里差,都讲得非常细致,跟着作者的视角去看每一个案例,也是对自身的反思和促进。

以下是归纳的核心内容:

1.在建立微故事或发文时,先问问自己:

篇幅会不会太长?是否有重点?

主题标签是否独特,令人难忘?

内容是否够振奋人心,逗趣,让人吃惊?

照片质量够不够高,是否够吸引人?

品牌商标是否明显?

帖文形式是否适当?

GIF动画酷不酷?

行动呼吁摆对地方了吗?

一般人都会觉得这则帖文有趣吗?

话说的口吻是否真实?能不能引起共鸣?

在这个时间 ,要求大家看这则动态会不会太过分?

2.打造独特的推文情境

没有事实本身,只存在它的传播方式。如果可以有技巧地编织、阐述、重组故事,用自己独到的方式说给别人听,那就可以讲出比实际新闻或事件更有力、让人印象深刻的故事。

消费者想要的不只是信息 ,而是“娱乐 ”信息。信息又多又廉价,但用故事包装过的信息就很特别了。品牌应该要用现有的内容来编织故事 ,让故事很诱人。

3.善用主题标签

善用主题标签是引起注意的好方法,几万人同时点阅当红主题,那他们极可能看到我们的推文,因而点进专页看其他推文,然后再决定是否关注。

4.跟着消费者走

消费者去哪里,营销人员就应该跟到哪里,特别是一些新兴媒体网站。

5.善用XX日

一年365天,几乎每一天都是非国定假期的“某某日”,多想想怎么运用他们。

最后总结新媒体营销的三要点:了解平台特征、发言风格独特、符合公司目标。

世界瞬息万变,无时无刻不在进化。我们的工作就是要随着市场情况调整,因为无论如何它都不可能为我们放慢脚步。

与君共勉之~



请注意

并没有结束

以下是作者对营销决策者

和营销人员的

三条建议



对于营销决策者而言:

1.首先,不要对新媒体平台有着太强的功利心,不要总是指望它每天都能源源不断直接创造营收,拳击赛不是从开场就不断猛击右勾拳,用力过猛、失去平衡反而容易被KO 。

2.“说得多”往往不如“说得好“,一次干净利落、漂亮到位的发言,要远远好过十次扯着嗓子毫无风度的呼喊,所以不要用量去简单考核你的新媒体运营员工。

3.一定要回避一个关键误区——做新媒体运营是不用花钱的灵丹妙药。新媒体平台随着一些大平台起步窗口期红利的消退和用户口味的提升,运营成本自然也水涨船。

但相比传统的媒体投放形式仍然性价比超群——而且它有着足够的奖励机制,内容越好,扩散越广,实际上边际成本越合算。

所以,还是多给运营团队投入资源,让他们能够从容做出更高品质的内容。放心,只要有一支靠谱的团队,这笔投资会被证明物超所值的。

对于一线运营者而言:

1.在新媒体上的运营行为,是具有拟人化人格的公司在和他的朋友们说话交流 。你所运营的账号并不只是在他们的对面,而是在他们的身边;你要做的并不是官方发言式的告知,而是分享你的感情你的见闻,去倾听他的意见,迎合他的爱好,分享他的情绪。

无论你想说什么,都应该向和朋友聊天一样说。新媒体上没人喜欢端着说话的发言者。这么做才能让用户有可能真正去关注你表达的内容,愿意参与到你的营销活动中来,不管是大到参与意见反馈、产品意见,还是小到只是随手一赞、随手一转。

2.“你所要做的,就是用心讲好一个又一个故事 ”没有人喜欢看一个从头到尾都是自吹自擂的公司营销账号,没有人喜欢听一个喋喋不休的无趣话题。好的故事,无非是好的创意+好的视觉、文本内容品质+简单明了的信息量对上适合的人群。

3.“所谓聪明,首先就是不要偷懒”几乎所有的令人印象深刻的新媒体营销案例,都是花费诸多心血,反复打磨过的。研究不同平台的产品机制、针对不同人群制作内容,显然要比一套图片文案打天下要费劲,发一条促销信息加个链接,显然比要铺垫若干天的一则故事要麻烦,但是优劣差别就是在每一次多花的一点心思里拉开的。

最后

想问问:你最近读的一本书是什么?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人即媒体|新媒体营销圣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