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inx与前端开发

Nginx与node.js

“Nginx是一款轻量级的HTTP服务器,采用事件驱动的异步非阻塞处理方式框架,这让其具有极好的IO性能,时常用于服务端的反向代理和负载均衡。”

​ 作为前端开发,即使没用过Nginx,但一定听说过上面这句话。这句经典的话,基本构成了所有人对Nginx的第一印象。 Nginx发布于2004年,经过初期几年的沉淀之后,迅速蹿升为“网红”,成为了当年互联网技术圈最火的词汇和技术。然而经过多年的发展,到现在,当年的网红早已“过气”。因为如今基本上所有的大型网站都搭建在Nginx之上,Nginx不再是一个什么新词,而是互联网网站搭建的必选技术之一。看到这里,“HTTP服务器”、“事件驱动”、“异步非阻塞”以及Nginx的网红经历,是不是让前端童鞋们想到了Nodejs?

​ 对于大部分前端童鞋,更倾向于用Nodejs来搭建服务器,进而实现一些需求,对Nginx有天然的抗拒感。的确,Nginx中的绝大部分功能,如果单纯的使用Node.js也可以满足和实现。但实际上,Nginx和Node.js并不冲突,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

Nginx更擅长于底层服务器端资源的处理(静态资源处理转发、反向代理,负载均衡等),Node.js更擅长于上层具体业务逻辑的处理。两者可以实现完美组合,助力前端开发

反向代理

​ 什么是反向代理? 互联网应用基本都基于CS基本结构,即client端和server端。代理其实就是在client端和真正的server端之前增加一层提供特定服务的服务器,即代理服务器。

  • 正向代理

    反向代理不好理解,正向代理大家总有用过,工具其实就是一个正向代理工具。它会把 们访问墙外服务器server的网页请求,代理到一个可以访问该网站的代理服务器proxy,这个代理服务器proxy把墙外服务器server上的网页内容获取,再转发给客户。具体的流程如下图。

    Nginx与前端开发_第1张图片

    ​ 概括说:就是客户端和代理服务器可以直接相互访问,属于一个LAN(局域网),代理对用户是非透明的,即用户需要自己操作或者感知得到自己的请求被发送到代理服务器; 代理服务器通过代理用户端的请求来向域外服务器请求响应内容。

    • 反向代理

      ​ 反向代理正好相反,先看流程图。

      Nginx与前端开发_第2张图片

      ​ 在反向代理中(事实上,这种情况基本发生在所有的大型网站的页面请求中),客户端发送的请求,想要访问server服务器上的内容。但将被发送到一个代理服务器proxy,这个代理服务器将把请求代理到和自己属于同一个LAN下的内部服务器上,而用户真正想获得的内容就储存在这些内部服务器上。看到区别了吗,这里proxy服务器代理的并不是客户,而是服务器,即向外部客户端提供了一个统一的代理入口,客户端的请求,都先经过这个proxy服务器,至于在内网真正访问哪台服务器内容,由这个proxy去控制。一般代理是指代理客户端,而这里代理的对象是服务器,这就是“反向”这个词的意思。

      ​ Nginx就是来充当这个proxy的作用。 概括说:就是代理服务器和真正server服务器可以直接互相访问,属于一个LAN(服务器内网);代理对用户是透明的,即无感知。 不论加不加这个反向代理,用户都是通过相同的请求进行的,且不需要任何额外的操作;代理服务器通过代理内部服务器接受域外客户端的请求,并将请求发送到对应的内部服务器上。

  • 为什么要Nginx反向代理

    1.安全及权限 : 使用反向代理后,用户端将无法直接通过请求访问真正的内容服务器,而必须首先通过Nginx。可以通过在Nginx层上将危险或者没有权限的请求内容过滤掉,从而保证了服务器的安全。

    2.负载均衡 : 例如一个网站的内容被部署在若干台服务器上,可以把这些机子看成一个集群,那么Nginx可以将接收到的客户端请求“均匀地”分配到这个集群中所有的服务器上(内部模块提供了多种负载均衡算法),从而实现服务器压力的负载均衡

    ​ 此外,nginx还带有健康检查功能(服务器心跳检查),会定期轮询向集群里的所有服务器发送健康检查请求,来检查集群中是否有服务器处于异常状态,一旦发现某台服务器异常,那么在以后代理进来的客户端请求都不会被发送到该服务器上(直到后面的健康检查发现该服务器恢复正常),从而保证客户端访问的稳定性。

前端可以用Nginx做些什么?

  • 快速实现简单的访问限制

      经常会遇到希望网站让某些特定用户的群体(比如只让公司内网)访问,或者控制某个uri不让人访问。Nginx配置如下: 
    
location / {
        deny  192.168.1.100;
        allow 192.168.1.10/200;
        allow 10.110.50.16;
        deny  all;
    }

​ 其实deny和allow是ngx_http_access_module模块(已内置)中的语法。采用的是从上到下匹配方式,匹配到就跳出不再继续匹配。上述配置的意思就是,首先禁止192.168.1.100访问,然后允许192.168.1.10-200 ip段内的访问(排除192.168.1.100),同时允许10.110.50.16这个单独ip的访问,剩下未匹配到的全部禁止访问。实际生产中,经常和ngx_http_geo_module模块(可以更好地管理ip地址表,已内置)配合使用。

  • 解决跨域

      在众多的解决跨域方式中, 都不可避免的都需要服务端进行支持, 使用Nginx可以纯前端解决请求跨域问题。 特别是在前后端分离调试时, 经常需要在本地起前端工程, 接口希望拉取服务端的实际数据而不是本地的mock。 而如果本地程序直接访问远程接口, 肯定会遇到跨域问题。现在前端成熟的做法,一般是把node proxy server集成进来。事实上,用Nginx同样可以解决问题,甚至可以应用于线上 .
    
  #请求跨域,这里约定代理请求url path是以/apis/开头
    location ^~/apis/ {
        # 这里重写了请求,将正则匹配中的第一个()中$1的path,拼接到真正的请求后面,并用break停止后续匹配
        rewrite ^/apis/(.*)$ /$1 break;
        proxy_pass https://www.kaola.com/;
    }  
  • 适配PC与移动环境

    现在很多网站都存在PC站和H5站两个站点,因此根据用户的浏览环境自动切换站点是很常见的需求。Nginx可以通过内置变量$http_user_agent,获取到请求客户端的userAgent,从而知道用户处于移动端还是PC,进而控制重定向到H5站还是PC站, pc端Nginx配置如下:

    location / {
        # 移动、pc设备适配
        if ($http_user_agent ~* '(Android|webOS|iPhone|iPod|BlackBerry)') {
            set $mobile_request '1';
        }
        if ($mobile_request = '1') {
            rewrite ^.+ http://mysite-base-H5.com;
        }
    }  
复制代码

  • 合并请求

  • 图片处理

  • 页面内容修改

项目开发中的Nginx配置不当引发的问题

  • 图片、文件上传失败(请求报413 Request Entity Too Large)

​ 没有配置server的上传大小限制,会导致上传图片失败的问题,因为nginx默认的配置大小为1M,超过这个限制之后上传会报错:

client_max_body_size   1m;

因此需要修改nginx.conf配置文件如下所示:

 server {
    ......
	client_body_buffer_size 1m;
	client_max_body_size   100m;
    ......
 }

让后重新加载配置文件:

/usr/local/nginx/sbin/nginx -t -c /usr/local/nginx/conf/nginx.conf
  • 大批量导入数据时(接口请求连接超时)

      因为nginx默认的连接存活时间为60秒,但是大批量导入数据会超过这个时间,报超时,因此需要修改默认的请求存活时间,单位为秒,proxy_connect_timeout的时间要略大于proxy_read_timeout、proxy_send_timeout。
    
location /test {
	......
	proxy_connect_timeout 3600s;
	proxy_read_timeout 1800s;
	proxy_send_timeout 1800s;
	......
}

你可能感兴趣的:(Web前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