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管理 9 计划

我们不是计划着失败,而是失败地计划。
(People don't plane to fail,but fail to plane).

那么如何才能保证自己的计划成功呢?

计划成功的前提是:目标切实可行。

所谓成功就是获得预期的结果,达到目的。由目标倒推每个实施步骤就是计划了。

如何判断自己的目标是否切实可行?

我们大部分人做的事情并非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那么判断自己目标切实可行的方法就是:

  • 1 已经有人做到了
  • 2 我与那个人的差距不是很大

对这两个简单标准的说明:
已经有人做到了,不代表我也能做到,他用多长时间做到的?他通过什么方式做到的?我和他的区别究竟是什么?那些是我确实无法超越的?我的相对优势有哪些?我能通过哪些方式弥补我的缺陷?
也许要问更多的问题,才能确定目标是现实可行的。
(关键是不知道提什么问题呀?)

有一句话叫做“失败只有一种,那就是半途而废。”但另一个事实也同样让人印象深刻,那就是坚持到底不见得一定能成功。比如制造永动机,无论怎样坚持不懈,理论上都是没有意义的。

事实往往不像想象中那么简单。很多目标往往只有在开始行动之后,才能准确判断它是否可行。在开始行动之后如果发现目标是不现实的,不可行的半途而废不仅不意味着失败。反而意味着决策着无比的理智。


长期计划是需要实践才能习得的能力。

有一句话说,计划赶不上变化。这句话虽然现实,却没有说到点子上。根本原因在于计划过于长远。事实上,无论变化多快,计划总归是要有的。只是在制定计划的时候应该考虑变化,结合自身实际分析自己究竟适合制定多长的计划。

《基督山伯爵》与《肖申克的救赎》中主人公都有能力制定长期的计划并且坚定的实施。
笑来老师则是把自己的计划由一个星期慢慢延长到月,再到以年为单位制定计划。

在目标现实可行、方向确定的情况下,辅以计划,才能成功。一般来讲,期限越短,内容越清晰,目标越容易实现。

长期计划不容易制定的另外一个原因是:生活本身充满了意外,并且意外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斯坦福大学约翰·克拉姆博兹教授在《运气并非偶然》一书中也提到相同的观点:我的一生及整个事业都在被不可预期的事件影响着。他的调查也发现,在35岁时,仍然做着18岁时最想做的事情的人,在整个样本群体中占的比例可以小到可以忽略不计。

由此可知,做长期计划显然是正确且必需的,但并非每个人都有制定长期计划的能力。不要一上来就制定过长的计划,哪怕制定一个一星期的计划都不是很容易的事。

(想到自己被计划赶不上变化这句话拖着走了很久很久。反思自己前四辈子的生活竟然都是自己胡乱、随意走出来的。)


有些时候没必要做计划

制定计划但最终却不了了之的一个特别重要的原因是:计划固然重要,行动更为重要。有时候开始行动了即使没有计划也会收获很大,反过来没有行动的计划则毫无意义。

没必要制定计划的原因有以下两个:
1、任务过于简单。比如要锻炼身体,计划可能一句话就说清楚了:每天早上慢跑1小时。能坚持多久就坚持多久。
有时候计划可能会复杂一些,比如减肥。需要迈开腿,管住嘴。但最终结果下来,可能偏离远来的方向了,如忍不住诱惑吃了油炸食品。

所以,不管计划复杂还是简单,缺乏切实的行动最终会失败或失效。

2、初始状态下我们并没有能力制定合理、有效的计划。做任何事情都可能经历相同的过程:逐步熟悉,小心摸索,失败、失败、再失败,认真反思,卷土重来,直至最后的成功。当我们对任务连基本的认知都没有的时候,制定的计划十有八九不过是空谈。


笑来老师给出的建议:如果想要改变自己,那就一切从简——找一个你觉得应该会带来改变的任务,然后去做就是了。
永远记住,马上行动是最重要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三章 管理 9 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