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感,你在哪里?

今日看到一则影评,讲的是捷克新浪潮的领军人物维拉·西蒂诺娃的成名作《雏菊》,如果说高级的电影在于能够直指人心,揭露人性,那么这部电影的可贵之处就是在于,用一种日常视角下看似夸张荒诞的镜头和画面,来描绘出一种空虚放纵的精神世界。安静平和的时代背景却更像是一种白色噪音,让她们的不安和空虚不断放大。她们像是一张画布上两笔绚丽的色彩。她们活着,只知道世界会变得越来越糟,她们总是渴望能够发生点什么事情,刺激到她们感觉到自己的存在。她们渴望尝试新的事物,渴望能够找到全部的真正的自己,可是,每当闹剧暂停的时候,脑子里就有一个无法逃避的声音,质问:“我们在这做什么呢?”可是,越是怀疑自我的存在,就越要找到新的刺激来证明自己。她们如此渴望存在,却不得不用堕落的方式来证明存在。她们拼命地吃东西,拼命恋爱,拼命破坏一切,不断地尝试各种新的东西,只是为了在这个世界上找到一点存在感。

    我们又何尝不是,我们换着不同的语言不同的表达方式,还不是为了阐述同一件事情:是的,我们如此孤独!

    孤独犹如深渊,深渊里的眼睛又时常在我背后。

    日常,本是我们的依靠。

    一个偶像到另一个偶像,也不过是为了给自己彷徨无助的心画上一个依靠。

  人啊

  人啊

  人啊

  一边寻找一边逃亡

  可避无可避的是

  无尽的幽幽回响的彷徨

你可能感兴趣的:(存在感,你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