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油田推进特色品牌服务

立足油田推进特色品牌服务_第1张图片

机械制造总厂(数字化技术服务处)从事石油机械制造近50年,拥有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OHSM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Ⅰ、II、III类压力容器设计、制造资质及生产许可证,“国家一级计量企业”资质。近年来,该厂围绕“服务油气主业、保障油田装备需求”这一主线,推行“两个延伸”,实施“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以立足长庆油田市场为根本,紧跟油田开发前沿技术,强化与油田专业科研单位的合作,拓展和优化井下工具,以及油气集输一体化装置、加热炉、压力容器等油气装备产品,大力挺进产品下延的油气技术服务市场,构建具有长庆开发先进技术、满足油田需求的装备服务保障体系。

一、实施背景

(一)全面融入油田5000万吨稳产增效目标的迫切需要

长庆油田确立依托技术创新实现5000万吨稳健发展提质增效目标,为机械制造总厂提供了度过市场严冬、实现转型发展的有利条件,紧跟油田公司对装备产品和技术服务所需,发挥自身优势,寻求或拓展发展空间,是该厂生存发展的根基,也是保障员工利益的基础。

(二)企业深化改革、适应市场发展的现实要求

传统制造业依托劳动成本低、材料资源丰富的发展优势,已与当前市场行业发展趋势不相适应。机械制造总厂作为多年从事传统加工制造业的企业,其常规产品市场受到社会企业、集团内企业的双重挤压,“同台竞争”、“同质同价”准则使油田区域市场竞争呈现白热化,使该厂市场经营环境陷入前所未有的困难境地。

(三)企业转型升级、“求生存图发展”的必然选择

作为长庆油田唯一定点机械装备制造单位,其多年秉承的以加工制造为主、保障油田市场需求的经营发展模式,存在着产品技术进步慢,产品常规化,附加值低,产业后续投入乏力、区域单一化,发展后劲不足,经营演变为现金流业务等诸多困难,加快产业产品的转型升级,是该厂“求生存图发展”必须要直面和破解的课题。

二、基本内涵

立足长庆油田市场,及时跟进油田开发前沿技术,实施产品全生命周期保障,延伸服务,推进和不断完善“管理项目化、服务网片化、技术层级化、操作标准化”的油区特色技术服务保障新模式。

实施策略:深化“两个延伸”,做好“产品结构优化”和“产业转型”两篇文章。

两个延伸:机械制造向制造+服务延伸;常规产品向高科技产

品延伸。

产品结构优化:常规产品向数字化产品和个性化产品结构优化。

产业转型:传统加工制造向制造+服务和特色油田服务业务转型。

三、主要做法

(一)管理项目化

按照服务组织专业化、管理项目化的标准,在厂部编制内组建数字化建设项目部,从机构组织、人力、装备等资源方面给予专项优先保证和投入,使其成为油田专职履行专业服务业务的三级单位,并采用项目化管理;结合油田井下工具技术服务和油田撬装集成装置等产品技术服务的成功经验,在运管模式、服务有效运行和目标任务落实等方面,探索和完善符合市场要求的特色服务体系,全面履行服务产业市场的开发与拓展之责。

(二)服务网片化

1、构建“一线”服务网

按照“定点服务”与“基地保障”有机结合的原则。统筹界定明晰西安服务基地与一线服务点功能,确立西安服务基地实施统一管理,突出技术保障;一线服务点承担区域市场开发,突出现场服务的服务构架。即:“533”服务架构,项目部下设五个管理组(生产计划组、综合管理组、市场开发组、机动安全组、技术质量组);个服务部(数字化建设管理部、油田井下工具工程技术服务部、气田井下工具工程技术服务部);三个一线定置服务点(庆城、定边、乌审旗)。从组织架构、人力资源、管理手段等方面全方位落实资源保障。

2、创新“一线”服务模式

围绕油区生产布局现状,实施“贴近用户、靠前指挥、配置科学、服务有效”的运行模式,确立“服务快速应急响应不超4小时,300公里外24小时内到达现场”的“快捷高效”特色服务目标。

(1)“贴近用户”。设立三个服务点,辐射陕、甘、宁、蒙的15个采油厂和5个采气厂用户单位,各服务点分别在油区设立基地,基地具备设备配件存放供应、食宿等基本功能,将业务服务区域分别划片对接,使服务距离从原来西安到作业现场的平均600公里以上缩短到现在的各基地到作业现场平均150公里以内,保障服务便捷。

(2)“靠前指挥”。在庆阳和乌审旗分别设立油田和气田服务一线指挥部,指定项目部领导常驻现场协调,靠前指挥,并通过即时移动通讯平台传递数据信息,整合内部服务日报、周报和现场需求资讯,统一调度人员、车辆和用料,保障服务管理高效。

(3)“配置科学”。根据各服务部承担的工作量和用户实际需求,将项目部11名管理人员、29名技术人员和17名操作人员,2辆指挥车和25辆皮卡及相应服务工具、配件等资源在服务点合理配置,同时基地食堂、住宿、文化活动等生活配套到位,工具材料实施定额储备,确保资源和任务需求一致,提高服务效率。

(4)“服务有效”。丰富完善油区一线建站设点的服务方式,建立切合实际的管理制度体系,推进服务操作标准化,突出人才使用、团队整体作用的发挥,打造了以人为本,协作创新、技术作风过硬的优质服务单元。

(三)技术层级化

紧跟油田开发前沿技术,以“油田发展所需实用技术产品研发制造服务”为方向,推行技术定型化、产品系列化的设计研发思路,实施自主研发与专业化公司、高等院校、研究院所的技术合作,用多层级的技术手段和储备,构筑特色品牌服务的竞争核心。

1、应用推广型技术。与长庆油田设计院、油气工艺研究院开展横向合作,引进油田开发专项成熟技术,针对油田“模块化建设”所需装置产品实施“工厂化制造”,实施桥式同心配水器、有限级套管滑套压裂工具、油气田水力喷射器等井下工具的生产与技术服务合作,全方位加快技术的应用推广。

2、革新升级型技术。围绕油田提质增效工作部署,确立下达厂部重点科研项目计划,落实技术的转化、升级、创新。基于物联网的增压点一体化装置、油气混输螺杆泵、高效自控的冷凝式油气加热炉等产品,以及气井安全丢手接头等井下工具,共计12项新型技术实现提升与突破,实现系列化、模块化制造,满足了油气生产需要。

3、储备研发型技术。全过程、全方位拓宽及深化与油气工艺研究院、西安长庆科技工程公司的合作范围与力度,跟进和主动参与优势技术和产品研发试验,组织开展提前介入技术研究、产品智能化升级超前研究、制造工艺“瓶颈”攻关研究等技术研发工作,积淀可靠的技术发展实力,促进全厂科研质量和水平的提升。

4、信息服务型技术。开展产品微信公众号平台研究,为用户提供设备安装、使用、维护、故障排除等便捷服务技术信息;开展物资到货情况实时查询系统研究,准确、快捷查询物资动态。

(四)操作标准化

注重提高服务效率,创新一线站点服务质量,筑实特色品牌服务,从服务操作标准化抓起,从细化岗位职责入手,实现工作流程化、操作标准化。

1、岗位职责标准化。按服务区域、工作量,确立定岗标准和定员定额,明晰各岗位业务和工作任务,对服务部经理、技术员、操作工等9类17项岗位职责进行再梳理、细化,使内容更符合实际。

2、工作流程系统化。 按照总厂标准化工作规范,结合井下工具现场服务和集成装置售后服务的实际,对售后服务各环节的工作流程、现场服务的操作规程进行系统设计,建立包涵信息传递、材料领用、现场作业等30多项标准化流程,以及用户质量回访和优化培训、服务业务管理流程、岗位工作标准。确立“标杆井”和“标杆队”的现场管理标准。“标杆井”对现场井下工具施工下钻、压裂、起钻等关键环节、压裂资料收集、编制工作实施岗位操作标准化;“标杆队”实施现场服务工作的标准化。

3、工作制度规范化。建立并设计包括《售后服务管理实施细则》、《现场服务管理办法》、《二次分配办法》、《员工年度考评》等各类管理办法29项,使服务管理工作实现按规受控运行。

四、实施效果

(一)服务油气主业能力不断提高。油田公司下达机械制造总厂的年度任务及各项经营考核目标全面落实,实现了新产品及服务格局的建成创效,服务油气主业能力得到增强,总厂地位和作用得到进一步提升,员工队伍素质不断提高,企业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二)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幅增强。产品结构持续完善,服务型制造能力切实增强。数字化抽油机、一体化集成装置、压力容器、加热炉、抽油泵及井下工具等拳头产品有力保障了油气田的装备需求;数字化建设、数字化技术服务、油气田产建防腐、井下工具技术服务等配套服务业务全力助推了“西部大庆”建设。

(三)技术创新创效成果显著。累计获得国家专利39项。数字化抽油机、各类数字化橇的研制投用,改革了油田传统采输方式;与科研单位战略合作、产研融合,积极推进一体化集成装置、井下工具、压力容器等产品的成果转化,满足了油气田发展的需要。

(四)精细管理提质增效成效明显。通过不断深化“两个延伸”,做优做好“产品结构优化”,加快产业产品的转型升级,使三大发展战略落实坚定有力,“四大矛盾”化解措施具体,开源节流、降本增效、精细管理取得良好成效,企业管理效能、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稳步提高。

(五)企业形象声誉进一步提升。近年来,总厂先后荣获中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工业协会“行业信用AAA等级企业”、中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工业协会优秀会员单位、中国石油质量协会“石油工业用户满意企业”、中国石油石化装备制造50强企业、陕西省高新技术企业、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模范职工小家和HSE管理金牌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你可能感兴趣的:(立足油田推进特色品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