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定III》第四至七章 读书笔记
第四章 获得掌控:捕捉
1.捕捉是实现掌控的第一个阶段。它的基本原则是搞清楚眼前的实际状况,把可能与你关注的事情有关的所有信息收集起来。
当你觉得心神不宁的时候,首先要做的就是搞清楚什么让你感觉到不安,如果你思绪混乱,那么必须搞清楚让你心情平静不下来的所有可能的原因。
一有心事就把它记录下来。只要把它从脑子里移出来转化成为随时可以查看的形式即可。
2.自我大脑清扫。为了方便捕捉心事,一份未完成的事务提示清单用来核对工作和生活中引起我们注意的诸多日常事务。好的提示清单能够刺激大脑揭开深藏在心底的事物。大脑清扫和整个收集过程需要一个小时,或者几个小时的时间。
3. 更细微的材料。要把这些心事找出来,可以用关注层面作为核查清单,关注层面分为六级。每个人的心事都可以分成这六级。心事越是微妙和隐晦,事后证明越重要。
1万英尺-当前的项目:一目了然的事务。2万英尺-关注和责任范围:内心深处的操心事。3万英尺-长期和短期目标:长短期目标明确了要做的事。4万英尺-愿景:对未来大胆畅想,范围更广的事务。5万英尺-宗旨和原则:一生的重大事件。
4.记日志。通过记日志的方法,简单的留意正在发生什么,尽量做到客观和自然,是舒缓内心压力的第一把钥匙。
5.头脑风暴。对某个项目某个局面的关注不够清晰连贯,一想到它脑子就会犯糊涂,犹豫不决,那么理清思路,保持头脑清醒的最好办法就是头脑风暴。用具体的方法把大脑里散漫的思绪,记下来转化成具体的可见的信息。想到一个好点子,随时把它记录下来,再加上不拘形式的记录习惯,保证能让你想到很多难得的观点和主意。
6.清理。正视现实的方法可以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那就是清理。清理可以激活大脑,让大脑兴奋起来。
7.集体捕捉。在工作环境下,让大家把心思放在当下,开诚布公的说出大家切实关心的问题,这样有助于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
8.养成捕捉的习惯。如果忽视那些看似琐碎却可能分散你精力的事或者只想把它们刻在大脑的某个角落,那么你对自己的世界的全面掌控就会面临危险。每当感到压力的时候,感到不堪重负的时候坐下来列一张清单,心情马上就会好起来。
9. 抗干扰的武器。养成理清思路的习惯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它提供了抗干扰的方法。事情一露头就立即去做,可以成为高效工作的一个方法。
10.笔记的作用。记笔记让你随时能够找到自己前面中断的地方。忙碌的时候有好几件事,同时进展,必须从频繁地从一种交接转换成另一种交接,做好笔记把它放进工作栏,再捡起来做一半的工作时对你大有帮助。
11.捕捉思维的几个好办法。改变把心事留在脑子里的习惯,可以借助于工具纸和笔、白板的方式把相关的信息记下来。
11.成功地捕捉思维的因素。要用合适的工具来清空大脑,还要保证捕捉思维的过程,不会因为不恰当的束缚而遭到破坏。有几个好的好的做法:没有不好的点子、深度捕捉、意识流、不轻易许下承诺、让捕捉思绪变得习以为常。
12. 琢磨材料的外延。觉得有什么事不对劲的时候,不要一味的对其冥思苦想,可以把它外化不拘于形式,能够想到的全部细节都写出来。把信息全装在大脑里只会让你无所适从。获得掌控的关键步骤是认可、接受,客观的指出引起自己或他人关注的事物,认识到这一点,并形成一套有效的行为模式,就掌握了缓解压力,加强理性创造性的思维的一把钥匙。
第五章 获得掌控:明确意义
在生活和工作中成为姣姣者的第二步即明确意义。尽管不少人养成了捕捉纷乱的心思,使之外化的好习惯,却好像不肯把收集到的问题加以处理,作出决策。他们迟迟做不出决策是不愿意思考各项事物的意义。这个意义就是它是你关心的问题吗?如果是你对它到底有多关心?
1.组织者是理疗师?
2.材料的质与量。材料是你手机在生活和工作的超大号工作栏里的一切,多数人只捕捉到其中的一小部分,把它们列入了日常事务清单,还有一大部分就漂浮在家办公室和脑海里没有着落,等待我们去明确意义。没有转化成项目和具体行动的问题,没有上升到意识层面的梦想和抱负,生活和工作中浑然不觉的环境变化,都是写难以把握的材料。材料,不做处理它就会不断的纠缠你消耗你的精力。其中全部的心思一次列一份清单,效果肯定比把所有的事情都装在大脑里好。
3. 清空工作栏的关键。清空工作栏包括语音信箱、电子邮件、便条,已经捕捉和收集到的其他材料。处理它关系到极其重要的归类和筛选。明确一些事物对你而言的意义,组织整理工作就变得相当简单了。
4. 要回答的几个关键问题。要想把你的心思从大脑转移出来,只需回答几个非常直接和重要的问题。某件事是否可以采取行动?决心推动这个事情要取得什么样的结果?采取什么样必要的措施?对没法采取行动的事情要分辨哪些是垃圾,哪些是事后回顾参考的。
5.可以采取行动吗?养成当断则断的习惯。
6.GTD的基本思考步骤。我希望的结果是什么,我决心实现或完成它们下一步该怎么做,为了向这个目标迈进,接下来我要做哪些事?
7. 结果导向型思维的战术价值。以结果为导向刺激大脑思考下一步的行动,也许就不会像往常那样不到万不得已采取行动,而是可以抢先一步从容解决。
8. 寻找下一步行动与现实的差距。如果你把各个层面引起关切的事情一一掌控,强令自己分别思考,接下来怎么采取行动,以实现最终目的,就会惊讶地发现,已经达到了心思澄明了无障碍的境界。
9. 如果不需要采取行动。搞清楚它们是不是:没有意义的东西、垃圾、看似平淡,却经常触及隐秘而敏感的问题。
10. 需要暂缓处理的事情。如果没有想好是否采取行动,短时间内就保持一个暂缓处理的状态。
11.参考资料。确定哪些资料保存,一定要明确它存在的意义。
12. 基本思考步骤的威力。用有意识的思考步骤来处理身边的事物。重点明确可以产生动力,决策也有了依据的标准。把明确意义的思考过程纳入到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习惯性的用来解释你眼前面对的棘手问题,你就会成为与问题博弈的胜利者。
第六章 获得掌控:组织整理
如果还没有抓住问题,就想解决它只会举步维艰,如果还没想清楚每样东西的意义,就想把它归类,也违背了大脑的运转规律。如果分清了轻重主次,理清了头绪,却没有考虑到引起关注的事件的情境,那么执行起来也会寸步难行。
1. 有条理究竟意味着什么。有条例是有明确定义的有组织,有条理意味着事物各就各位与它们在你心目中的意义相吻合,整洁和调理这两个词它们的意思是完全不一样的。
2. 意义先于条理。如果没有搞清楚事物的意义,就让它们调理化,结果一定会大失所望。所以待办事务清单,一定要让事情条理化,也就是分类要足够的清晰。
3. 处理日常琐事的复杂系统。你希望掌控的事务越平常,想要把它管理好,使用的系统就越复杂。GTD模型是成熟的人应对日常琐事的复杂办法。
4.尽可能简单而不是比较简单。对这些分类条目的看法,主要取决于熟悉和喜欢使用什么样的系统以及对改进办事效率,加强对掌控的重要性的认识。这套系统足以明确复杂的生活和工作事务的基本门类却有足够简洁,在任何人在忙忙碌碌中都可以凭直觉把它派上用场。
5. 在地图上组织整理。个人和企业要想妥善组织整理和条理化,都得使用工具,用一些器物把提示信息和各类材料保管好,保证分别存放的各类内容井然有序。清单、箱子、置物盘、文件夹都可以发挥作用。
第七章 获得掌控:深思
1.闲置不用的系统算不上系统。
2.深思的双重作用。回顾系统的目的:更新内容,提供可靠的视角。
(1)掌握新情况,要对新情况加以明确和组织整理。
(2)对于视角的深思,除了及时更新各项事务,深思有同样的作用。用系统来理顺思考,用思考来协调系统,两者互补。
(3)深思的蓝图,养成严谨的总结反思的习惯。
用了几乎一整天看完四个章节,虽然有些囫囵吞枣,但好在听过叶老师的课程,所以看起来并不吃力,很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