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听本书,稀缺笔记。

今天看到罗辑思维公众号里边的一篇文章——拉开人与人之间差距的,是这件事。引发了我对稀缺这本书的回想。

      首先我们来谈稀缺这本书。你这本书的副标题是: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这里有两个点值得关注,一个是贫穷,另一个是忙碌。一个是物质上面的缺少,另一个是时间上面的缺少。此外,这里说的稀缺,不是说客观上的物质稀缺,而是说的一种稀缺心态,在这种心态下你只能解决最紧急的事情,和这个事情相比,其他的事情都不重要了。记住——心态。

        接下来我们开始谈到这本书,第一个稀缺会让我们获得一个关注的红利。“专注红利”,就是短时间内集中精力爆发出高度的注意力,让我们高产出的工作,我们会把剩下的资源用的淋漓尽致。而且这种状态是伪装不出来的,因为我们是没办法欺骗自己的大脑的。例如:赶作业,赶时间等……

       同时,他会带来四个不好的恶性循环。第一点:管窥效应

管窥,就是管窥之见的那个管窥,就像通过一根管子看东西,只能看到管子里面的东西,管子外面的东西啥都看不见,形容一个人的目光短浅狭窄。一旦我们面对稀缺,我们就倾向于把注意力集中在最需要关注的事情上面。这样一来,我们往往会忽视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那些能把我们从贫困中彻底拉出来的重要的事情。 譬如,今天罗胖的公众号里面文章中,说的刘姨他只关注自己棉布店里面的事情,然而对他能产生长久影响的事情他却漠不关心。这就是管窥效应。在他的心态或者说是价值观里,经营好棉布店是她最重要的事情,因为她做了会得到钱,从而可以去改变她的贫穷。

第二点:借用

就是让一个人习惯性的透支未来的资源。比如信用卡,你自从透支过一次后,那你手上就基本上不会再有现金了,一直都会处在稀缺的状态。不只是钱,忙碌的人在时间上也经常会借用,比如这周的工作没做完,拖到下周,下周的事情又拖到下下周,这样一直拖,就会长期在稀缺状态里,这样的状态会让一个人彻底忽视其他能把自己解救出来的做法,借用会让一个人更加匮乏。譬如,刘姨干活太劳累有顾不上吃饭,所以胃不好,腰不好,眼睛不好……

第三点:没有余闲

就是没有多余的空间和时间。因为稀缺,所以你要不停地权衡,比较。一分钱掰两半花。这种思维看起来更高效,其实会让一个人的产生大量的心智负担,这些负担会消耗注意力和精力,进一步产生管窥效应,让人只注重眼前的事情,忽视真正重要的事情。又譬如刘姨,没有剩余的时间去关注自己孩子的成长和教育,以至于他的孩子因为缺乏一系列的教育触犯了法律,而进了监狱。

第四点:引发带宽的不足

带宽是我们的计算能力,关注能力,决策能力,执行能力和抵制诱惑能力的统称。我们从处理日常事情到思考问题,都需要带宽。我们平时最多只能关注7件事情,如果超过这个数字,就会引起带宽负担,就一定会忽视一些事情,感觉精力不够用,产生疲惫和无力感。带宽几乎支撑我们各种各样的行为,我们用带宽判断别人的面部表情,控制情感和冲动,我们用带宽读书和进行思考,如果带宽不足,就会进入一种游离的迟钝状态。穷人真正缺的不是时间,不是金钱,而是带宽,他们需要有一定的注意力去关注真正的长期规划,去学习新技能,去定期理财,这样才能最终跳出稀缺的怪圈。订阅了李笑来的专栏,你便会知道,注意力>时间>金钱。带宽不足,其实就是你按照你所活得去想,没有按照你所想的去活。导致你每天被生活的琐事困扰,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思考或者从事那些可以真正改变你命运的事情。

       当然,里面还有很多的具体案例,提到了关于这些具体的恶性循环所带来的一些问题。有兴趣的可以去延伸阅读。

      当然,里面也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法:第一点,是节约带宽。减少生活中需要做出权衡的琐事。譬如,扎克伯格买一样的很多件一样的短袖,就是为了减少穿衣服所带来的带宽。第二点是留有余闲。这个余闲可以表现在钱和时间两个方面。就是要攒点钱和每天留一段固定的时间可以自由的支配。第三点,设置提醒。如罗胖的这段,1. 把五件重要而不紧急的事写在纸上。放在抽屉里。2. 每天下班前看一眼。默数一下,这些事今天有无进展。形式感和仪式化是很有用的。

       这本书的文眼是,重要但是不紧急的事情是决定我们的慢变量。然后造成我们这种稀缺的是一些紧急的事情,他也许重要也许不重要。同时,罗胖也提到了他在做自己的一些独家产品时,都要去思考一个长期积累起来的壁垒。用时间积累起来的壁垒,别人追不赢呀。关于这个重要不紧急的事情,让我想到多读一些无用的书。也是属于重要但是不紧急,它能让我们产生差异化,也是需要时间的堆积。

     

你可能感兴趣的:(每天听本书,稀缺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