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什么情况之下,你能感受到自己的生存欲望?
恐怕除了生存狂之外,没有几个人会给出肯定答案。现代文明给予人们一种错觉——“生存似乎是理所当然”,但生存狂不这么认为。
生存狂,是现实中的生存主义者。
在他们看来,一提生存就想起《行尸走肉》、《釜山行》这种世界末日茹毛饮血的场景其实是荒诞的。大隐隐于市的生存狂们大都本着“命要在,一切就还在”原则,预设各种不期而遇的天灾人祸,时刻为生存准备着。
疫情期间,一位硬核奶爸,成为全网焦点。
为了保护刚出生不久的孩子,又苦于买不到合适的婴儿防护装备,他在《死亡搁浅》海报的启发下,自己动手用猫咪太空舱改造了一个婴儿安全舱。
这个能保障孩子正常呼吸,也能隔绝飞沫,还可以伸进手去安抚孩子情绪的安全舱,甚至得到了专业医护的好评。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这位动手技能满分的父亲,提到自己是一名生存狂。这不禁令人好奇,起源于冷战时期美国的生存狂不是“深挖洞,广积粮”,在自己挖的避难所里守着一堆罐头苟到最后的人么,怎么还能变身动手达人了?
对于纪录片中人均拥有地下核防御工事的,大多是老派生存狂。他们预设会发生全球性,甚至威胁人类生存的大灾难,相信家才是自己最靠谱的防御堡垒,不管任何极端环境,“深挖坑,广积粮”才是活下去的资本。
乘风破浪的芸芸子透露了郑钧神似老派生存狂的迷惑行为:囤了一屋子的米面粮油,担心哪天没有自来水用,还置办了一台河水净水机。
在中国,仅在贴吧里就有31万生存狂,更别提活跃在豆瓣小组、生存狂网站的用户。
受限于土地使用权问题,国内的老派生存狂不一定能“深挖坑”,但至少会信仰“广积粮”。疫情中就有囤粮派靠自己的“战备物资”让一家老小吃喝不愁。
原本准备的防毒面具,在口罩紧俏的时候也派上了用场。
即便不是生存狂,恐怕现在大多数家庭也都会囤上几包口罩
随便晒张图都能让热爱断舍离的都市丽人抓狂的囤货派,貌似最近也打算融入极简生活了。
正如生存狂贴吧的logo一样,国内大多数生存狂是信奉PSK的暴走派,紧急避险才是他们的预设。发现事态不对,拎包就跑,以期在混乱中等待秩序恢复,世界重启。
PSK(Personal Survival Kit)是暴走派生存狂的哆啦A梦口袋,放置在经常停留的场所。
还有生存背包的豪华升级版BOB(hang out bag),一个能保证吃饱穿暖踏踏实实度过72小时以上的吃喝、装备应急预案包。
家庭用的日常应急包,可以参考这份清单
和心脏病患者会随身携带速效救心丸一样,生存狂也会随身携带一个EDC(every day carry),装备各种可以随时逃生的小物件,由于安检要求和便携需要,每个人对装备的甄选也有出入。
可以说,生存狂不仅是囤粮,更是一门技术活,就像《行尸走肉》中那样,要想多一分活下去的可能,过硬的生存技能必不可少。
熟读《赤脚医生》学习急救知识,也通篇背诵野外生存技能,熟知洪水、地震、大火、溺水、海啸、氯气泄漏等情况下的应对措施,并牢牢掌握无线电等使用法则。
还有学会如何在阳台种菜,在野外劈柴取火,制作太阳能发电板,打绳结、游泳、钓鱼、抓蚯蚓等接地气的生存本领。
经验老道的生存狂前辈,就像在海拉鲁大地上奔驰的林可,上山入海,取火做饭,一入狂门深似海,万千技能学不来......
即便日常坚持锻炼身体,学习格斗和自由搏击的体能派生存狂,也会告诉新入坑的成员,最好的防身术就是转身就跑!尽量避免正面冲突,毕竟末世中容错率太低。
而以上都只是活下来的筹码,真正能决定生存概率的,还是求生意识。
比如遇到室内火灾等突发情况,此时日常对安全出入口的观察,对火情的快速判断,结合日常的防备物资,迅速做出应对措施,才能更安全的活下去。
从方法论到世界观,生存主义者们的日常能写满一本《如何做好一名生存狂》。
当然,生存狂们所有应对措施也不是闭门造车,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并在神秘组织“生存狂吧”、“生存狂小组”中交流互动,以期获得最稳妥高效的生存技巧,可以说走的是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加野外急救培训后的生存狂,分享自己的心得
亲历过抗灾的生存狂,在“实战”中不断调整自己的策略;
分享自己的EDC,也有人给出更实用的建议;
每当发生一个社会新闻,生存狂们都会冷静的讨论此情况下该如何逃生,以及需不需要优化自己的求生装备。
在不了解生存狂这个群体之前,或许以为他们“人均被害妄想症”,脑子里天天会幻想各种灾难。实际看过生存狂的纪录片后,才发现他们其实是一群理性乐观的现实主义者。他们的准备不仅是自己存货,也会投入紧急救援中,就像生存狂贴吧的slogan一样:“力所能及,有备无患,自救助人,为国分忧”。
或许看着极端,但关键时刻能救命的东西,还是越“极端”越好,灾难面前有备无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