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28精时力2018年度总结课-第1.5讲碎片化时间+省时36计

【总结课·第5讲课后实践】

这是2018年12月28日“崔律精时力之2018年度总结课”系列第5讲(碎片化+省时36计)的课后实践。

<实践事项>

结合本讲内容,至少强化练习1个技能。

<实践日志(记录)>

1.我在本讲中的收获:

(1)学习的五个层次:①娱乐性的学习,边学习边做其它事情;②坐在书桌前认真学习;③学习+实践;④温故而知新;⑤知识点之间建立横向、纵向的联系,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自己对学习的一个反思,引发崔律对学习层次划分的讲解,又涨知识了,更加系统的认识了学习,无论学习的哪个层次,即使是上班路上听书,相比不学习而言也是好的,只要是真正觉得有收获就可以,如果从给大脑留白的角度而言,上下班路上不去学习或许更利于创造力的产生,但也需要有自己要想的事情,或者有一直想不通的问题的困扰,出现豁然开朗的感觉的会更大,有时路上学习也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只是相比大脑留白,一个是受外界刺激,一个是存储脑在发挥作用。所以我认为学习最重要的不是形式,而是勤于思考的习惯。

(2)体系Vs系统,体系是知识层面,系统是自身能力方面。

(3)碎片化时间:变成碎片,强调过程;时间被碎片化 后的状态。碎片时间的加(增加)、减(减少)、乘(更高效利用)、除(分解)。

(4)无法高效利用碎片时间,有时是因为自己任务不够多,时间紧迫性没有那么高。这个点对于这几天重拾日清单的我略有感触,前几天利用某个不必要但有不得不参加的“学习”时间,完成了自己一件重要事情的沟通和处理工作,当时的感觉就像崔律曾经提过的,“现在不做,后面就没有时间做了”的那种感觉。

(5)省时36计:时间单价,各种整理,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消耗,可以不做吗?必须我做吗?如果做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6)文件命名规则,尽可能内外通用,不断完善

2.我的实践/实践计划:(注:实践计划需列入日清单)

今天儿子拿到一套乐高玩具,晚上一回到家就迫不及待的让我帮着打开玩,打开之后发现这个类似手提工具箱似的盒子里面,有很多小隔板,可以拼插出很多小格子来放玩具,这时我就想到了分类,于是打开之后并没有急着去拼插,而是引导儿子去做分类,起初发现积木种类实在是太多了,很难完全穷尽,在自己思考的同时也引导问孩子,都有哪些分类方式呢?通过这一系列的动作,强化了儿子对分类的认识,直到吃饭,孩子还在强调“我在分类”,哈~最后也通过一个先分大类再细分的方式对玩具进行了收纳。开心~

这让我联想到各种整理,其实本质也是分类定规则,之所以不好定规则,是因为分类没分清楚,这也对我一直没有想明白的文件夹分类有了一定启发。列入日清单实践起来。

3.我的疑问:

4.其他想说的话(如有):

今天通过对自己的不断提问,完成了这份实践日志,因为从一大早起来就一直是各种忙乱,导致早上课程一直没有时间听,晚上陪孩子讲完故事,就非常累了,哄孩子睡觉一觉醒来就到晚上11点半了,当时想要不要起来写实践日志?同时也在纠结和另外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选择先做哪件的问题,最后选择先写实践日志。接着问题又来了,就半小时的时间,听课+实践,完全不可能,起初想就把今晚玩具分类的事情写写就好了,再问自己,那课程什么时间听呢?答:估计很难再腾出时间,于是决定听课+实践。再问:错过今天打卡时间怎么办?追问:打卡时间真的那么重要吗?相比收获而言,晚些打卡又有什么关系呢?于是就有了上面的内容。

到这突然想到忘记了先打卡占位的做法~哈哈~但不重要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12-28精时力2018年度总结课-第1.5讲碎片化时间+省时36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