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网络基础知识》----数据链路层之以太网协议

开局一张表

OSI模型

协议

数据包叫法

常见设备

五层模型

应用层

HTTP,DHCP,FTP

报文

常见PC机,工作站,终端等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TCP/UDP

传输协议分组,分组

网关

传输层

网络层

IP协议,ICMP协议,IGMP协议

IP包,IP数据报

路由器,三层交换机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以太网协议ARP协议

帧,数据帧

交换机,网桥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比特流

网口,网线,集线器

物理层

 

        

 

一:以太网协议

以太网协议的出现:早期的时候,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电信号分组方式。每种分组方式就是一种局域网的类型。逐渐地,一种叫做“以太网”(Ethernet)的局域网占据了主导地位。以太网规定,一组电信号构成一个数据包,叫做”帧”(Frame)。每一帧分成两个部分:标头(Head)和数据(Data)。

1.以太网帧:

《MY网络基础知识》----数据链路层之以太网协议_第1张图片

8字节前同步码:一般我们不做考虑。

标头部分:即数据包的说明项,说明该数据包从哪发到哪,是什么类型,6字节的目的MAC,6字节的源MAC,2字节的帧类型,固定为14

数据部分:最小为46字节,不够则填充0,最大为1500字节

CRC:4字节的校验码

总结:当我们说一个帧最大为1518的时候,通常是没有将前同步码计算在内

 

2.MAC地址

什么是MAC地址:上面提到,以太网数据包的”标头”,包含了发送者和接受者的信息。那么,发送者和接受者是如何标识呢?这里就使用了MAC地址来标识。

以太网的规定:连入网络的所有设备,都必须具有”网卡”接口。数据包必须是从一块网卡,传送到另一块网卡。网卡的地址,就是数据包的发送地址和接收地址,这叫做MAC地址。

MAC地址意义:每块网卡出厂的时候,都有一个全世界独一无二的MAC地址,长度是48个二进制位,通常用12个十六进制数表示。前6个十六进制数是厂商编号,6个是该厂商的网卡流水号。有了MAC地址,就可以定位网卡和数据包的路径了。

 

 

3.以太网帧类型

字段:源MAC地址之后的2字节字段表示以太网帧的类型

作用:接收方通过该字段,判断以太网帧的类型,然后将以太网帧进行分解,将数据字段交给对应的上层网络,这是以太网帧分用过程(见《TCP/IP详解卷一:协议v2》笔记总结----起始篇中的第一步

常见的以太网帧类型:

:0x0800

:0x0806

:0x0835

:0x86DD

:0x814C

 

《MY网络基础知识》----数据链路层之以太网协议_第2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MY网络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