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与锻炼

在中国,吃的问题,几千年来主要是能不能吃饱的问题,直到近十几年,才开始讨论吃什么的问题,而且似乎每个人都成了食品安全专家、养生专家,都在讲究有机绿色野生纯天然,仿佛只有回到原始社会才是安全的。

虽然这些人的安全观、养生观在我看来都不科学,但也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如今更进一步,动物伦理也开始了讨论。

去年,广西玉林狗肉节期间,该不该吃狗肉,引发了爱狗肉人士和爱狗人士的激烈对抗,爱狗人士堵截运狗车,阻挠狗肉的销售,双方街头骂战,网上争吵。

自由派作家连岳,为此发表了一篇文章。他从自由的角度,认为爱狗人士无权干涉爱狗肉人士吃狗肉、卖狗肉的自由,进而阐述了吃狗肉的好处,强烈支持吃狗肉。

我同意连岳关于自由的观点:法律之外,无论什么理由,一个人都不能干涉另一个人的自由。但是,我并不支持吃狗肉。连岳说他本人没吃过狗肉,我倒是吃过狗肉,很香。尽管狗肉挺香,但无论是为了可爱的狗狗,还是为了照顾那些爱狗人士心情,我觉得,我都能放弃再吃狗肉。

因为我觉得,人类发展到今天,吃饭已真的不那么重要。

人要活着,就不能瞎煽情,在人类还吃不饱的时代,讲什么人道和狗道,都是奢侈。

但到了现在,还吃野生动物,就是弱智:1、野生动物不好吃;2、野生动物能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蜂鸣蝶舞、蜻蜓点水、燕舞莺歌、虎啸泉鸣、鸟语花香、狼奔犬突、……,是人类的福利。

到了现在,已经不需要再吃狗肉,因为我们已经有了那么多美味的食物。

我是学化学的,生命无非是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能够达到最佳反应条件,就能实现最健康的生命。美国已经合成了人造鸡蛋,李嘉诚要参股投资。技术再进步,我们就可以制造出各种美味,而无须再吃动物的尸体。也许几百年后,孩子们从历史书里知道先人们喜欢吃动物的尸体,会惊奇不已。

关于吃,我可能属于另类,并不代表真理。

我的一个朋友认为吃饭是第一大乐事,他说的可能是真理,但我却总把吃饭当成负担。

和我的朋友有共同想法人很多,最著名的是梁实秋和蔡澜,还有汪曾祺。在抗战期间,所有中国精英都偏居重庆。在民族存亡关键时刻,在百姓普遍吃不饱的情况下,梁实秋在他的一室一厅的“雅”舍,写了《雅舍谈吃》系列。有人批评他没心没肺,没把精力用在抗战上。其实,梁实秋也为抗战不遗余力,只是他觉得,无论多么苦,也得讴歌美好的生活。前线的敢死队员,临行前,一个是拜告父母不能尽孝,一个就是再吃顿饱饭。即使敌寇当前,也不能不吃饭,不能省略了和老婆做爱。

蔡澜是个可爱的才子,他说过:“健康秘诀七个字,抽烟喝酒不运动”他的最大梦想是:“像古时候那样开个青楼,有一群有知识的女子围绕身边”。我也觉得很有趣。

蔡澜还说过:“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吃吃喝喝,以兴趣为工作的生活,是我一生的追求”。我同意他的后半句,我也一直认为,能做自己喜欢的事,还能以此谋生,是最大的幸福。但我不同意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吃吃喝喝,就像我不同意人生的意义就是多生娃娃,延续香火一样。

我觉得,人类发展到今天,每个人需要体验的事情太多、太丰富,吃,只是人生很小的一部分,实在没有必要在吃上没完没了。

上大学时我就想过,能不能发明一种高能量的食品,吃一次可以一周不用再吃饭?上学时每次吃饭,算上排队时间、洗碗、来回路程,起码得一小时,后来居家过日子,买菜、做饭、吃饭、洗碗,等等,耗费的精力就更多。更重要的,吃饭的刚性时段,打破了很多大块的时间计划,每每在吃饭之前的一段时间,学习和工作就进行不下去了。而且,对于我,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家族身体都不强壮,都有一个毛病:吃完饭,由于血液进入胃部,大脑缺氧,犯困,迷糊。因此,饭后一小时也难以集中精力做事,等到脑子渐渐清醒,刚做两三个小时工作,又该准备吃饭了。

我认为汉堡、三明治、肉夹馍、小笼包,真是很好的发明,简单的组合,满足了人体绝大部分需求,还符合我简单快速的需求。这些绝不是垃圾食品,对于贫困地区的儿童,这些食品是最优质的食物。之所以被称为垃圾食品,是因为这些东西营养丰富,不能多吃。其实,不仅是这些食品,所有的食品,吃多了都是垃圾和毒药。

由于我父母都有糖尿病,我一直控制体重,至今还不错,人过五十,血糖还正常,三高还没有。另外身体轻盈惯了,每当胖一点,就有大腹便便的感觉,根本受不了。我对现在的体重很满意,以前我太瘦,以至于我从来不敢穿短裤上街,因为腿太细,像麻杆一样,很不雅观。我同样对我控制体重的意识和精神很满意。

我无意冒犯胖子或喜欢食物的朋友,人的胖瘦很大部分和基因有关。有些人好像喝凉水都发胖。但我依然觉得,贪吃,和女人喜欢购物一样,很多时候是为了填补精神的空虚。人生平淡、无聊、焦虑、痛苦的时候很多,咀嚼吞咽美食带来的快感,足以成为继续活下去的理由。我上大学的时候,物质匮乏,精神也不强大,每当情绪低落时,就奢侈一次,买点好吃的慰籍一下自己。

如今我吃饱饭早已不是问题。我是属野猫的,有着无限的好奇心,解决了不饿的问题,有自己很多想做的事情:退休了,邀上三俩知己自驾旅游,闲在家里可以读书、喝茶,伺弄花草,胡思乱想,……,还可以买一套木工工具和机械设备,加工儿时幻想的玩具,等等。

美国盖洛普的一个调查可以佐证我的看法:全美肥胖率前十名的城市有一个共同点,城市居民收入普遍较低,蓝领工作者较多,市民饮食和锻炼习惯普遍较差。

我在夏威夷也发现,当地土著普遍肥胖,而在华盛顿总能看到跑步的俊男美女。

那些能控制自己情绪的人(也能控制食欲),容易成功;成功的人,也有更多的快乐,而无需靠吃来获得精神的满足。

有些官员和老板,事业是成功的,也很胖,一方面可能是遗传因素,另一方面,他们的成功也来之不易,有着太多的隐忍、压抑,甚至是心灵的扭曲。可能他们在适应潜规则方面的控制力,要超乎常人,要靠吃饭来慰籍自己。说穿了,还是价值观的问题,觉得那个更重要,选择什么的问题。

至于梁实秋和蔡澜这样的著名吃货,他们已把品味美食上升为艺术,他们更多的是体验审美的快乐,而且还可以一边吃,一边写文章换钱。

我身体现在很轻盈,走路、爬山从来不落后,别人以为我常锻炼,其实我从来不锻炼,偶尔吃多了,出去走两步,算是锻炼,实际上我每天中午吃完饭,看一会报纸,都要睡一觉。但我绝不是一个懒人,无论思维还是行动,我都是个勤快人。我不锻炼,是因为我觉得我的身体就像一个微型汽车,发动机、各零部件,质量都不怎么样,非要多拉快跑,寿命一定短。

我的佐证是,很多一辈子身体弱的人反而长寿,运动员很少有长寿的,而且几乎都有伤痛。蔡澜说他的健康秘诀是抽烟喝酒不运动,他现年才63岁,说明不了什么,但是周有光100多岁了还在写文章,黄永玉90多岁了还在画画,季羡林也活到90多岁,他们都说过,从来不锻炼,黄永玉还烟不离手。这里当然有遗传因素,但是他们都有一个特点:思维活跃,积极乐观,更重要的是不折腾身体。

在我看来,最荒唐可笑、不可思议的行为就是:吃了过多的饭,然后通过跑步等痛苦的过程,再把多余的热量消耗下去!要知道,跑步等大运动量,要调动和消耗心脏、肝脏、肾脏等所有的器官和机体,就为把那多余的一碗饭消耗掉。为什么不在吃饭时从碗里直接拿出去呢?那是多么简单啊!

有人可能觉得饭不吃够是很痛苦的,但我觉得颠着一身肥肉跑步更痛苦。

我虽然标榜“生命在于静止”,但是我不反对适当运动,就像一个奥拓,虽然不能负重快跑,但天天放在车库里也会上锈。我认为每个人都要知道知己锻炼的目的:锻炼是为了能适应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而不是减肥,减肥只能靠减食。

如果你每天无精打采、疲劳犯困,无法有效工作,那就要锻炼了,让心脏和肢体能适应日常工作。运动员的高强度锻炼是为了竞技,军人的各种训练是为了适应战场的残酷环境,普通人的高强度锻炼就是多余,只会过快地消耗生命。

当然,就像蔡澜和梁实秋喜欢吃,并吃出了学问和艺术一样,有些人在运动中体会到了人生的乐趣和生存的意义,那就尽情地运动吧。还有一些人,并不在乎自己胖,每天都快乐地享受着美味,也很好,人生在世须尽欢。

我只是不忍心看那些为了减肥而痛苦运动的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吃饭与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