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逸专栏白话解读2017.4.11

2017.4.11

1、熊老师今天课程谆谆告诫:不要迷信《周易》算法。

因为,即使是现存所有《周易》算法当中最靠谱的一种——“五十颗围棋子”算法,也是朱熹和得意门生蔡元定一起,至少有一半都是连蒙带猜搞出来的。

2、京房(咳咳,讲真,以前胡乱看这些方面的书时,因为看不懂,觉得是高山仰止之人。当然与我等俗人相比,肯定是世事洞明之人哈)那些人,虽然还顶着《周易》的光环,但事实上已经完全抛开《周易》另立门户了。

3、或许你会反问:“某某如果真的无效,怎么可能存在了这么久,有这么多人在用?”

答:这句貌似合理的话之所以不成立,正因为忽略了“需求最讨厌空缺”的道理。

4、本课代表和筒靴们一起先讨论一下,“需求最讨厌空缺”中的“需求”的来源。

可以这么说,是“基因”决定了这一“需求”的存在。

(此处大量引用“熊老师回答万老师三个问题”的原文)我们基因里烙印着的奴性。做奴隶真的那么可厌吗?其实并不是的,古今中外的历史上出现过各种形式的奴隶,他们往往乐在其中。至少奴隶制是治疗选择障碍的灵丹妙药。

更重要的是,奴隶可以有个主子做靠山,这是很愉快的心理体验。如果我们觉得与人为奴有伤尊严,做神的奴仆也就没有这个问题了嘛。

越是“普通人”,越是需要神,需要靠山,需要领袖,需要偶像,这四者异名而同实。

人的宗教性是永恒且普世的,有神就会拜神,无神就会造神,

结合罗胖今天讲的《神判法》,就非常好理解了。

为了使社会成本最小化,“神判法”会给出一个最终结局(可移步隔壁罗胖看一下具体内容)。

5、最终结论:周易的凶吉就是“神判”。可以被别有用心的人拿来服众,也可以迎合个体需求,在自己难以决定是否做某件事时,请神来替自己做一个决定。

你可能感兴趣的:(熊逸专栏白话解读2017.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