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旅行时我在想什么

旅行,在古代是知识分子很享受的一种游学或者娱乐方式,岁月静好的日子里,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乘兴而往,赏尽自然人文之景,那种惬意那种安宁正如《兰亭集序》所言: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所以古人是喜欢旅行的,文人墨客,往往在旅行中寻求灵感;迁客骚人,亦足以寄情山水排遣孤寂。中国的大好河山不仅养育了一代代勤劳善良的中华儿女,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沃土,竹林七贤、建安七子、唐宋八大家……他们在山水中吟唱,在旅行中为中华文化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

可以说,旅行是古人的生活状态,古代生产力落后,生活节奏甚是缓慢,舟船马车是当时仅有的交通工具,稍远的距离就要耗费数日乃至数月之久。除去一辈子都安土重迁的农民,读书人求学考试,官宦们升迁就任等等,都是耗费时日的大工程,他们很少在故乡甚至外地某个地方待很久,总是漂泊流浪居无定所。所以,旅行对于古人来说,习以为常而又意义重大,是生活常态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传播途径。

现代社会发展了生产力,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加速了生活节奏,优越的交通工具虽然缩短了距离,却拓宽了人与自然的沟壑。我们总是想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就像郑州一中的女教师在辞职书上写到: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看似人类彼此间的距离在变短,但实际上我们与世界在越行越远,我们的一生貌似都在旅途中,但心灵却被牢牢地禁锢,渴望着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每个人都是弃儿,在精神的荒漠上我们必须踽踽独行完自己的旅途。

最初的我很抵触旅游甚至是简单的外出,因为待在自己熟悉的地方,可以让人感到安全舒适,这或许是因为,祖先们喜欢呆在山洞里以躲避危险以及他们强大的领土保护意识,在我的血液中汹涌流淌。换句话说,避免外出其实是为了避免与陌生人相处,我不是很喜欢集体生活,因为在一定程度上我需要私人空间,另一方面我又很向往集体活动,或许这就是所谓的,你所缺乏的正是你所渴望的。

不知是什么时候开始改变的,我希望改变过去的状态,而旅行是一种契机和形式。我一直在思考,我为什么会几天不出门却又会独身一人去数百里外旅行,或许我们都有一颗不安分的心,呼唤着出离平日的自己,获得别样的体验,就像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写道: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

我之所以说每个人都是弃儿,是因为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或许可以找到一时的伴侣,但绝对没有人会一直陪伴我们,我们总会在一定时期遇到精神危机,青春期、更年期、老年期等等,在这时仿佛是在独自前行,旁人不理解,一切都是那么不如意,就像瘸腿的狼被种群排斥。


生活节奏太快,对自身的不满,压力太大,会迫使我们逃离现实,从水中探出头来呼吸空气。旅行确实是放松的绝佳方式,当然你要真正地放下烦恼,抱着截然不同的心情来看待这场旅程,现代人总是在说渴望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可是却有多少人踏上行程呢?旅行的目的是为了摆脱此刻的苦恼,那就勇敢地下定决心吧,无论是精心筹划,还是率性而为,只要你踏出第一步就远胜过那些空想家。我不赞成长时间的旅行,比如有人非要来一场布达拉宫朝圣,这可以理解,但是如果要放弃学业,要不顾贫穷的家庭,不敢承担起社会和家庭的责任,我只能说这是一个懦夫,即使再来十次的旅行也不会改变什么。

旅行应当是一种升华,是为了解决问题,成为更好的自己。但是,我们应当明白旅行不是万能的,承认它的价值也不可视为万金油,如果你试图通过一次旅行彻底改变现状,这是不可能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当我旅行时我在想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