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一无所有,你只是没有自己

我是在很久以后才意识到原来刷遍朋友圈的《我上了985,211,才发现自己一无所有》这篇文章是存在明显事实以及逻辑性问题的。毕竟一开始,才女“复旦”的光辉闪耀着,亮瞎了我的眼(那是承载了小女子高中三年梦想的地方啊)

你不是一无所有,你只是没有自己_第1张图片
我的图片

这个发现也很偶然,是我看着樊同学写和她舍友的对话时,觉得不对劲儿, 这不女生间聊天儿的经典桥段吗?

”今天看到一同学,颜值智商爆表,我觉得自己人生无望了!“

“没事儿,你已经很优秀了,长得也漂亮,那么多人喜欢,哪像我一无是处 "

”哎呀,怎么会,你其实挺有能力的..."

看出来问题没有(估计你觉得很正常)

1,两个人都通过和别人比较的方式贬低自己的价值。见贤思齐,这本无可非议,可当你只把目光集中在别人身上,看不到自身具备的能力和优势,最后仅凭这一点比较评判自己和对方时,就显得可怜而刻意了。

2,中国式安慰法。这也是我们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思维方式:你很惨,我为了安慰你,只能证明自己比你更惨,来博取你的一点心理平衡,这样才能让友谊的小船顺利航行。为什么不能在别人遇到问题的时候,帮忙分析为什么,怎么办,而是采取如此迂回,和谐的策略呢?中国人大都喜欢这样做吧,只是真的可以解决实际问题吗?(一张认真脸)


你不是一无所有,你只是没有自己_第2张图片
我的图片


接着往下看,发现樊同学把视觉从宿舍放到大学,高中,初中,但论证思路基本没什么变化,无外乎“之前住在小村庄,觉得自己是大象,现在来到城市里,顿时成了小蚂蚁”。但事实上, 你一直都是你啊,怎么能因为外在的环境就变大变小了呢。我们不是变形金刚,应该是一个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场合,拥有什么身份都不会改变的自己啊。

还有, 樊同学大学自卑的原因让我挺诧异:同学买个一万元的包包让你自卑,同学天天吃大餐让你自卑,同学隔三差五出国旅游让你自卑,我就想问,你整天盯着同学干嘛?!

1,如果诸位同学是凭借自己的努力,在大学期间就实现了自己能够很好地自足,那是很厉害了,我们都可以向他们看齐 , 但也没必要自卑到认为自己是个废物吧。 按照樊同学的思路,一个人是不是不具备以上条件都可以称为“一无是处,混吃等死”。

2,假如各位同学有优裕的家境做支撑,可以较好的享受大学生活(当然,这无可非议) 那你为什么一定要在这方面跟别人比呢,比来比去觉得自己不够幸运没有驾着七彩祥云落到马爸爸家里?还按照樊同学的逻辑,更为穷困,  家庭条件更不如你的人是不是应该把自卑刻到骨子里,这样才算遵循正常的社会发展规律...  我想说的是,源生家庭对每一个人来说是既定事实,无论贫穷还是富裕,都不应该成为一个成熟人自卑抑或自傲的理由。

3 实话实说,我不喜欢樊同学的关注点。这也是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地方。文章中,她似乎把更多的把目光聚焦到 “  重点学校,房子,工作,吃喝玩乐”上, 比较和自卑也多建立在这个基础上。我从不否认,来到这个世界上,人首先要满足物质需要,获得安身的基础资本,这是对生命的起码尊重。可是,当你把几乎全部的目光投向这些身外之物时,还留下几分来看自己,看身边,看人间呢? 高晓松说:生活除了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他的意思绝不仅仅是劝大家“世界那么大,你要去看看”,而是想提醒我们:被社会,家庭,欲望压榨的体无完肤的人呵,暂时忘掉尘世的烦恼,安静地倾听内心的声音,找寻一个供灵魂栖居的支脚,那是人之为人的本质所在。

你不是一无所有,你只是没有自己_第3张图片
我的图片

接着往下翻,我发现,我错了,彻头彻尾的错啊。虽然樊同学之前大写特写她的焦虑,自卑和迷茫,但结尾人家笔锋一转,正能量满满,顿时觉得人生又有了希望呢。一锅鸡汤炖的滴水不漏,有滋有味儿,诸位大学生看客喝的也是兴致未尽,留言迎和。

......

我还能说什么呢,能够写到这儿,我也是很尴尬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不是一无所有,你只是没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