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题材的电影一直都是奥斯卡的宠儿,从1993年的《辛德勒名单》到1998年的《拯救大兵瑞恩》再到2010年的《国王的演讲》都取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殊荣。
在2018年的第90届奥斯卡奖中,更是有两个二战题材的影片进入金像奖提名,分别是《敦刻尔克》与《至暗时刻》。
这两部影片从历史的角度可以与《国王的演讲》一起说,因为故事背景都是在1937年到1940期间,作为《至暗时刻》的主角——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则是这段历史中最闪耀的人物,今天我们要聊的就是这位传奇首相的故事。
家庭背景
超级官二代与富二代
丘吉尔出生在一个显赫的家庭,他的祖上在“光荣革命”中出兵支持推翻暴政统治的“詹姆二世”的贵族首领,也就是后来被称为“威廉三世”的英国国王。然后又在西班牙与法国的战争中作为元帅取得胜利,被封为“马尔巴罗公爵”。
在传统的“公侯伯子男”的爵位排序中,这个头衔可谓是最高荣誉,在英国一个国王继位之前的头衔就是公爵。
而丘吉尔的父亲是公爵的第三个儿子伦道夫·丘吉尔是保守党“樱草会”的创始人,担任过英国内阁财务大臣。
母亲珍妮·杰罗姆同样出生高贵,是《纽约时报》老板之一的伦纳德·杰罗姆的女儿,用现在的眼光看,丘吉尔的爸爸是正部级领导,母亲是超级富二代。
年轻的丘吉尔
如此显赫的家庭,给了丘吉尔一个较高的起点,但是也就仅此而已了,他的父亲因梅毒而死,而母亲也有很多的情妇,名声特别的不好。尤其是在丘吉尔从政之后,家庭的不好传闻也给他贴上了负面的标签。
从军校毕业后,丘吉尔获得“中尉”头衔,加入了西班牙与古巴的人民起义战争,是以自愿的身份,而不是被征召。
在古巴期间,他被英国情报部门看中要他搜集西班牙的军事情报,同时英国的《每日记事报》也雇佣他为战地记者。
这场古巴之行为丘吉尔带来了一枚红十字勋章,也让丘吉尔爱上了写作与战地生活,最重要的是,让丘吉尔找了伴随一生的挚爱——雪茄。
丘吉尔对雪茄的热爱人尽皆知,在1931访问美国期间,丘吉尔出了车祸,被送上救护车,他在躺在担架上的时候依然要抽雪茄。
在丘吉尔21-26岁期间,一直在以战地记者的身份活跃于古巴、印度、南非。在南非时候,还不幸被俘关进监狱,但是丘吉尔上演了一出大胆的“越狱”,化险为夷。
数年的战地生涯,锻炼了丘吉尔的胆色与勇气,同时也让他看到了战争的残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候,丘吉尔发表了一个经典的发言“一切战争都是不必要的战争。”这个句话在中国电影《寒战》被引用。
政治生涯
议会里的舞者
1900年也就是丘吉尔26岁的时候,正式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但是丘吉尔的政治生涯并不顺利,加入了父亲的政治党派——保守党,但是总是批评保守党征服的各种政策。
在自由的贸易的问题上,丘吉尔公开反对保守党首相张伯伦的贸易壁垒政策,使得保守党彻底与他决裂,并取消了他的党员身份。
丘吉尔看透了政党内斗的腐朽,但是没有党派身份又不行,索性在两个党派直接“反复横跳”,一会是保守党,一会又是自由党。
当时英国议会的坐席是按党派来坐的,也就是丘吉尔每次都要做到相应党派的坐席那边,所以他这么到处乱做就非常的明显,很多政治人物都不喜欢他, 认为他是一个反复无常的人。
丘吉尔则说:“政党就是舞伴,跳完一曲换一个”。
他并不是一个“墙头草”,丘吉尔的这种反复无常,正是因为永远代表的是人民的利益,而不党派。即使在两个党派都对他无好感的情况下,丘吉尔34岁的时候,依然被提拔到了内阁商务大臣这个位置,此后也都是内阁成员。
丘吉尔的内阁之路走得就更加艰辛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丘吉尔任海军大臣,在加里波利之战中,他认定夺取达达尼尔海峡具有重大的军事意义,但是英国海军在多番进攻后任然无法拿下目标,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同时使该战役走向失败。
这使得本来对丘吉尔就没有好感的保守党对他进行了猛烈的攻击,并且罢免了他的官职。丘吉尔眼见自己被政坛排挤,索性辞职去法国前线打仗去了,一年后才回到议会。
政治主张
反对“绥靖政策”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死亡93万人,占男性壮丁的50%;战争费用更是排在第一,占国民财富的32%,签下美国40亿美元的外债,彻底告别世界第一强国的地位,被美国取代。
这使得全国上下弥漫着一种反战和保守的气息,所有人都认为英国应该放弃军事竞赛,进行裁军,埋头发展经济。
对于希特勒的纳粹政府,他们一方面是无心去管,另一方面也认为希特勒翻不起什么大的风浪。
但是在丘吉尔是极少数反对裁军的人,并提醒英国政府,德国正在撕毁《凡尔赛和约》准备发起一场史无前例的大战。
英国当时的大部分政党与首相张伯伦都奉行对德国的绥靖政策,在《凡尔赛和约》签订后英国一直视法国为最大的欧洲本土竞争对手,都认为德国以及不足为虑。
张伯伦与希特勒
所以为了平衡欧洲的格局,英国一直采取“扶德抑法”的政策,在外交上多次安抚和扶植德国,在一战战后赔款问题上,德国怨声载道,英国联合美国始终支持德国。
德国多次表达对《凡尔赛和约》要进行重新修订,英国从国民到政府都大力支持德国的要求。可以说二战德国的再次兴起与英国有着巨大的关系。
在希特勒上台以后,英国依然没有引起警惕,反而对希特勒假装的“和平主义”大加支持,为其摇旗呐喊。英国没有意识到他们“扶植”的,到底是怎样的一头猛兽。
1936年希特勒重新占领莱茵区,明目张胆的违反《凡尔赛和约》,英法两国都没有表示反对,丘吉尔大力呼吁认为这不仅违反条约,而且对欧洲有着巨大威胁。
1938年,纳粹德国这头猛兽已经露出了自己的獠牙,兼并奥地利。英国依然沉醉在和平发展,平衡局势的千秋美梦中,首相张伯伦出访德国,继续实行绥靖政策,帮着德国吞并了捷克的苏台德地区。
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再也不掩饰自己膨胀的野心,进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9月3日英国乔治六世发表被改编为电影的“国王的演讲”,对德国宣战。丘吉尔再次被召如内阁,任海军大臣。
但是英法依然没有意识到事态的严重,他们的军队躲在马奇诺防线后,没有对波兰进行有效的支援,知道波兰完全沦陷,英法也只是在外交上对德国进行谴责,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
半年后,德国136个师在3000多辆坦克的引导下,绕过马奇诺防线,进攻比利时、荷兰、卢森堡。短短数日之间,各国纷纷投降,德国打到法国境内,马奇诺防线的40万英法联军紧急撤退到敦刻尔克。
《敦刻尔克》
高光时刻
铁血“战时首相”
英国此时才大梦初醒,德国已经打到自己的家门口了!奉行对德国放纵政策的首相张伯伦下台,并建议丘吉尔出任首相。
这并不是什么好的意图,因为此时张伯伦的下台,完全是党派之争,在野党工党攻击张伦的绥靖政策,只是为了让他下台,但是整个政坛还是希望能与德国和谈。
就像《我的团长我的团》里说的:死都不怕,就怕不安逸,命都不要,就爱安逸。即使到这样的国家生死存亡之际,英国的官员们还想着要和谈!
就像丘吉尔说的:“当战争真正来临时,这些贵族们会躲在自己的乡间安全屋里,他们根本看不到硝烟。”
所以两个党派选了丘吉尔作为首先,因为他一直都被排挤,也没人会听从他的指挥,这些官员们只希望他上台以后尽快去与德国和谈,然后再让他下台。
这一刻是整个欧洲的“至暗时刻”。
他们都低估了丘吉尔这火焰的炽烈,就如他不离身的雪茄。
丘吉尔在首次以首相身份出席的下议院会议的演讲中就发表了与德国的战争决不投降,取的胜利的讲话。下议院最终以381票对0票的绝对优势表明对丘吉尔的支持。
上任后立即动身前往法国,游说法国继续对抗德国,惊讶的发现法国已经决定投降,而美国答应的飞机援助也无法及时到达。
英国此刻孤立无援,丘吉尔下令发动“发电机计划”,撤出敦刻尔克的英军,为英国保存军事力量。8天的时间中,奇迹般的撤出33万人,丘吉尔发表了整个二战最激动人心的演讲。
“我们将在法国作战,我们将在海洋中作战,我们将以越来越大的信心和越来越强的力量在空中作战,我们将不惜一切代价保卫本土,我们将在海滩作战,我们将在敌人的登陆点作战,我们将在田野和街头作战,我们将在山区作战。我们绝不投降!”
丘吉尔在采访时对着镜头摆出了胜利的V手势,有意思的是,这个手势他做,在英国的一些地方是“见鬼去吧”的意思。他不以为意:“那就让纳粹德国见鬼去吧!”
1940年的8月13日,德国对英国发动“海狮计划”,长达数个月的“不列颠空战”爆发了,德国对英国本土进行了长时间的轰炸。
9月19日,丘吉尔凭借着与罗斯福良好的私人关系,帮助英国获得大量的战争援助,在几个月后赢下了这场战争。
这同样也是同盟国在第二次世界战争中的扭转点,纳粹德国的溃败开始了。
战后生涯
英国最终在二战中取得胜利,战时内阁取消,丘吉尔需要重新竞选首相。可惜的是,带领英国走向胜利的丘吉尔却在大选中被选民们抛弃,没有当上首相。
在卸任首相的6年时间里,丘吉尔根据整理的文件与纪要,写下了360万字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并获得195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可惜的是,没有得到诺贝尔和平奖。
丘吉尔的一生,爱抽雪茄,在担任首相的时候差点因此破产,还跟他的妻子说,“那我一天只抽4根好了。”据说他一辈子抽了3000公斤雪茄。
也爱好喝酒,起床的第一件事就要喝酒,坐在床上喝,中午晚上继续喝。仅仅在1949年的两个月内,他的家庭就消耗掉了454瓶香槟、311瓶红酒,以及251瓶白兰地。
但是老爷子依然活到了91岁,为大英帝国奉献了自己全部的生命,在出任战时首相的时候,他已经66岁,并且还是个胖子。但是依然精力旺盛,这与他年轻时的军旅生涯离不开关系。
在《至暗时刻》中,他是一个有点暴躁,偏执也有点可爱的胖老爷子,还养了一只猫。
年轻时候他与乔治六世一样是个结巴,但是他努力克服自己,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演说家,还多次鼓励乔治六世,与这名国王成为了忘年交。
在他77岁高龄的时候,又再度出任了英国首相,一直为英国服务到1955年才以81岁的高龄退休,他抽着雪茄像民众们打出了他经典的V手势,在欢呼中缓缓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