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中国国家地理”
上个月#地理君小课堂#结束时
地理君就预告过,因为临近高考
六月份的30个问题的挑选
会比较偏向地理题这类的问题
而且还插入了涉及其他知识点的链接
那么就......
欢迎收看本期地理君小课堂之
超 密 集 知 识 点 特 辑
橙色背景文字为以往相关知识点文章
直接戳链接即可查看
6.01
分水岭两侧的不同水系
因河床坡度、水动力强度不同
而导致侵蚀速度和向源头扩展的速度不同
向源头侵蚀和扩展速度更快的河流
将迫使分水岭向另一侧的水系后退
并把原属另一水系的部分河段
变成自己源头的一部分,这就是河流袭夺
《中国国家地理》2005.02 绘图/范晓
河流袭夺后,夺水的河流称袭夺河
被夺水的河流称被夺河
被夺河的下游因上游改道而源头被截断
称断头河
在发生河流袭夺的地方
河道往往形成突然转弯,称袭夺湾
图为若尔盖地区水系袭夺
在若尔盖地区长江水系是袭夺河,黄河是被夺河
长江与黄河的源头在这相互交错
致使这里堪称研究河流袭夺的最佳地质博物馆
6.02
尼莫点(Point Nemo),正式名称为
海洋难抵极(Oceanic Pole of Inaccessibility)
是地球表面距离陆地最偏远的地点
位于南太平洋中央
48°52.6′S,123°23.6′W之处的海面上
最近的陆块与当地相隔2688千米之遥
尼莫点在1992年由测量工程学家
赫尔沃耶·卢卡泰拉所发现,实施定位之后
以《海底两万里》中的角色尼莫船长命名
离此处最近的有人类活动的地方
那就是距地球表面400千米高空中空间站了
所以这里也成了各国科学家们首选的
航天器坠落点
6.03
云瀑就是瀑布状的地形云
地形云是潮湿气团被谷风、季风、信风等动力
吹送至地形起伏变化的地方
气团抬升、遇冷、凝结,形成云雾
之后云雾顺着风向翻过山岭
由于重力因素跌落,就像瀑布一样
因此将这个景观命名为“云瀑”
云瀑一般发生在地形起伏的地方:
一是山区,二是高原边缘
至于云体为什么会从高处向低处倾泻
首先是地形的原因
云体流经的地形经历了从高到低的一种急剧变化
如云体越过陡峭的山脊线 从上向下倾泻
这种垂直方向的运动主要是受重力的作用
因为下泻的云体温度低、密度大,相对较重
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风的驱动
无论是低温高密气体的聚集
还是其朝某一方向的运动,都需要风的驱动
而且只要条件具备
风催生云,云就转化成云瀑了
6.04
丹霞地貌的演化过程始于红层盆地的抬升
在流水、风化、重力等外动力作用下
沟谷展宽,崖壁崩塌后退,山顶面积缩小
原来的山体逐步退缩成“堡状残峰”或孤立石柱
《中国国家地理》 2018.10 绘图/刘春田
参考戴维斯的侵蚀循环理论,黄进教授在论述丹霞地貌坡面发育规律时将这一演化过程划分为幼年期、壮年期、老年期3个阶段及“回春期”。在此基础上,彭华教授将丹霞进一步划分为青年早期、青年晚期、壮年早期、壮年晚期、老年早期和老年晚期6个阶段,进一步完善了丹霞地貌演化模式。
有关丹霞、雅丹、喀斯特的知识点
地理君其实都有专门写过文章讲解
6.05
长白山天池除接受集水区内部的降水补给之外
还接受地下水补给
大气降水以雪水和雨水的形式补给
地下水以温泉水和裂隙水的形式补给
由于地处东北地区最高的山脉
地下水的补给至少要高于天池水位
我国中东部地区几乎没有能够满足
补给高程要求的高原与山脉
而根据天池泉水δD、δ18O 值贫化的特征
只有青藏高原能够满足补给区降水同位素特征
西藏内流区的河流与湖泊存在强烈的渗漏
水量平衡关系研究证实
西藏高原最大的湖泊纳木错存在渗漏
且西藏高原的平均海拔为5000m
符合渗漏水流动所需要的水力梯度要求
(参考连通器原理)
由于在天池周边地区不存在高于天池水位的区域
根据水量平衡与同位素特征可知
只有西藏高原内流区
完全符合天池地下水补给源区的要求
参考文献:江巧宁,陈建生.深循环地下水补给长白山天池的水量平衡分析[J].水资源保护,2015,31(05):7-13.
6.06
首先纠正一个问题,正印度洋偶极子
会导致东非沿海(热带西印度洋)气压偏低
然后关键的原因在于这次是沙漠蝗
联合国粮农组织对沙漠蝗的科普
沙漠蝗繁殖期需要较为繁殖源地
通常是荒漠或荒漠边缘湿润的环境
印度洋偶极子造成的异常偏多降雨
会导致繁殖地土壤湿度增加
有利于蝗虫卵孵化
同时又提供了一些荒漠植物短期生长
提供了大量繁殖的初始食物源
但如果进入大范围传播迁徙出沙漠
那就需要相对干燥的环境了
6.07
渤海海冰属一年期海冰
每年12月为初冰期
1 、2月为冰封期,3月初为融冰期
渤海三个湾:辽东湾、渤海湾和莱州湾
均有冰情出现
辽东湾冰情最重,每年都有大面积固定冰出现
而且其东岸又较西岸为重,原因有三个:
渤海湾冬季盛行西北风,东岸迎风易于海冰堆积、
冬季渤海湾内部海流流向,也促使海冰向东移动、
黄海暖流余脉的影响,导致东岸水温低于西岸
之前还有一个同学问过冰海啸的成因在这里
6.08
龙舟水是华南地区端午节前后的一种自然现象
端午节前后,南方暖湿气流活跃
与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交汇
往往会出现持续大范围的强降水
当龙舟水来时,江河水位迅速上涨
为扒龙舟提供了良好的场地条件
6.09
地震震级是地震释放能量的定量表示
一次地震只能有一个震级
但有四种不同的震级表达方式:
里氏震级,面波震级,体波震级和矩震级
里氏震级
由距离震中100千米处观测点地震仪
记录周期约为1s的面波最大振幅
来确定的地震震级
震级相差1,代表振幅相差10倍
所释出的能量则相差约32倍
矩震级
由地震矩通过
断层剪切模量,断层面面积,断层滑移量求得
地震矩规模能更仔细的描述地震的物理特性
如地层错动的规模和地震的能量等
因此,矩震级已经取代近震震级成为
世界地震学家估算大规模地震时最常用的标度
动图了解泥石流、滑坡、台风等其他自然灾害
6.10
“水龙卷”是发生在海面或江河湖面上的
强对流天气
它是一种强烈的小范围的涡旋
最为显著的特征是从云间延伸至水面的
一条或若干条的快速旋转的水柱,俗称“龙吸水”
“水龙卷”常发生于夏季的雷雨天气时
尤以下午至傍晚最为多见
“水龙卷”通常产生于雷雨云团母体中
在极不稳定天气条件和近地面(海面)
存在强烈的风切变的条件下
由雷雨云团的上升气流造成
“水龙卷”的生存时间通常几分钟至半个小时
一般不超过1小时
6.11
加拉帕戈斯群岛是浩瀚太平洋东部的一片群岛
赤道正好穿越这个群岛
但秘鲁洋流却从寒冷无人的南极海域而来
因此造就了这里“热带中的寒岛”的景象
这里陆地总面积只有近8千平方公里
却有400多种特有动物和200多种特有植物
达尔文曾在加拉帕戈斯群岛停留了1个多月
他发现这里的动物与南美洲动物非常相似
但同时却有自己独特的特征
经过仔细的研究和考察,他提出了大胆的推测:
这里的动物来自南美洲
但在岛上与外界隔绝的生活让这些生物逐渐改变
它们变得更适应岛屿生活
并最终形成了与南美大陆不同的新物种
对于加拉帕戈斯群岛,国际上流行这样的评价:
「它不仅是一个“魔幻之岛”,
更是一面魔幻的镜子。
透过它,我们不但看到了地球的过去,
还能看到地球的未来。」
6.12
在世界所有暖流中
最强大的暖流是“墨西哥湾暖流”
北大西洋暖流又名北大西洋西风漂流
是大西洋北部势力最强的暖流
也是墨西哥湾暖流的延续
中国国家地理 2015.10
说一个与北极航道有关的吧
巴伦支海是北冰洋的边缘海
由于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
巴伦支海南部海水终年不冻
除巴伦支海之外
北极航道只有在夏季才能部分开通
而且航道上会布满浮冰
这就需要借助破冰船的作用
才能保证商船正常通行
上图中的摩尔曼斯克港看到了吗?
之前也有讲过是北极圈的唯一一个不冻港
6.13
马拉开波湖位于委内瑞拉西北部
湖北端经长35千米、宽 3~12千米的水道
与委内瑞拉湾相通
委内瑞拉卡塔通博河注入马拉开波湖处
每年差不多有240个夜晚都会有闪电发生
约有140至160个晚上会发生雷暴
每次雷暴的时间都能持续约10小时左右
甚至被当地人视为天然灯塔
对于这种现象目前有两种猜测:
1.云与沼气的碰撞,从安第斯山脉飘过来的云由于相互冲撞而产生了暴风雨和闪电。此外,马拉开波湖沼泽区中有许多有机物质,这些有机物产生了大量沼气(甲烷),沼气上升到云层后,就会产生放电现象;
2.气候和地形共同加持,委内瑞拉属于热带雨林气候,为雷雨云的孕育提供了基础条件。且马拉开波湖三面环山,中间是盆地,这样的地形条件十分有利于雷雨云的形成。在雷雨云中,暖湿空气与冷空气碰撞在一起,便会产生大量静电荷,因此出现了雷电交加的暴风天气。
6.14
炸弹气旋学名为爆发性温带气旋,一般指
由冷空气结合暖湿气流快速发展而来的温带气旋
它爆发强、发展快、破坏力巨大
会带来强烈的暴风雪和降温,威力如同炸弹
根据NOAA的资料
当中心低压在24小时内下降大于24百帕时
这个气旋即可称为“炸弹气旋”
“炸弹气旋”在西北太平洋、西南太平洋
以及南大西洋地区比较常见
在北半球比在南半球更常见
上图为2018年1月美国GOES-East卫星
拍摄到的东海岸的“炸弹气旋”全貌
6.15
河谷发育的早期阶段以底蚀作用为主
水流下切河谷,趋向于塑造一个平衡剖面
使其适应于河流所流入的海面或湖面
河流所流入的水域的水位面
决定河流水流侵蚀作用的深度
称为侵蚀基准面
侵蚀基准面决定整个河流水系的发育
包括河的主流及其分支的发育
侵蚀基准面的高度并非长期固定不变
地壳的抬升或下降
或气候冷暖变化而导致的冰川范围扩大或缩小
均可造成海平面升高或降低
从而改变侵蚀基准面的高度
6.16
环天顶弧是阳光以一定的角度
照射在云层中的细小冰晶上折射后形成的
它形成于和太阳同一侧接近天顶的位置
并且以不超过四分之一圆周的长度环绕天顶
环天顶弧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大气光学现象
只有在太阳高度角小于 32°时才会出现
它的颜色排列与彩虹相反
上蓝下红,所以也称倒挂彩虹或者微笑彩虹
6.17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死亡谷”中
有一个非常奇特的盆地
在干裂、平坦的土地上,散布着零星的石块
它们每一块身后都拖着一条延伸向远方的轨迹
这片峡谷约在三百万年前形成了最初的轮廓
经历冰河时代后,盆地里积蓄的水成为一片湖
后来气候变得炎热干燥
到了几百万年后的今天,湖水早已干涸
只留下了一层薄薄的泥,覆盖在表面
死亡谷白天温度很高,但由于缺少植被
到了晚上热量散失很快,就会非常冷
偶尔赶上一场大雨,降水会使地面变得湿软
夜间一些地方的地表就会结出一层薄薄的冰
冰层和泥层大大降低了地面的摩擦力
在夜风的驱使下,石头们就像登上了“冰车”
努力向前滑行,开辟出“跑道”
但是到了白天,温度迅速升高
太阳就会毫不留情地夺走“冰车”
让石头停在原地
一切就像没有发生过一样
只有那条痕迹告诉我们,石头真的动过了
6.18
都江堰工程的奥秘主要体现在主体建筑物上:
鱼嘴分水堤、宝瓶口及飞沙堰
《中国国家地理》2003.09 绘图:刘知远
鱼嘴分水堤指的是岷江在冲出山口之后
经鱼嘴分流分成内江和外江
外江为主流,主要用于泄洪
内江水通过宝瓶口引入灌区
平时内江进水六成,外江进水四成
若遇洪水,则比例倒转
六成水排到外江,四成水进入内江;
飞沙堰的作用犹如现代水库的“溢洪道”
雨季时内江的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
多余的水便从飞沙堰自行溢出
旱季时江水水位回落,飞沙堰拦截江水
约束水流通过宝瓶口进入内江
实现灌溉渠道水量稳定
宝瓶口是玉垒山伸向岷江的山脊上凿开的缺口
是人工凿成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
起到节制闸作用
它与飞沙堰相互配合,联合分水
此外,为了观测和控制内江水量
有三个石桩人像立于水中,让人们知道
“枯水(低水位)不淹足,洪水(高水位)不过肩”
还凿制石马置于江心
以此作为每年最小水量时淘滩的标准
以便指导工程维护的时间
6.19
三江源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南部
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
被誉为“中华水塔”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整个三江源地区
生态类型最集中、生态功能最重要、
生态体系最完整的区域
也是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核心保育区
在我国西部生态与环境保护体系中
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该保护区是我国海拔最高、面积第二大、
高原物种多样性最为集中的
超大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也是中国建立的第一个
涵盖多种生态类型的自然保护区群
另外,三江源国家公园将于今年年底前正式设立
6.20
冲积平原是由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平原地貌
在河流的下游水流没有上游般急速
从上游侵蚀了大量泥沙到了下游后
因流速不再足以携带泥沙,泥沙便沉积在下游
著名的冲积平原有亚马逊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等
河流入海时因河口变宽以及受潮流等影响
水流逐渐分散,流速不断下降
所携带的大量泥沙在河口段淤积
而淤积速率大于海洋动力的侵蚀速率
因而在河流入海处逐渐形成扇面状的堆积体
随着堆积体逐渐露出水面,就形成了三角洲
世界上各大河的入海处,大都存在三角洲
如恒河、尼罗河、湄公河、密西西比河等
中国的长江、黄河及珠江入海处
也有面积很大的三角洲
6.21
湟水是黄河的一级支流
湟水谷地由湟水在上游深切后的河流泥沙堆积而成
《中国国家地理》 2006.02 摄影:蔡征
湟水谷地海拔相对较低,热量较为充足
夏季有高山冰川融水,且东南出处缺口接纳水汽
所以夏季降水较多,灌溉水源充足
加上农民长期耕作于此,开辟的耕地多
故而使得湟水谷地成为
青海省乃至青藏高原重要的灌溉农业区
6.22
在温度、水及生物等的影响下
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经常发生崩解和破碎
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岩石碎块或砂粒
这种作用叫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产生的岩石碎块或砂粒大多堆积在原地
根据风化作用的因素和性质可分为三种类型:
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
风力在运动状态下也可以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
进行破坏,称为风力侵蚀作用
侵蚀作用常使被侵蚀掉的物质离开原地
并在原地形成侵蚀地貌,典型的风蚀地貌有:
风蚀蘑菇、风蚀城堡、风湿洼地等
风蚀作用与风化作用两者的区别在于
产生时间:
风蚀作用大多发生在风化作用之后
对岩石的影响:
风化相当于将岩石大块变小块
风蚀一般还指将这些风化后小的变成更小
影响物体的状态:
风化大多为潜移默化的,风蚀则为运动的
伴随状态:
风化后物体还在原地,风蚀一般伴随着搬运
6.23
四川盐源县与云南宁蒗县交界处的泸沽湖
属高原断层溶蚀陷落湖泊
是长江上游干流金沙江支流
泸沽湖地区在大地构造上
属于横断山块断带和康滇台北斜交界地带
形成时期较新
为第四纪中期新构造运动和外力溶蚀作用而形成
6.24
岩溶台地是指山体为石灰岩,顶部相对平缓
四周为陡崖,类似平顶山或桌状山的一种岩溶地貌
这是一种喀斯特景观
却又与广西桂林的峰丛、峰林
这种典型的喀斯特景观有所不同
岩溶台地之间是深切的峡谷
《中国国家地理》2018.09 摄影:向文军
岩溶台地边缘悬挂式洞瀑
是指地下溶洞或暗河中的地下水体
从崖壁上的岩溶洞穴口流出
悬挂于崖壁而形成的瀑布
《中国国家地理》2018.09 绘图/杨金山
这种瀑布形成的关键是地表河流下蚀加强
切穿地下洞穴,洞穴水系汇入河流
地下河的向下溶蚀速度
远远小于地表河流对峡谷下切的侵蚀作用
导致峡谷越来越深,而洞穴被留在绝壁高处
原来在地下溶洞或暗河中水平流动的地下水体
顺着绝壁上的洞穴出口下泻
形成悬挂于绝壁的瀑布
6.25
“水煮黄河”是一种景观
指在较低的水温、气温和较高的湿度的条件下
河面上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
瞬间凝结成小水珠的过程
这时候就会形成雾气笼罩在水面上的现象
2019 年12月30日,内蒙古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库区就曾出现过这样的景观。
这种现象一般发生在早上7:30至9:30之间
这个时间段气温比较低,空气湿度比较大
之后随着太阳的出来
气温随之升高,空气湿度也变小
这时候水面上的雾气就会消失了
与黄河有关的景象还有桃花汛
6.26
狭管效应,又称峡谷效应或颈束效应
是指峡谷地形对气流的影响
当气流由开阔地带流入峡谷时
由于空气质量不能大量堆积
于是加速流过峡谷,风速增大
当流出峡谷时,空气流速又会减缓
在城市中,高大的建筑之间
也会因“狭管效应”产生局地强风现象
通常被称为“狭管风”或“穿堂风”
“狭管效应”的研究为实现风电场的最优选址
为达到最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例如华南最大的高山风电基地,兴安源江风电场
就是利用“狭管效应”而形成建设的
6.27
首先纠正一个错别字,是潟湖
浅水海湾因湾口被淤积的泥沙封闭形成的湖
潟湖与外海完全分离后
如果淡水的注入量大于蒸发量
潟湖的盐度便会降低
但如果无淡水注入或淡水注入量小于蒸发量
潟湖的盐度就会升高
潟湖内部一般风平浪静
因此可以改建为人工港口
我国台湾最大的港口——高雄港
就是潟湖改建的
6.28
第一题,首都是全球最早迎接新年的城市,应该最有可能位于175°附近,差不多是AC,又会受到飓风袭击,且有美丽的的珊瑚与椰林,所以应当位于南太平洋的热带地区,选C。
第二题,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地位于日界线以西地区,迎来第一缕阳光时是当地早晨6点左右,为12区,比北京时间早4个小时,计算可得,北京时间为1~2点左右,选A。
第三题,气温最高月为当地夏季、位于南半球、最高气温在1、2月份,该地位于海洋上,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最高温较陆地错后1个月,选B。
6.29
这个“七彩云”是“虹彩幞状积雨云”
当薄薄的云遮蔽或靠近太阳或月亮时
云中的小液滴引起光的衍射(干涉作用)
白光被分解成红、橙、绿等多种颜色的光
从而形成虹彩云
但其实这种云不一定意味着好天气
大多时候和强对流天气有关
它一般出现在发展旺盛的积雨云云顶
在积雨云诞生的过程中
云会像“烧开水”一样沸腾
顶端会不断的向高空抬升,积雨云抬升过程中
顶部的湿气层也会跟着攀升而形成如丝绸状的薄云
被称为“幞状云”,而就是这层薄云
当太阳光以恰好的角度射入这一团薄云中时
阳光透过这一层薄云中的水滴或冰晶发生色散
最终将薄云染成绚丽奇幻的颜色
6.30
冻土是指温度在0℃以下
并含有冰的各种岩土和土壤
一般可分为短时冻土(数小时、数日以至半月)
季节冻土(半月至数月)
以及多年冻土(数年至数万年以上)
地球上多年冻土、季节冻土和短时冻土区
的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50%
其中多年冻土面积占陆地面积的25%
科研人员1985年在唐古拉山下发现的地下冰层。《中国国家地理》2004.02 摄影:李树德
冻土的分布很广
在1万多年前的最近一次冰期
地球要比现在寒冷许多
大片陆地被冻结起来,形成了规模很广的冻土层
其中有些一直存在至今
即使在盛夏也仅仅只有表面一层会融化
这些寿命不止一年的冻土层叫做多年冻土
而那些只是在冬天结冻,夏天就会融化的冻土
叫做季节冻土
青藏公路途经冻土区
高原冻土对温度的变化十分敏感
道路两旁利用“热棒”保持路基稳定
往期地理君小课堂合集
话题
你还记得高考那年的地理题吗?
留言区见
- END -
编辑 | 尹诗画
图源 | 视觉中国、网络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微信号:dili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