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个七夕,请慢一些爱我

下个七夕,请慢一些爱我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就在刚刚,想再次点开手机看看某个单词的发音之时,微信公众号以及朋友圈的刷屏,深刻地提醒我:中国人自己的情人节到了。看着很多抓人眼球的标题和一些借势而上的交友活动,却反而少了一大截儿干净纯粹的心情。

七夕节最先名为“乞巧节”,在中国古代精耕细作的年岁里,女子都要在七月初七或七月初六晚“乞巧”,希望自己拥有一双灵巧之手。最著名的是“穿针乞巧”,简单来说,这是关于人们对大自然的崇拜和当时纺织生产的节日,在古代非常受重视。但后来加上牛郎织女的典故,又多了许多浪漫色彩,成为中国情侣们不可放过的一个节日。

说起牛郎织女,小学课本里我定是见过这个典故的,老师也一定没有告诉我七月初七最初名为“乞巧节”,或许是因为它被淡化了,或许是因为人们更想在漫长岁月里纪念爱情,总之,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以晓得牛郎织女与七月初七之联系为骄傲。

我曾经羡慕牛郎织女的“慢相爱”,现在也是。一年一相见的速度之慢,足够他们好好爱一辈子了,见了面连这一年的变化都难以观察诉说清楚,哪来那么多时间争吵不休呢?或许有人会说,两个人之间的间隙早晚都会有的,可是,时间的长度会把间隙的宽度拉近,不是么?那种真真切切面对面的爱情,才最珍贵。

而如今,信息科技发展得真快啊。购物网站的情人礼物折扣,钻戒卖家的商业宣传,各种美图的首页攻占, 交友网站的吸引,电子红包的传送,就算你内心忽略了这些大大小小的节日,这些消息推送也会一个不落地告诉你。在这个微信盛行的年代,我们说“分手”都可以用微信消息来说,怕是太难去慢下来了,而这样迅速的消息传送,恰恰使一切显得不那么珍贵,“我爱你”这句话有专属的表情包,发得多了便不觉得多么好听。可是牛郎和织女呢?他们连书信都不会有,得见一面,说得酸溜溜一点:连彼此的呼吸听起来都都弥足珍贵。其实很多伴侣的一辈子,都是慢下来的结果。

我身边就有这样一对恋人,在如此快速的生活里,虽然两个人经常见面,但他们仍旧保持半个月一次的书信往来。姑娘告诉我说,他们的书信内容形式很多,或是谈论一件时事,或是表达一次爱意,或是交换一次读后感,可能是因为如此,他们偶尔在朋友圈秀恩爱的样子我就非常喜欢,像是被时光眷顾的两个人,一种爱。更进一步的,七夕节除了是一个浪漫的平台,对他们来说,也只是一个七月初七而已。

当然,我也见过那些整天用表情包斗来斗去,生活快得出奇的恋人,多年过去,他们仍然在时间的变幻里从未改变,我想或许是因为那只是一种他们的沟通形式,积累得久了,便成了他们眼中的“慢”。每一种形式的恋爱都值得去珍视,也许唯有在快速生活里抓住爱情带来的“慢”,才能在每一个七夕节到来时显得从容安定吧。

在写完这些文字的时候,我相信我打开朋友圈,又是一波秀不停的恩爱。那么也请允许我——一个并不从容安定的单身的人祝福你们:眷属终归久,爱得慢一些,再慢一些。

你可能感兴趣的:(下个七夕,请慢一些爱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