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好当,更要好好当

近日,《成都商报》报道了泸州市的李铁军在家教育女儿十年的现状。不禁令人感慨。

2005年,李铁军以“娃娃到学校学不到东西”为由,开始自己在家教育女儿,为此还成了轰动全国的“家教挑战义务教育法”案的主角。他甚至表示“宁坐牢也不送女儿到学校念书”。在2007年,李铁军宣称“女儿18岁时,我将把她培养成为一名生物磁场方面的科学家”!

十年光阴已过,女儿已经出落成了20岁的大姑娘,父亲当年的宏大志愿似乎还未实现。从记者的采访来看,不禁怀疑是否有实现的一天,或者,即便真的把孩子培养成了科学家,于她是最好的结果吗?

1、分离是门必修课

在人生的道路上,“分离"是一个让人情感矛盾却又不得不面对的词。漫漫人生路,我们会经历、体验各种各样的分离场景,胎儿从母体分离时的欣喜,孩子可以独立行走时的激动,幼儿初到幼儿园时的焦虑,离家求学时的不舍,远赴他乡打拼生活时对家乡的留恋……父母与孩子注定会有“分离”,不愿分离,是因为记挂、担心,记挂饮食冷暖,担心顺遂平安,此乃人之常情,也是亲情割舍不掉的牵绊。

每个人都要长大,孩子要长大,父母也要成长。孩子会长大,三岁后要离开父母离开熟悉的家的环境,从幼儿园开始,学会在一定的时间段里,在没有家人的情况下,独自面对同学、老师,摸索着、学习着和其他人相处、共存甚至竞争,在与他人的相处中刺激自己成长。而父母就要学会去接受这种“分离”。也许,孩子会被人欺负,会遇到困难,会遭遇挫折,但这些难道不是人生的注定要经历的成长过程吗?父母能做的就是和孩子一起面对,共同寻找解决之道,直到终有一天,孩子能不在依赖父母,自己找到解锁种种困局的方法。

也许李铁军先生认为,自己的水平更高于老师,可以教给孩子最好的文化知识,但我想,分离这门必修课在家是无论如何也上不起来的,那些有笑有泪的校园生活和青春记忆才是最宝贵财富。

也许有些孩子不适应学校这种体制之下的集体生活(但李婧磁并不是因为不能适应学校生活而回家学习),但还是不能离开他人,离开朋友而存在,在除了父亲,只有父亲的环境下,于父于女,都不是好的选择。父亲把自己的人生寄托在了女儿身上不能自己,女儿被父亲捆绑在身边而看不清自己,健康的人生,真的不应该是这样。

2、哪里有最好的教育?

为人父母,都想给孩子最好的,最好的食物、最好的穿着、最好的房子、最好的教育、最好的工作……而哪里有什么最好?最好永远没有底。父亲认为自己是最好的老师,能把孩子培养成最好的人才,看不上学校的教育,看不上学校的老师。是的,我们从来都没有满意过。而正是各种不满意,才推动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去改变、去变革,而不是因为不满意而消极放弃,不跟别人玩了。

当年,面对人们的质疑,李铁军说,“除了教人拍马屁,学校里学不到东西!”人的学习体系、知识体系的构建,不仅仅是在学校,家庭、自身、学校、社会都是我们每一个人三观形成、知识体系的搭建的支撑点。如果因为什么事情导致李父有了这样的想法,我只能说因噎废食、一叶障目堵上了李婧磁人生各种美好的可能性。

对于父亲的11年坚持,李婧磁表示,经过这些年的家庭学习,她自己认为成效很明显。“但是如果拿初中生的试卷来考,我肯定不行。”人的成就感或挫败感来自哪里?来自与他人的对照,是从他人处看到各种各样的可能性,是让自己可以感叹“哦,原来还可以这样”,是让自己知道“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是在比上不足中激励进步,是在比下有余中建立自信。李铁军心心念念想把女儿培养成一等一的科学家,可是科学实验不是需要对比参照吗?一个人怎么对比,一个人怎么参照?其他孩子在11年的或好或坏的学校教育中摸爬滚打,在20出头的年纪开始迎接社会的挑战的时候,21岁的李婧磁想着能在25岁前把自己嫁出去,李铁军则保守着女儿那对“人类有巨大贡献”的“磁场和生命方面”研究的秘密。跟着父亲学习十一年,李婧磁说,自己最大的收获是知道了做人的原则。而记者问是什么原则呢?李铁军说,“做人原则的最高境界就是没有原则”。真的不知道这样的教育意义何在?

什么是好的教育?是帮助建立起看待世界的观念,是教会生存的方法,是教会应对的态度,是教会对人对事的好奇心……在这些的基础上谈知识的学习,才会有永恒的动力帮助我们在一世的岁月里不断精进、成长。当觉得自己天下无敌之时,离“毁灭”也就不远了,坐在自己认为的“最好”的深井之中,看不到外面世界的精彩,无法欣赏他人的美好,这样的人生,真的很无趣呢。

3、成长的代价

孩子无法选择自己出身,无论自己的父母与别人的父母相比之下好与坏,都是孩子的不能选择的命运。这不仅是孩子必须面对的,也是父母必须正视的。正因为孩子的出身无法选择,才更要求父母能实实在在地肩负起好好教育孩子的责任。这里的教育决不是李铁军这样,为了一己私利枉顾科学和自然规律自说自话地教育孩子,而是能用客观、豁达的态度去面对孩子成长道路上的每一步。与其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不如说孩子是父母最好的鞭策,父母给了孩子生命,孩子也给了父母成为更好的大人的机会。与其做所谓全知全能的父母,不如做与孩子共同成长进步良师益友。

做任何事、得到任何想得到的都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而得到与否不仅看你花了多少时间,付出了所谓多少时间,下了多少本钱,而是在一开始就能清清楚楚地找到一条对的路,即便一开始路走歪了、走偏了,也能有愿意修正的心,在这样的基础上,花时间、找方法、下功夫才有意义。有几个人只愿付出,不求回报?不求金钱回报,也会有精神需求。花时间了,下功夫了,投感情了,想要得到是人之常情。当计划没有完成,目标没有实现,是不是应该回头看看哪里出了偏差?是没有好好看清自己吗?是没有真正全力以赴吗?还是从一开始,路就是错的?

在姑娘最好的光阴里,十年努力,没有实现当年李铁军的豪言壮语,女儿的愿望和父亲的想法,出现了偏差。外人看来无法理解的李氏父女的生活,也许有他们的自得其乐,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若是他们真的乐意,真的觉得这就是自己想要的生活,真的觉得幸福无比,那自然是好的。只希望,姑娘以后的日子能遂其心愿、随心欢喜。

你可能感兴趣的:(父母不好当,更要好好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