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架构之道(一)之企业信息化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个工业、制造业领域,甚至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领域中,自动化以及效率提升等方面均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因此各个领域也纷纷加大了对信息技术的投资,从而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可以说,借助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的工作方式得以从传统的“蓝领式”的工作方式逐步转变为“白领式”的工作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中的信息系统越来越复杂,而且业务与信息系统的关系也日趋紧密,从而使得组织或企业中信息系统的优劣直接影响了其竞争力的强弱。随着这股以自动化和高效化为目标的潮流的演进,各个组织和企业对于信息系统的发展不约而同地走上了“技术驱动”的道路,不过IT技术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起了业务和职责范围的扩大,这使得企业或组织中信息系统的结构也渐为复杂,之前靠纸笔或少量信息系统的方式已疲于应付,诸如信息孤岛之类的顽疾所带来的问题也逐渐凸显,而由于无法掌握全面的信息而产生的错误决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却在自动化和高效化的帮助下被进一步放大,IT技术沦为双刃剑,而这正是由于企业对信息技术发展的态度依然保持着自动化和高效率化的惯性思维,而并没有注意到境况已经发生了变化,他们在信息系统的发展过程中仅仅关注于眼前问题的解决,而忽视了他们自身的环境以及其已经具备的信息化资源,从而缺乏全局性的眼光来指导信息化系统的建设。

一、信息化是企业发展的必要手段

        企业面对越来越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和不断增长的业务需求,面对更多的管理问题,还依赖于传统人工的管理手段已经成为企业持续发展壮大的障碍,越来越不适应发展的要求。信息化作为企业管理和业务发展的一个有效手段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识。正如大家所认同的一样,信息化建设已经不是一个选择题,而是企业必须要做的功课。我们无须毫无意义地再去论证信息化建设的好与不好,我们需要考虑在自己的企业信息化工作如何做和怎么做的问题。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价值优势

  1. 实现信息有效的流通:消除了企业内部信息流通不畅的问题,促进企业内部人员的有效沟通,提高了员工的合作意识,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
  2. 实现资源和知识共享:将员工的经验与技术转化成企业内部资源,既提高了员工的学习和创新能力,也避免了因人员的流动而导致的工作延误。
  3. 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公文流转的自动化,避免了传统公文流转时由于手工递送而带来的工作延误以及人员、时间的浪费,保证了工作能够快捷、准确的被处理。
  4. 实现有效管理:有效监管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实现实时工作任务的监督与催办。
  5. 职责分明:明确工作岗位与工作职责,增强人员的责任感,减少工作中的推托、扯皮等现象。
  6. 降低成本:大大减少办公开支,降低管理成本。节约时间、节约纸张、节约电话费、传真费用等,减少了差错率,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
  7. 信息集中管理、支持企业内部用户信息共享
  8. 采取对敏感数据的加密手段,通过SSL的方式保障了数据传送过程的安全。

三、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难点

   信息化建设规划难于制定,即使花费很多心血和精力制定出来,也往往难以实施。总结起来,有以下五个难点:

  • 信息化技术迅速更新。信息化技术发展迅速,更新换代频繁,新功能的实现速度远远超过可规划的范围,两年前的信息技术就已经非常落后,两年前的IT规划自然也就无法满足企业信息化需求。
  • 市场与需求不断变化。变化迅速不仅是信息技术,企业所面对的市场和客户需求也在日益变化,由此造成的业务流程和经营管理变化,使得企业信息化建设不能墨守陈规。
  • 实施时间长,并行难度大。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时间一般较长,这使得IT规划的周期难以确定。
  • 企业缺少专业人才。
  • 难与战略保持一致。信息化不仅是技术变革,也是管理变革,企业无论采用怎样的技术与管理手段,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企业战略。目前,绝大多数企业没有明确清晰的战略,即使有,也是模糊地存在于最高管理者的脑海中,IT规划的制定者要想运用企业战略指导信息化建设,无疑存在一定困难。

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如何才能克服以上的难点呢,在实施中应注意以下七个关键点:

  • 与企业战略相符。没有明确清晰的战略,IT规划就无从谈起,也就没有存在的价值和必要性。在整个信息化规划的过程中,其实信息技术方面的规划并不是最难的,难的是战略评估和管理诊断,做好这两步,IT规划才能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 各部门的共同支持参与。企业信息化建设绝对不单纯是企业IT部门的事,它要求企业所有相关部门参与目标制定规划建设和实施,IT部门是信息化建设的推动者,而信息化的主人是企业所有的部门和每一位员工。充分了解各部门的需求之后再做出IT规划,才可以避免单一部门做无用功。
  • 形成管理闭环。不仅IT规划难以制定,企业中任何领域的规划都是一个复杂的项目,都应该是一个闭环的管理过程,即"制订规划--进行实施--总结反馈--修改规划",如此不断前行。IT规划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应当是一个中长期的规划,在时间上的跨度可以是三至五年,但是每年都应当根据周围新的环境,企业新的发展以及技术新的趋势等因素进行补充和调整,形成滚动计划,长期规划与每年规划一次并不是矛盾的对立面。
  • 不断完善IT管理体制。企业信息化规划不但要有硬件、网络、技术的规划,同样重要的是对IT管理机制的发展规划。例如,信息安全制度的建立、信息沟通体系的完善等。信息化发展中经常要对各种IT项目进行分析,确定这些项目的优先顺序,分配有限的IT资源。作为这种分配的基础,企业必须能够建立起一套成熟的IT管理机制。
  • 选择最匹配而非最先进的技术。信息化建设与企业发展相匹配是最好的选择,不能期望信息化的建设能拔高企业的成长,盲目追求最先进的技术,信息技术不可能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它的作用更多的是锦上添花。
  • 从核心基础项目着手。对于信息化项目需求的轻重缓急应当具有明确的规划,先实施企业最需要的基础核心项目,并以此为基础量体裁衣,衍生其它项目的建设,保证数据的整体统一,也可以保证预算的准确性。
  • 借助外部IT技术公司的力量。实力雄厚的IT技术公司可以解决公司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并可以从客观的角度提出专业建议,如果企业具备足够的条件,也可以选派专职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学习。

  

 

你可能感兴趣的:(企业架构,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