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盈余》速读笔记

选这本书时有些纠结,一方面书很有名气,也有李善友这样的大咖推荐,另一方面翻翻书的目录,感觉干货不多。最终看是选择了读。但速读后的几个体会:第一看着累,逻辑性不强,翻译也比较差劲。第二很多地方没看明白,原因可能也是写书的逻辑问题。


一、简介:

本书核心思想:人们的自由时间不仅可以用于内容消费,还可以用于分享和创造的现状。是分享经济的理论基础,但由于本书是2011年出版的,放在今天看都不是啥新思想了。所以,看完后在认知上没啥能更新的。作者克莱·舍基是一位专注于互联网技术,和社会性网络研究的美国作家和企业顾问。


二、评分:1分


三、精华:

1、产生“认知盈余”的基本条件

“认知盈余”能够成为一种资源,得益于两个条件,分别是人们做事存在的内在动机,和互联网协作工具的出现。

1)人们做事的内在动机主要包括两种:出于热爱,或者是为了获得认同

2)互联网的出现,让信息可以在任意网络节点间双向流动


2、如何搭建网络共享社区

如果想让一群人持续贡献自己的“认知盈余”,就需要设计一套协作机制。就像种一棵树只需要土壤和种子,但是要让树能好好成长,就需要一套生态系统。这个生态系统就叫做“网络共享社区”。搭建网络共享社区需要考虑如下四个关键点。

1) MVP,验证需求。

通过早期的小范围试点,来确保社区提供的服务是有用的

2)反馈机制。 建立一套反馈机制,来激励服务提供者持续地提供服务

人们虽然可以通过互联网来分享自己的认知盈余,但是整个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毕竟客户想不分享就可以不分享,我们也不能命令客户来做贡献。要想解决这个问题,社区就需要设计一套反馈机制,通过迎合用户的内在动机,来保证社区服务的连续性。

3)优质生产者

通过服务质量管理,让消费者能够快速获得优质的服务

4)有具体方法打造文化氛围。

对于社区来说,社区文化是它的气质,通过这种气质可以吸引优秀的人才主动加入,真正实现“无为而治”。作者举了静音车厢的例子来证明文化的形成可以减少运营成本。美国公司在很多列车上都设立了静音车厢,不允许大声说话、公放音乐以及打电话。一个有意思的情况是,一旦有人破坏了秩序,比如说接听了电话,那就会有乘客主动站起来制止。而乘客之所以敢这么做就是因为他们有靠山,他们相信如果有冲突,乘务员会支持自己并强制对方执行。这就极大地降低了列车的运营成本,也逐渐形成了品牌效应。


3、“共享文化”和“去中心化”的协作形式,会带来哪些机会和挑战

1) “去中心化”的协作将打破传统商业模型中工人、销售商和消费者的三方模式,生产者同时也可以是销售者和消费者,让提供服务的边际成本趋近于零。

2)重视自媒体。企业如果利用好新媒体,可以让宣传的效果事半功倍

互联网的出现,让信息的流动不用再围绕着传统媒体,以公众号为代表的互联网新媒体会在舆论中有越来越大的影响。未来企业要想做好宣传,一定要利用好新媒体资源。

3)输出带来价值。对个人来说,拥有多重身份将成为一种工作常态


四、为我所用

重视自己的认知盈余,输出、变现、提升影响力的机会已经很低了。

做社区,要学会打造社区氛围。

你可能感兴趣的:(《认知盈余》速读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