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沟、小长城、游泳池

北山、南山、西沟、东沟,这些地名是我童年成长的90%所在全部玩耍地域名了。我所生活的地方基本就是围绕着“东风轮胎厂”这个中心地带进行的划分区域,而其中的东沟,应该是我记忆里所有活动和事件最少的一个地方了,在这里印象较深刻的就数小长城、游泳池和爷爷的墓碑了,爷爷的坟墓因为自埋葬在东沟的山头上后,每年经常就会去哪里祭拜烧纸,印象自然不在话下;但就连三叔的第一个家在东沟,我都已经没有什么太多印象了……

小长城作为一个迷你的长城,说实在,我挺佩服当年规划、设计并修建的人,不管他是政府亦或是轮胎厂的领导提出来的,我觉得从整个轮胎厂的文化底蕴上来说,是起到了熏陶几代人的作用。小长城作为轮胎厂的一个标志性建筑,修建在比较偏远的东沟山区,她见证了轮胎厂的兴衰,也默默无闻的迎接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尤其是每年的春游活动,几乎但凡在轮胎厂读过书的同学,在学校的组织下,应该全部都去过这个人工景点,而且还不止一次的去过,甚至周边的一些学校和其他组织都会来这里游玩。

东沟、小长城、游泳池_第1张图片
借真长城撑一下门面

记忆里的小长城,每逢到了春天,都会异常的热闹,学校甚至会组织一至六年级的同学,都来这里进行春游的“规定动作”,现在已经不太清楚,这个传统的活动还在持续没有。而每逢到了老师通知下周要去小长城春游,我都会不由自主的兴奋一整个星期,小孩子嘛,玩的天性……

其实挺遗憾的有件事就是,虽然小长城有个小字,但我仍然在印象中,从来就没有把她走通过,每次都是从同一个点开头,走到半途就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没有走完,甚至都还没有看到小长城的尽头是什么样子,有机会,一定要重回故地,彻彻底底的把她转个遍。

白色小长城宛如一条小白龙,蜿蜿蜒蜒的环绕在东沟的山区中间,时而腾起,时而下坠,遇到有雾气较大的天气,远处看去仿佛就是一条银色的长龙,飞舞在群山之中。其实很敬佩当年修建长城的师傅们,虽然到目前还没有登上过北京的真正八达岭长城,但从电视和书本上长城的照片来看,小长城修建的样貌一点不亚于真长城。

路径的表面是由一块块长条形的大方转铺设而成,侧边的护栏同样是由薄一点的石板雕刻成圆形的花纹图案,每隔2米左右的立柱侧边上,都雕刻着形状各异的浮雕,这些工程量在当年就算有现代化的生产工具,对于在一座未开发的深山老林中修建起来,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脑海里关于小长城还有一个小片段记忆:不记得和谁一起在长城的某一处山坡上,挖了一个小坑,埋下了自己都已经记不得是什么东西的“宝藏”……

再一个印象较深的就是东沟的游泳池,这个游泳池在很小时候的记忆力,有两个片段:第一个是去游泳池的路上,因为要穿过一条两边都有临时搭建的小集市,各种不同颜色的帐篷和一个冰冷的防空洞成了其中一个模糊而挥之不去的记忆;还一个就是游泳池有一年举行了一次晚会,其中有一个特别帅气的中间大叔,在池子的边上唱了一首《中国人》,至此以后,这首歌和这个模糊的人就定格在了这个记忆里。

后面其实对游泳池的记忆就全部是在里面游泳玩耍的片段了,当然,第一次游泳是父亲带着去的,那时候还从来没有下水过,最多都是在外婆家的小溪里面捉泥鳅或螃蟹;等到父亲把我教会后,记忆很深的就是经常跟着大哥和二哥去游泳,但印象也都比较模糊了:一个潜水游泳眼镜、二块钱游一次(一次可游一下午或是一晚上)、深水区老是不敢去、儿童游泳池只有膝盖的水深。只有这几个片段比较清晰了,其他的细节实在想不起来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东沟、小长城、游泳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