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变革家联合创始人王友海,很高兴今天由我跟大家在变革家“拆解学院”交流。
在创业这门科学上,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叫“四步创业法”。作者是大名鼎鼎的Steven Blank。我们几个合伙人都是他的粉丝,和他也有过不少的交流,他还是我们曾供职的一家媒体的专栏作者。四步创业法其实就是一套精益创业的非常实战的理论。其实变革家的投资画布也是一套精益创业的方法论,只不过里边加上了一些投资的元素。但真正聊起来精益投资,投资画布还是非常不全面的,它只是其中一个小环节。而今天我们就跟大家来聊聊精益投资。
之前大家投资都是凭着一番热情,经过了这一段时间整个投资市场的低迷,大家慢慢理性下来了。但变革家跟很多新进的投资人聊下来,觉得大家对于股权众筹和天使投资的项目的未来还是非常迷茫的,甚至绝大多数人进风险投资这个行业的时候就完全是跟风跟进来的,对于风险投资的玩法都还不了解。要知道投资项目要发展的终极在哪里,从终极往回推到现在这个节点,这样才能从现在开始就评估这个项目到底能不能走到那个终极去。
大家都知道风险投资的终极是IPO,当然了创业的终极不是IPO,IPO只是创业的一个重要阶段而已。那所有的被投的项目就都要冲着IPO的目标而去,投资人更要冲着IPO的目标来找项目了。但绝大多数连IPO的指标是什么,都需要哪些量化的要求都不知道。在今天,变革家有必要拿出很大的篇幅把IPO的量化要求给大家做个科普。每年栽在不知道投资的终极指标仓促投资导致失败的案例,变革家实在看不下去了。
风险投资的终极指标之创业板
现在优秀的公司能去创业板的都去创业板了。创业板的要求如下:
股本:发行前净资产不少于2000万元,发行后的股本总额不少于3000万元。
盈利要求:最近两年连续盈利,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1000万元,且持续增长;或最近一年盈利,且净利润不少于500万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5000万元,最近两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均不低于30%。
风险投资的终极指标之中小板
中小板其实和主板现在没太大分别了。只不过就是上的时候的规模问题。它的要求如下:
股本:发行前股本总额不少于3000万元,发行后不少于5000万元。
盈利要求:(1)最近3个会计年度净利润均为正数且累计超过人民币3,000万元;(2)最近3个会计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累计超过人民币5,000万元;或者最近3个会计年度营业收入累计超过人民币3亿元; (3)最近一期不存在未弥补亏损。
风险投资的终极指标之纳斯达克
纳斯达克是互联网公司的天堂。特别是纳斯达克有一点吸引了无数的互联网公司,那就是没有盈利要求,规模要求也不高。所以即使中国资本市场那么有吸引力,还是有大量的公司选择去纳斯达克。因为纳斯达克的融资效率比新三板好,但要求又比创业板低,而且项目很容易被全世界认可。纳斯达克的要求如下:
经营年限:对有盈利的企业经营年限没有要求,无盈利的企业经营年限要在三年以上。
资产净值:有盈利的企业资产净值要求在400万美元以上,无盈利企业资产净值要求在1200万美元以上。
税后利润:有盈利的企业以最新的财政年度或者前三年中两个会计年度净收入40万美元;对无盈利的企业没有净收入的要求。
公众持股量:有盈利的企业公众的持股要在50万股以上,无盈利企业公众持股要在100万股以上。
股东人数:有盈利的企业公众持股量在50万股至100万股的,股东人数要求在800人以上;公众持股多于100万股的,股东人数要求在400人以上。无盈利的企业股东人数要求在400人以上。
风险投资的一大步之新三板
新三板是个怪胎。自从它一面世以来,就成了大忽悠们和创业者们的天堂。但要特别值得注意的是:
所以,当一个项目上了新三板,如果不能做市,那是万万不能投的。如果做市了,还是需要非常严谨的再看看的。它只是迈出了一大步而已,在新三板交易非常不活跃、竞价机制还未出台的情况下,离风险投资的终极IPO,还有很长的距离要走。新三板做市的基本要求如下:
上面为什么要扯那么多?因为上面的这些终极是至关重要的。通过上面的这些终极指标,你就会发现众筹平台上的很多项目其实离这些目标已经不能算太远了。比如以京东东家上的某实体店项目举例,它最近两年连续盈利,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287万元,且持续增长;如果按最近一年盈利来看,净利润249万元,最近一年营收2340万元,最近两年营业增长率高达787%。如果以保持这样的增长速度,这家公司离创业板的目标预计也就两三年的距离了。当它说上新三板的时候,你心理就该非常明白,它会是新三板上不错的项目,而且它还很容易转板到创业板去,这样的话你投起来心里就有底了。
变革家之前也跟大家讲了很多大道理,比如说互联网思维、用户\客户思维、入口思维、垄断市场等。这些概念可以指导着看一个公司有多大的前途,有多长的生命力。但一定要知道,多有前途,和上不上市是两个非常不同的概念。能达到上市条件,那就可以上市圈钱,投资人们就可以拿着十几倍几十倍上百倍的钱套现走人了。对于大家而言,每个人都要知道哪个公司有前途,但从现实层面来说,也要非常理性的能判断出来,哪个公司会很快达到上市条件方便翻倍套现走人。
很多人说风险投资还有一个退出路径就是并购
变革家建议您千万不要这样想问题。并购是一个偶然事件,不是一个必然事件。如果你投资一个项目就是为了被并购,你就要去跟买家搞关系了。到最后你会发现,买家是稀缺资源。一个买家手里有很多个可以并购的选择,并一定会选择你。这样项目和你的投资就整体歇菜了。所以,投一个一定要往最大的方向想,要往IPO的道路上想,即使最后没办法它走了一条被并购的道路,也算是圆满退出了。如果你一开始就往并购上想,当并购道路也被堵死的时候,你就彻底无路可走了。
还有一些人说,我投这个项目就是为了上新三板。不好意思,上新三板的逻辑和被并购的逻辑基本上是一个逻辑,而且是一个更差的选择。被并购的企业基本上都可以上新三板,但上新三板的项目可并不一定可以被并购哦。
而且,通过变革家对上板的条件的解读,大家也会发现其实原来很多看不懂的B2B的项目、环保、能源、工业4.0的项目,我们也可以通过这样的一个投资的终极指标来套,先看这样的项目的增长情况数据情况距离上市还有多远,进而再看其他指标。
上面讲的是上板条件,讲了风险投资的终极指标。而在实现终极指标的路上,要保证一个项目可以健康发展,还是需要很多“相面”的能力的,这就跟我们刚开始提的“精益投资”的概念就又挂起来了。变革家把精益投资分成了五步,叫做五步投资法。内容如下:
这个五步投资法是一个层层深入的过程,如果第一步出现了问题,后面就可以自动放弃。第三步,出现了问题,第四五步也就可以放弃了。所以,能整体走完五步的项目是非常少的,这也符合风险投资的逻辑,绝大多数都是不靠谱的。所以大家也会发现,变革家做项目的分析其实都是做到了第四步的“公司判断”,但基本没有进入第五步的“团队判断”。所以大家千万不要认为,变革家推荐的项目就是安全的,只有第五步团队判断结束了之后才正是对一个项目真正做出“投资”的开始。不过,变革家跟投基金募集完成后,确实也会挺进“团队判断”这一步,这样变革家才真正算是比大家多走了一步步,才敢真正的有底气说我们不单单要“把第一道关”。
五步投资法的第一步是经验判断。这块变革家有个经验判断的问题库,大家直接按照这个问题问自己问题就可以了。这个问题库变革家此前已经多次说过了,这里再次把它罗列一下就不再具体解释了。
如果你觉得这个项目,凭借你的生活经验没有问题,那就开始借用下一个工具了。这个工具历史有点悠久,以至于变革家的合伙人们都不记得它最早来自哪里了——最可能靠谱的说法是它来自考夫曼基金会的一个研究成果。考夫曼基金会是全球最大的创业教育机构之一。接下来我们就细细讲讲这个“早期项目积分法”。
这个早期项目积分法就是一个总分为100分的选择题库。你上来只需要做选择题就可以。每道选择题对应一个不同的分值。
如果细看,你会发现里边的很多得分点比较二。比方说,如果创业前你是一个技术人员或者销售人员会减分;因为你会陷入专业陷阱里,而创业是个综合性的活。比方说你之前没有拿过投资会大幅加分;因为这意味着你公司的价格会比较便宜。比方说,潜在细分市场在5年内会大爆发其实是个减分项等,因为将会有大量的资金需求,而你不一定Hold住局面。如果你细细琢磨,都会发现这些分值设置是非常精妙和大有道理的。
但同时也要特别注意这个早期项目积分法的适用范围。这个评估标准仅适用于早期项目,不适用于有明确估值的A轮及以后项目。
此外,您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早期项目积分法是一个傻瓜型的相对全面判断项目的方法。它简单直接,可以有效的避免你的感性思考。但它的缺点就在于只能对于明显不靠谱的项目进行排除,更进一步的筛选是做不到的。
接下来的筛选是判断这个项目所在的市场状况。之前大家在这方面注意的不多,但现在随着跨界竞争越来越严重。往往一个行业的领先者不是被第二名、第三名赶超的,而是被另外一个不知道哪里冒出来的其他行业的创新者给颠覆的。比如公交车正面临滴滴打车的搅局,而数码相机市场已经被手机收拾完毕等等。所以,这方面的重要性越来越重要。关于行业判断,我们推荐的是“入口判断法”。这也是有几个问题组成的,回答了这些问题,你心里对行业就有底了。
行业判断之后,就进入了公司判断。公司判断其实就是非常综合的判断了。但最核心的就是需求、产品和运营的细节,以及它们对应的商业模式的判断。公司判断的核心工具就是我们反复提及的变革家投资画布。关于投资画布,我们就不多说了。想查看它的详细情况,请移步我们专门讲它的拆解学院第三课。
当公司判断结束后,基本上就剩不下多少公司了。这也是变革家把重心放到了“公司判断”上的核心原因。在公司判断之后,就进入了另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团队判断。确切的说,团队判断是所有的五步里最主观的判断,也是最容易出现错误的判断。俗话说:知人知面不知心,指的就是这一步的难度。你即使设置了很多的条条框框,但还是很难勾勒出一个人的全貌。所以,团队判断上,变革家更倾向于从“视野”和“协作”两个相对客观的角度来判断创始人和团队。
首先,变革家区隔了合伙人和高管的概念。尽管创始人身边的很多副总裁既是高管,又是名义上的“合伙人”。但在变革家的概念里,只有把公司利益放在第一位、“公司是我的”心态的高管才称为“合伙人”,而高管则特指那些我的势力范围是我的,公司其他业务跟我无关,“公司不是我的”心态的高管狭义称为高管。
所谓视野,集中体现在创始人和合伙人的能力。如果创始人没有视野和高度,那最好也只能做到“小老头”企业。如果合伙人没有视野和深度,那在落地上就会有局限性,很容易被人赶超。而担任落地任务的高管,则被按照投资画布对团队的逻辑严格考核。
所谓协作,集中体现在公司特征和所有公司高层的对内外的整合能力上。公司特征中,做事导向和中层专业是考察一个团队的至关重要的方式。不是做事导向的团队,会让整个公司陷入停滞不前的风险。而中层专业是可以让团队持续转型的中坚力量。因为作为一个创业公司,转型几乎是每天都在发生的,而高层中的绝大多数一直都是转型的阻碍者。这点在变革家的第十五课《怎样判断一个传统企业转型的团队是否靠谱?》有相关的阐述。
此外,团队判断还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对于创始人工作重心的考察以及公司发展中配套的制度变革的考察。这点上每个公司的状况也都稍有不同,但这两方面没有建树的团队在做事上注定还会再付出代价。
一般前面四项都很优秀的项目,在团队判断上也很难审查出问题。因为只有优秀的团队才能做出此前的四项经得起考验的项目。但这并不表示,在团队判断上相对主观的情况下应该采取宽松的方式。相反,应该更加严苛的来看待团队对投资画布里另外八个部分的掌控力。
最后,让我们再总结一下上面讲的内容。第一部分,变革家跟大家讲了投资的终极指标,方便投资人能更好的站在未来看现在的项目能否走过去。第二部分,我们跟大家分享了变革家的五步投资法。通过一系列的表格和问题,让大家直接填写表格和回答问题就可以做出非常理性的判断,而非凭感觉而吃大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