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16 宜烧脑

2019-06-16 宜烧脑_第1张图片

今天讲讲李叫兽的故事。

2005年,是一个普通的平年。

这一年的2月,《魔兽世界》在中国大陆正式公测,

8月,百度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马占凯给百度客服发了3封邮件,

而14岁初中生李叫兽拿着十块钱在街上闲逛。没过多久,少年手里多了三本小书:《散打套路》,《截拳道秘籍》,《中国武警擒拿术揭秘》。

他研究了这些打架的书,然后,把战术要点反复操练后,这个干瘦的少年的打架水平逐渐提升,结果就是,几乎没有一个孩子能打得过他。

通过这个事,李叫兽明白了一个道理:有策略的做事,会让事半功倍。

大学毕业、考研的时候,李叫兽又做出了令人窒息的操作:他高调地宣布自己所报的方向,然后摆出势在必得的姿态,最终结果就是,其他同学没有一个敢跟他报同样的方向,李叫兽顺利被清华营销专业录取研究生。

后来,他开始做自媒体,通过一周一篇的营销干货,撰写大量有深度的商业分析文章,迅速获得了50万用户,在营销圈打造了强大的个人品牌。

那么,他的文章为何如此受欢迎呢?

因为,他总是关注那些最通用、最朴素、最底层,但却很少有人能说清楚的问题。然后,用一个全新的视角,把问题的本质讲透。

他看问题的视角,他的底层思考能力,决定了他看问题的深度和广度,远超同龄人。

那么,这么厉害的李叫兽是怎么打造自己的知识体系的?文中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讲述:

一,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李叫兽在看书的时候,看到一个有用的知识点,都会停下来去寻找联系——看看有什么其他的现象能够被这个理论解释。

比如看到一句:人的爬行脑更加喜欢视觉化的信息,而不是抽象的信息。

这句话,我们可能看完就过了,李叫兽说他当时就学了一个小时以上,反复问自己哪些现象可以被这个理论解释,不找出5个现象是不罢休的。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往往真正导致人与人之间知识水平差异的,往往并不是知识数量,而是知识之间的联系。

因为当你有一个知识的时候,增长一个知识可能就是增长了一个知识,但是当你有10000个知识的时候,接触一个新知识可能意味着增长了5000个知识,因为知识之间产生的联系。

二,构思知识的多种用法

当接触一个新知识的时候,不光要想“过去的哪些现象可以用这个知识解释?”,还要想“我的哪些行为可以被这个知识改进?”

比如说看到人脑更喜欢视觉化信息的时候,李叫兽就会想自己的哪些行为可以被这个知识改进,首先就是他自己的公众号,他的公众号的运营就是按每周一篇文章+2张海报的模式来的。

总之,当我们学习了一个新的知识,一定要提前构思下,这个知识会如何改变我的行为?将来我会怎么用它?因为很多人的问题并不是缺乏知识,而是到了某个时刻想不起来应该用什么知识。

三,尝试去探索事物背后的原因

遇到反常或者有趣的事情,问自己:“为什么会这样?有什么理论或者知识可以解释?有哪些相似的事件?

李叫兽叫了有一次他和同事一块去吃饭的时候,就进了一家餐厅,菜单太长,都不知道选什么的情况下,最后让店家推荐了几个家常菜,大家吃起来,但李叫兽却不能容忍这种模糊的感觉,希望探究这背后的道理。

然后,就从心理学的角度去解释了这个现象——决策瘫痪。指在选择过多的情况下,人们会因为对比选项耗费的过多精力而直接放弃做决策。

所以,如何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并不是单纯多看书多接触世界就行了,而是要有”好奇心“,总是想建立联纱,想用知识提升现在的工作,想问“为什么”

小的时候,我们看天空是蓝的,我们会问:“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所以,小时候的我们一直在进步,一直在理解这个世界。

后来,我们对身边的事情习以为常,不在问为什么,失去了对世界的好奇心,也就渐渐失去了洞察力。

有个研究发现,取得伟大成就的人与取得一般成就的相比,区别就是两点:

1 ,他们相信自己,他们认为自己可以改变些什么。

2,他们喜欢问为什么,始终保持着对世界的好奇心。

愿我们大家都能像孩童一样,永葆对这个世界的好奇。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06-16 宜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