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易经角度解读哥德巴赫猜想(三)

前面的文章简单证明了从除了2之外所有的质数中,任意取两个相加,所得的结果必然是偶数。这只能成为做出哥德巴赫猜想的思考依据,但本身并不能证明猜想。题面是,所有大于2的偶数,都可写成两个质数相加。前文的结论与题面表述有差异:全体偶数和不特定的随机出现的偶数,两者不能等同。数学证明就是数学证明,来不得半点马虎,严谨是第一位的。好难啊!这才刚刚走出浅水区。

怪不得当年陈景润教授花了那么久才得出了陈氏定理,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全体偶数VS随机的偶数,两者是同一个概念么?哥猜的终极目标是要证明全体大于2的偶数都符合要求,随机出现一个符合要求的,跟没证明一样,还是猜想假设。全体偶数大于2,可表述为2Q(Q>1),随机偶数大于2,可表述为2N(N>1),前文对于两个非2质数相加的结果表述为2N=2(n+m+1)。n+m+1>1,即n+m>0成立。

那么质数本身可以用某种代数式来表示吗?当然可以。通过对100以内所有自然数的考察,发现,除了2,3以外,质数可记做H+1,H为某个合数。该合数可以被充分分解为几个质数相乘。如5=2*2+1,7=2*3+1,11=2*5+1,13=2*2*3+1......进而可将质数表示为2H+1。

我不想再次陷入线性思考的困局,因为数字世界里,线性关系是没有尽头的。我只想尝试着解释质数的本质和演进过程。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这个质数到下个质数的演进过程,其实就是对以往质数的包容+创新!质数是因,合数就是因的果,此果又成彼因,彼因又生他果。如果将以上公式2H+1用文字表示,可以表示为:

新质数=2*旧质数*旧质数......(质数为不特定个数)+1。

这个“1”是什么?前面的文章认为就是“道”!质数之所以成为质数,除了要无限包容其他的质数,还必须加上他的“独到(道)”之处。不效法古人,不拒绝前进,绝对的原创,永不抄袭。如同在某个宝物上署上自己的签名,金箍棒就是咱老孙的,绝对的独一无二。2之所以也是质数,是因为2也是独一无二的数。我们说某个事物发生了质变。合数是数字的量变过程,可叙述为某是某的某倍,再加一“道”,就构成了质变,从而与众不同。

两个与众不同的“质数”相加的同时,各自的“1”也在相加,质(个性)可能不同,道(方法)确实内外如一的,只是总量扩大了2倍。能乘2就能除2,不是偶数是什么。

1如天道,2如地德,1如动力,2如成果。新质数等于旧质数相乘后加1,新成果就是——已有的成果整合后再加创新;同理,新产品就是——旧产品功能整合后再增加新功能,就会形成新的特色。

哥德巴赫猜想的实质分析到现在,揭示了这样的哲理,可以形象地表述如下:一切新成果是建立在巩固旧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创新再创新的结果。创新停止了,成果也就结束了,人类也就不再进步了。2500年前,孔子曾经曰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凭啥让你当老师,你得有自己的真东西。

其实,哥猜还有一个命题就是所有大于6的奇数都可以写成3个质数的相加,如果按以上的哲学思维模式论证,也许不难,但用抽象化、公式化的数学模式来证明,那就难于上青天了。学文科的先靠边站,呵呵。

我认为哥猜的命题还可以扩展为任何一个大于某的偶数可以写成某多个质数的相加。只是以现代人看问题的角度和分析手段,已经很难再发掘出新的内涵。

数字的世界如同宇宙,浩瀚无边,人类有限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很难探索到边界。孙悟空一个跟头也就是十万八千里而已,一辈子也翻不出如来神掌。人类能看到0为原点,1为数字变化的基本单位,能把这些0和1广泛地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已经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了。

无中生有,积有成山,成巨额财富,依造化,凭本事,能创造多少,就创造多少,但再多再少,都不会无限增加,因为,时空对于宇宙是无始无终,而对于人类,对于生命物质,都会有个终点!有物质就有反物质,有生就有死,生命的过程就是无中生有,有而大,大而盛,盛极则衰,衰尽即死。死是终点,又是起点,是回到“无”的起点。从无中来,最终化归于无。这就是轮回因果,这就是天道!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易经角度解读哥德巴赫猜想(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