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问题背后的四种家庭结构

青少年问题背后的四种家庭结构_第1张图片
青少年和家庭的关系,就是和世界的关系

    从今天开始重新阅读《青少年的家庭治疗》一书,并且尝试的把阅读的内容表达出来,即“青少年心理问题与家庭关系”系列。

一、青少年问题面面观

A,15岁,在过去一个月内,学习成绩下降,每天晚上看网络小说而忘记写作业。他父母在外地打工,由奶奶照顾。

B,16岁,在过去一个月内,多次留在家里不去上学,和父母争吵。他的父母焦虑担心却无能为力。

C,13岁,语、数、外三门课都处在不及格的边缘,而一年前,她还是班里的尖子生。父母完全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

D,12岁,冲动、易怒,极度依赖母亲,做任何事都要母亲做决定,出门时一直拉着母亲的胳膊,不敢放开。父母既高兴孩子的依恋之深,又担心孩子无法独立。

……

二、青少年的家庭教育,感情先于道理

我们有这样的疑问,这些孩子不是天生如此,小时候也乖巧可爱,到了青春期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

答案是:可能是因为朋友影响,近墨者黑;也可能他们不听父母的忠告,特立独行;还有可能是父母本身观念偏差,孩子有样学样。

不管是哪一种,背后都是父母和孩子的人际冲突,也就是孩子和父母互不信任、难以沟通。

如果孩子能够感受到父母的关爱,感受到父母对亲子关系的重视,就会依恋父母。

对于青春期的孩子而言,对父母的依恋,一是可以减少不良同伴的影响,二是会增加孩子遵守父母要求的可能。

也就是说,孩子和父母关系融洽,就愿意和父母在一起,也愿意听父母的话,那么自然会远离不良同伴,更主动地去配合父母的要求。

所以对青少年的成长而言,良好的亲子关系是避免孩子出现行为偏差和心理问题的保证:要和孩子讲道理,先和孩子讲感情。

三、有问题的家庭结构

三种功能失调的家庭结构会带来错乱的亲子关系,它们包括:边界模糊、身份错乱、沟通障碍和三角误区,会让家庭陷入困境。

1、 边界模糊,是指父母不能认识到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侵入孩子的心理界限,以自己的好恶干涉孩子的心理需求,过度 “保护”、“疼爱”、“教育”、“规划”孩子。

同时孩子的心理边界感也在父母的呵护和干涉中步步缺失,无法形成自己独立的人格,于是他们在面临学习、工作、生活上的问题时,无法为自己负责,而是习惯于发泄情绪、责怪父母。

2、身份错乱,是指家庭中父母、孩子不能坚守自己的身份,表现出错位的行为模式。

这种情况经常出现在大家庭中,往往发生在边界模糊的基础上。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过度干涉孩子的教育,约束父母的管教,让父母和孩子都成了“孩子”,导致身份错乱。

3、沟通障碍,顾名思义,是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出现了问题。

又分为反应过度型和反应冷漠型两类。前者表现为对家庭成员的言行不加思考、仅凭冲动就做出反应。比如孩子告诉父母学习很难,父母不假思索、就骂孩子“懒惰,怕吃苦”,或者盲目地担心孩子学习能力不行。

4、三角关系,作为家庭治疗的最基本的概念,三角关系主要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结构。平衡的结构可以保证孩子健康成长,而不平衡的结构孩子会陷身在家庭内,无法发展独立的自我。

家庭关系中的三角关系问题,指的是孩子和父母中的一方过于亲近,而和另一方过于疏远。比如孩子犯错误时,父母中的一方会保护孩子,和孩子一起抵抗另一方的批评,而不管批评是否有道理。或者在父母出现矛盾时,一方拉拢孩子去对抗另一方。

四、咨询师进行家庭治疗中的角色

在个体咨询中,咨询师和来访者的关系是重点,用咨询师和来访者的关系促进来访者自我觉察和改变。

而在家庭咨询中,咨询师更像是催化剂的角色,用观察需要、发现不同、示范关系、促使改变的方法,帮助来访者转变家庭各成员间的关系,从而让个体感受到亲人的支持和关爱,发展与亲人的关系,最终达到让来访者症状消失的目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青少年问题背后的四种家庭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