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醒来,疫情的消息都在源源不断涌入手机。
总有新增病情,也有治愈的,这些数字让人焦心,也让人满含希望。
看着这张疫情快占满全国的图,让人感觉心痛。
因疫情扩散,举国皆兵,在这重大事情面前,露出了太多难看的嘴脸,让人心中生起愤懑及无力感。
可还有那么些人,那么些事,如同萤火一般,闪烁着光,那些光聚沙成塔,足以慰藉我们的惊恐、无措,细数他们的事迹,我们感受到力量,感受到战胜抗疫情的决心。
事迹虽小,却足以泪目,沿着他们的足迹,我们可以看到更多的善良与温暖,会慢慢把这张地图重新点亮,驱走这些暗红色,还一个晴朗的天空。
01.为多收患者,武汉医院退休医生和刚毕业护士齐上阵
拼了命也得收,退休的医生回来了,00后的护士在一线,能用的人都用了。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汉南医院在改造病床91张的情况下,努力增加病床收治了100名轻症、中症患者。
刚毕业没多久的护士也奋战在一线,院内在职在岗的医护人员全上了。应院内科主任浦涌说。
刚毕业的护士也还是孩子呀,都是20刚刚出头的好年纪。
医护人员们,那一枚枚殷红的请愿书手印,就像一颗颗跳动的心,他们是在拼了命向前冲,冒着感染的危险,义无反顾,这就是他们立下的军令状。
人身疾苦,与我无异;凡来请召,急去无迟。
02.隐瞒自己身患渐冻症的张定宇
今天张定宇被记大功。
他的事迹值得书写,他是武汉金潭医院院长。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他隐瞒自己身患渐冻症的事实。
后来因为多名专家到访,他不方便送下楼,为了表示不是不尊重,他才把自己的病上报。
留给他的时间,多则10年,少则5年。
张定宇却还是拖着渐渐不方便的腿,抗击在疫情的一线,夜以继日投入工作,他顾不上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妻子,兵不卸甲,与时间赛跑,与生命赛跑,为了抢救更多的人。
他也是个病人啊!
可在这一刻,他忘记了自己的病,忘记了自己的妻子,只记得肩上的责任,那责任促使他迈出一步又一步。
悬壶济世,救治伤病,医之为道大矣,医之为任重矣。
03.医生不是神,也是人
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张继先医生,54岁,个子不足1米6。
一个月来,张医生睡眠严重不足,体力严重透支,无论出于责任还是职责所在,她都竭尽了全力。
过度的体力消耗使她奔溃大哭,她说:我这次把一生的眼泪都流光了!
她是疫情上报的第一人,当时她凭借超强的专业知识及敏感意识,最早判断并上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成为中医院救治一线的“领头人”。
在接受采访时,她说:我从那个时候(2003)年就有感觉了,什么叫公共事件,什么叫群体事件,这就是非典时期锻炼出来的思维。
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换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抢人罢了。
04.医护夫妻通过声音眼神认出彼此
绍兴人民医院隔离病房的走廊上,一对医护夫妻通过声音和眼神认出了彼此,他们已经五天未见面了,拥抱彼此,他们又各自工作。
所谓的咫尺天涯,也不过如此了吧。同在一幢大楼,同为擦肩而过,他们诠释了最美好的爱情。
浙大四院95后护士陈颖,与男友已10天未见,他们隔着玻璃门、防护罩与口罩,诉说着别离之情,本定于2月14日的婚礼,也因疫情而延迟。
这一吻,才是:所爱隔山海,山海不可平,海有舟可渡,山有路可行,此爱翻山海,山海皆可平。
白衣天使,当之无愧。
05.自制饭桌,在家门口吃饭
潢川县人民医院医生杜享,一直坚守在一线。
回家时怕把病毒带给家人,就在自家门口自制了一个简陋的饭桌,吃饭的时候,妻子在门边陪他聊天。
门内的邻居家已搬走,无人居住,他们才想出这个办法来。
我们与家人团聚,因疫情封锁不能出家门,感觉焦虑、无趣,抱怨一切的时候,请看看这样的医护人员。
他们有家不能归,亲人不能团聚,只为守护后方的我们。
总有人在为我们负重前行,感恩之心,无以为报!
06.治愈后第一时间再次投身医护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急救中心护士郭琴,因照顾重症患者时,加班加点,抵抗力下降,不幸感染新型冠状病毒。
发现的及时,也发现的较早,经过全力救治,很快康复。
治愈后她第一时间再次投入到医护行列之中,她要把因病丢失的时间抢回来,与疫情战斗到底。
医院领导劝她回去休息,她却并未同意,坚持继续护理患者,并鼓励他们:疫情并不难治疗,只要配合,就能治好。
并给自己的丈夫留下“遗言”:请他照顾好11岁的儿子和父母。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明知病毒如此厉害,依旧坚持在战“疫”的一线,与死神搏斗
07.逆行的平凡人,就是英雄
1月26日在尼泊尔旅游的四川女子陈雪燕,听到新闻内说国内口罩紧缺,当即决定不带礼品回国。
跑遍周围的超市和药店,买到了5800只口罩,为了节省运输空间,她把口罩的外包装盒一个个拆掉,腾空了行李箱来装堆积如山的口罩
全拆完后,她累得腰酸背疼,回国后,一部分口罩捐到了医院,另一部分免费发放给了孕妇及路人。
然后她又投入到工作当中,她也是一名医护人员,她说:她懂得疫情来时,医疗物资比她的随身物品重要。
你就是一束光,冲破黑暗,你就是一束电,照亮身边每个人。
08.疫区摆渡人
50岁的司机李洁成了“医护专车”首批司机中的一位,奔赴前线。
当全国甚至全世界都在弛援中国,面对这场无声无息战斗中,为了保证医护人员的出行,这些志愿者走在了疫区的最前沿。
他们一天最多接送了8位医护人员,却被医护人员所感动。
因为出门早,回去晚,医护人员特意为他们带来牛奶、面包,送他们口罩、酒精。
虽然医护人员因为忙、累,上车后大多话不多,但只要能为他们尽一点力量,这些摆渡人就心安了。
他们不是不知道危险,只能多洗手、多消毒,打开车窗通风。
每天与病毒接触,最容易感染疫情,他们知晓病毒的厉害,但依旧无畏,无悔。
自从参加志愿者车队起,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他们就无缘再抱自己的孩子,连房间都不敢进,即便孩子要求抱,也不能。
他们看不清对方的脸,但那上下车的一个点头,一个眼神,一声嘱咐,都是彼此间的鼓舞。
有你们这群疫区摆渡人,在这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我们没有理由退缩!
你们是战“疫”前线的摆渡人,亦是精神之摆渡人!
09.不能让冲在最前面的人,连个饭都吃不上
武汉盘龙城90后的一个小餐饮,24小时为一线医护人员送餐。
经营餐饮的是一对小夫妻,除了两人,他们还叫上五六个亲人连轴转,武汉很多家医院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一份盒饭也送,为的就是不让医护人员寒心,能吃上热乎的饭菜。
疫情时刻,考验人性。囊萤之光照亮前行之路,知者无畏,是为真勇。
10.十天工期,两座医院,可谓奇迹
1月23日,火神山开工,1月25日,雷神山开建,施工现场机械轰鸣,机器和人不分昼夜,都在和时间赛跑。
十日工期,两座医院,众志成城的希望,直播视频中,全国观众默默的为之加油。
这里是另一战场,参与的建筑都是斗士,保护这座城市,是每个人的信念。
面对疫情,人人有责,10天34000平方米,1000张床位,速度的“硬核”,是无数人的付出。
他们之中有善良的河南大哥:本可以返乡,却放弃了一年只有一次的回家机会,自己打车赶到工地。
也有偷写了“遗嘱”的山东大汉:我来时就写了遗嘱,如果我有个万一,就让我儿子朝武汉方向磕个头就行,不用为我难过。
别人问他为什么,他说:出来就是抱着必死的决定和必胜的信心,疫情不除,我不回家。
哪有什么奇迹:不过是一群普通却又心系国家的老百姓用命在拼!
24小时,2班倒,这批下来,又一批补上,哪里都是床,困极了眯片刻,起来接着干,这就是现场。
这里有四面八方应援而来的无名英雄们,有民工、有电工、有泥瓦匠……
我们不知道他们的是谁,却看到了他们的爱心和冲破黑暗的希望。
不限男女,所以女性劳动者也来了,留下了家中的孩子,不输须眉的在建筑工地上穿梭。
点点火种汇聚到火神山,成为了燎原之火,温暖了我们每个人。
10天10夜,灯火不熄,这些普通的劳动者让我们见到了神迹。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他们是战士,是斗士,长使人性之光不灭。
2020年地狱般的开局不知道还要持续多久,但这些人,每一个都参与到与死神争夺的命运大战中,为之而不懈努力着。
这些默默逆行的英雄们,平凡却又神圣。
而我们这些没有能力付出的人,只能乖乖的待在家中,响应号召,不传谣言,不走动,不传播。
我们深爱着的土地,冰雪终会融体,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这一个冬天可以逾越,暖风回旋,一定可以看到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