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季谈云

特别声明:本文大块内容来自爱分析的一篇文章《UCloud创始人季昕华:公有云窗口关闭,盈利重点在大数据和AI》。因为该文章标题起的实在太烂(标题党和内容不挨),而且该文章是记者访谈式的。所以我打碎重组,把老季谈到的真知灼见真正给大家直接袒露出来。



(1)市场格局洞察


一、老季谈国际云计算市场的发展节奏


第一个阶段,是云计算替换传统数据中心。


第二个阶段,是客户希望用数据库等中间件。


第三阶段,云计算的商业模式是类似苹果AppStore,第三方的软件产品放在云上,通过我们这个渠道卖给客户。这样就变成平台经济,以前是产品型公司,现在是平台公司。第四阶段是服务超市,咨询服务、运维服务、安全服务都是企业需要的,需要第三方厂商为这些客户提供服务。


第五个阶段我们称为大数据阶段。这里面有个风险,数据是属于用户的,云厂商是不能拿来用的。(这个阶段老季没有谈到点子上,对如何做也是不知道)


第六个阶段,人工智能。(我个人观点:大数据是不能直接变现的,大数据智能作为人工智能引擎训练学习的源源不断的新鲜养料)


为什么AWS可以盈利呢?因为AWS在做一二三六业务,按照我们的理解,第一阶段占60%收入,第二阶段占30%,第三阶段占10%收入(AppStore模式毛利润很高),第六阶段刚开始做。


二、老季谈中国云计算市场的发展节奏


中国云计算市场整体规模还不大,渗透率并不高。


看客户来源,我们把客户分为四种,第一种客户是从无到有,主要是创业者。


第二种是现有客户的争夺。


第三种是从IDC来,有些公司用IDC。那些公司已经购买服务器,要迁移过来不容易,我们把他的物理服务器搬到我们机房,新增部分用云主机实现,旧服务器等淘汰时再做迁移。


第四种是从内网转过来的,比如政府、大型央企,过去都是内网,占60-70%市场份额(敲黑板划重点,这就是中国云计算面临的现状)。我们做私有云,就是发现这些客户迁移过来很难,先用私有云覆盖这部分客户,未来再迁移到公有云。


最大障碍来自于CIO,云计算会替代部分CIO职能;第二个是安全问题,政府规定内部系统不能连公网;第三个是云计算本身成熟问题。


三、老季谈国外厂商


国外厂商在国际市场:微软和Google都会有机会的,Google未来要做AI的,他有数据。微软是生态好,有渠道,有很多合作伙伴。反而AWS未来压力会更大一些,AWS技术不错,但是对未来技术研究没有Google强,在生态上,又不如微软有历史积累。


国外厂商在中国市场:压力很大。第一是政策原因,很多行业都会有限制;第二是本地化研发、支持能力,研发基本都放在美国,像AWS在国内做的也不错,但是研发不够、本地化不够;第三是负责人都是职业管理团队,不是创业者,只能听美国意见做事。


四、老季谈国内厂商

 

国内云计算市场玩家:第一是三大运营商;第二是传统IDC公司,世纪互联等;第三是设备厂商,华为、浪潮等;第四是软件公司,用友、金蝶;第五是互联网公司,BAT;第六是创业公司,很多创业公司都倒下了;第七是外资公司。

 

很多传统IDC厂商也在转型做云服务,对我们影响不会特别大,他们的优势是有良好的客户关系,技术比较薄弱。

 

未来公有云市场,我们觉得互联网公司会有一到两家,华为有可能存留,创业公司可能会有一家,希望是UCloud。


五、老季谈公有云


做公有云有三大门槛,第一是技术门槛,第二是资金门槛,第三是运营门槛。


技术门槛:一个是机房资源和网络资源,这是基础。第二是计算、存储、网络的虚拟化技术能力。第三是内核改造优化技术能力,第四是安全技术能力。


运营门槛:直销能力、渠道打造能力、政府关系能力(拿各种牌照和扶持资金)、运营商关系能力(方便网络接入和拿低价网络带宽)。


既然私有云市场目前要比公有云大很多,为什么这些公司都试图去做公有云?老季是这个观点:两个原因,第一个公有云业务对他技术体系帮助很大,不断用客户做磨练;第二个是做公有云业务对提升公司品牌有很大帮助,更容易获得客户信任。(哈哈哈,老季真的说实话了)


六、老季谈私有云


政府不太接受公有云。金融行业会把互联网相关业务放在公有云,内部再建私有云。我们有个合资公司UMCloud,专门做私有云,所以现在主打混合云模式。


不考虑人力成本的情况下,服务器规模要在两万台以上,自建更合算。


(2)UCloud该怎么做


一、老季谈UCloud自己家底现状(不能脱离自己手里的资源)


现在有600多人,其中研发人员一半以上,分为技术研发和新技术研发。销售有100多人;技术支持(此处应该是老季提到的咨询解决方案),也就是架构师,大概有40-50人,运维团队几十人,剩下是职能、市场等支撑部门。


现在有五万多家客户,数量比阿里云小很多,但我们不接个人客户,不服务个人站长。(严重同意。做公有云私有云都必须做中型中大型大型企业,这是企业服务市场的特点。爱谁谁去服务那些长尾,反正我不服务)


研发成本比较高,研发占35%,服务器设备占20%(服务器设备摊销是四年折旧周期),还有一部分是网络带宽,会占到30%左右。


二、老季的战略布局


和Mirantis合资成立UMCloud专门做私有云业务,投资Docker服务商数人云。这对于一家创业公司来说非常不容易。而且这两招布局的相当好:私有云要求的团队、流程、财务结构,和公有云非常不一样,必须分开运作(我现在还看到有些脑裂公司还在混在一家工作)。另外,老季自己不做Docker产品,投资专业的Docker厂商,因为Docker和云主机并不是互相替代技术(虽然很多人都觉得是互相替代技术)。Docker其实属于PaaS,并且属于DevOps,这两个东西在中国都比较难大规模收入。


三、老季抓风口


2012-2013年,我们主打游戏,

2013-2014年是在线教育和O2O(虽然后来都扑街了),

2015-2016年是互联网金融、直播等泛娱乐,

而2016-2017年,将是企业服务和人工智能。


老季把每个点都踩中了(很奇怪老季为啥没去跟智能硬件云的风?可能跟了,只不过智能硬件后来都扑街了,老季不好意思说)。


想起老季在2016年Q1把数据备份、分库分表数据库中间件这两个产品热点也都抓住了。


四、老季谈怎么切入传统行业(果然是相声界里唱歌最好的,果然跨界创新才是下一代企业的主流创新路径)


2017年,老季要跟进传统企业服务,但传统企业都很难进,如果自己进入会非常难,更多要找合作伙伴。老季举了一个行业例子是医疗。


老季说2017年产品要跟进人工智能和大数据。

就拿老季举的医疗行业(我正好也做过医疗行业软件4年比较了解):医疗行业需要的人工智能是医疗影像资料的对比(类似人工智能图片识别),医疗行业需要的大数据是医疗影像资料的传输访问、存储,结合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和大数据处理,还需要医疗影像资料的打标签和影像资料搜索。


老季谈怎么切入传统行业,老季的想法不是服务传统企业(那是传统IT特别擅长的游戏玩法),老季的想法是传统企业和互联网的结合(这就又回到了自己的优势领地)。


老季举了几个例子:加上互联网通信模块把人和设备连在一起;让监测结果发送到微信;通过互联网做电子商务把中间环节去掉;通过互联网进行C2M定制;通过互联网实现共享租赁经济;不同来源的数据汇集到云端进行大数据指数发布。


老季举的这几个例子都非常准确,把智能硬件、大数据(指数是大数据最牛的应用场景,比用户画像、精准营销、可视化还要牛)、电子商务零售、共享租赁服务、C2M智能制造这几个主流业务都包含了。


老季对传统行业客户获取采取的策略是:更多是直销,以咨询模式来做。我也是这个思路,我多次也说过:一定要搞合作伙伴生态、一定要让合作伙伴成功、一定要做解决方案真正直接解决业务问题。


这虽然会很重,但客户黏性很强。我们提供是标准化产品加上咨询服务,不开发具体应用(由合作伙伴提供)。我们会形成行业标杆案例,总结出标准化产品。


五、老季谈核心技术布局


关于定制硬件设备:目前国内大部分公司都是靠规模来降价的,但有个趋势是特别明显,AWS、Google都开始做定制化服务器,定制化网络设备。规模大了,如果一次性购买量超过几万台,比如两万台以上,定制化就有优势。现在有个模式是用ARM芯片替代X86芯片,但还仅限某些场景。如果能把X86芯片全部换掉,价格又会下降很多


关于云安全产品和服务:现阶段我们很愿意与安全公司合作,但未来大部分安全业务都会是自己做的。因为云服务关键是实施和运营,如果用安全厂商的产品,我们来做运营是不行的,这是核心问题。


仔细想想,这两个还真是未来IaaS云计算厂商挤出更多毛利润的核心,没有第三个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老季谈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