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简史:2年时间从0到3亿的微创新

“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这句话的背后,是不是很像《黑客帝国》的台词。张小龙曾在微博中说过:如果按照黑客帝国的思路的话,互联网是一个巨大的智能生物体系,人类存在的目的是建造互联网,然后被互联网养在罐子里而意识互联,然后意识觉醒,人类开始夺取对互联网的控制权,然后互联网反攻人类。。。如此往复,直到永远。

    2010年11月19日23时58分,张小龙在腾讯微博上写下了这么一句话:我对iPhone5的唯一期待是,像iPad (3G)一样,不支持电话功能。这样,我少了电话费,但你可以用kik跟我短信,用google voice跟我通话,用facetime跟我视频。

   如@90号茶室的解读:第二天,2010年11月20日,腾讯微信正式立项。一年零8个月之后的2012年7月,随着微信4.2版本的发布,可以看到那一晚张小龙关于 iPhone5的所有狂想都在微信上得以实现。

   简单梳理一下微信矩阵背后的微创新点,有不少时间及产品发布的来自于《微信大史记》一文:

第一阶段:模仿与试错,先做IM

   2010年底,先是有了KIK,对用户的硬需就是“免费的短信”。2011年1月18日Talkbox发布,这种以语音录制和语音传输为基础的,以为用户提供点对点对话和消息推送为核心服务的移动社交产品受到了大家的热捧。

  据说,2010年10月,腾讯广州研发中心产品团队便开始在团队经理张小龙的带领下,开始着手微信的开发。

    2011年1月21日,微信发布针对iPhone用户的1.0测试版。该版本支持通过QQ号来导入现有的联系人资料,功能很简单,仅有即时通讯、分享照片和更换头像等。就是一款类KIK产品。在中国的国情下,“免费的短信”是个小甜点,但并够硬需,因为运营商提供了丰富的套餐和短信包月服务等。产品并不够硬,也不为外界所看好。

  微信1.0测试版截图(腾讯微信官网)

   在随后1.1、1.2和1.3三个测试版中,微信逐渐增加了对手机通讯录的读取、与腾讯微博私信的互通以及多人会话功能的支持,截至2011年4月底,腾讯微信获得了四五百万注册用户。

   其中,微信1.2转向了图片分享,本以为移动互联网是一个图片为王的时代,但并没有引起用户的多大反响。

   第二阶段:PK米聊,引爆点靠SNS

   2011年5月10日,微信发布了2.0版本,该版本新增了Talkbox那样的语音对讲功能。该功能的加入,由于内容产生方便,使得微信的用户群第一次有了显著增长。从数据指标上看,新浪微博每分钟出现一条关于微信的搜索结果。

    而从2.1和2.2,再到2.5版本中对视频信息的支持以及“查看附近的人”这一功能的加入,再一次引爆了微信用户的增长点,此时微信用户已达1500万。这段时间,微信跟米聊还有过一段PK,米聊曾有先发优势,但在2.5版本后,依靠过硬的功能以及QQ邮箱和腾讯的资源,地位开始领先。

   2011年国庆当日,微信发布3.0版本,该版本加入了现在广为大家所知的“摇一摇”和漂流瓶功能

    从微信3.1到3.5,微信先后增加了英文界面,以及支持全球超过100个国家的短信注册。这进一步吸引了来自全球的用户使用微信这一服务。截至2011年底,微信的用户数已经达到5000万。

第三阶段:平台初长成

   2012年3月,微信用户数突破1亿大关。4月19日,微信发布4.0版本。这一版本增加了类似Path和Instagram一样的相册功能,并且可以把相册分享到朋友圈。微信朋友圈的推出进一步增加了微信的用户粘度。

  微信4.0截图(腾讯微信官网)

   2012年7月19日,微信4.2版本增加了视频聊天插件,并发布网页版微信界面。

   2012年9月5日,微信4.3版本增加了摇一摇传图功能,该功能可以方便的把图片从电脑传送到手机上。这一版本还新增了语音搜索功能,并且支持解绑手机号码和QQ号,进一步增强了用户对个人信息的把控。

    到后来,微信用户的数字都不太让人兴奋了。2012年9月17日,腾讯微信团队发布消息称微信用户数突破2亿。而仅仅过去不到4个月,2013年1月15日深夜,腾讯微信团队在微博上宣布,微信用户数突破3亿。

   2013年2月5日,微信发布4.5版。这一版本支持实时对讲和多人实时语音聊天,并进一步丰富了“摇一摇”和二维码的功能,支持对聊天记录进行搜索、保存和迁移。同时,微信4.5还加入了语音提醒和根据对方发来的位置进行导航的功能。

    对于微信的平台野心,《微信向左,手Q向右》有过到位的描述:

    微信的核心价值和演进步骤是什么?几乎完美的快速完成了:通讯,社交,平台化;且每个阶段都超越了QQ本身;微信没有走弯路,一开始就是具有平台化的业务和技术架构; 就好像一个高手解答数学题一样,一开始就逻辑严密,稳步推进;它一开始就有精准的核心用户视图:会话;有插件化的结构。

第四阶段:????


你可能感兴趣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