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解读:在上海,创业者真的不受待见吗?

转载自:http://mt.sohu.com/20160622/n455756109.shtml


文章来源:寻找中国创客 xjbmaker

  6月12日,上海市统计局公布的调查显示,过半被调查的在职市民有创业梦想,而且超过两成已在实施。

  这一数据饶有意味。在一线城市中,上海的创业氛围一直被人诟病不够浓厚,上海的创业者,也往往不在舞台中心。

  事实究竟如何?寻找中国创客(ID:xjbmaker)联合“清科私募通”,对上海、杭州两地的投资人、创业项目进行了全面比对。

  我们发现:尽管上海市民创业热情高涨,但上海本土创投机构仍打算把大部分“粮草弹药”放在外地,而上海公司的单轮融资能力也比不上杭州。

  熊猫资本合伙人毛圣博认为,由于缺乏超级大公司,上海的创投机构不愿在上海过多下注,上海创业公司没法从大公司挖到优质人才不得不搬到北京,而上海本地创业氛围不浓,白领辞去工作的机会成本很高,全国最高的生活成本也使得草根创业者很难生活。

  另外,上海更早与国际接轨,政策很规范,民众很规矩;但百亿美金级公司一开始都需要野蛮生长,甚至对现有规则产生颠覆性影响(比如专车),这些公司在上海不可能做大。

  上海人不爱创业?不对!

  今年3月,寻找中国创客发表了《马云熊晓鸽各有大动作 ,杭州会取代上海吗?》,里面提到:上海多为国际资本,讲究规则、秩序,这与上海的“海派”风格相适应。

  一位上海本地的创业者透露,上海的投资人非常注重财务回报,能不能赚钱是首要的,这导致他们更喜欢一些能快速带来回报的小生意,对互联网、TMT并不太感兴趣。

  上海创业圈一直有个不成文的说法:开埠以来,“洋买办”文化挥之不去,人们宁去世界500强企业当高级白领,也不愿意在车库里、在小办公间、在创业园,当一个“有了今天没明天”CEO。

  这个结论似乎不大立得住脚。12日,上海市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调查得知,53.7%的在职市民有创业梦想,其中,20.6%的人已在实施,33.1%的人未实施。

  从年龄看,青年在职市民中,59.6%有创业想法,18.2%已在实施。从收入看,较高收入在职市民64.3%有创业想法,37.4%已在实施。这显示出,青年人教其他年龄段更多地有创业想法;较高收入者教其他收入人群更多地有创业想法和行为。

  市民有创业意愿,而上海市政府,事实上也在想办法刺激创业,关于户口,上海市专门规定:对通过市场主体评价且符合一定条件的创业人才、创业投资管理运营人才、企业科技和技能人才、创新创业中介服务人才,居住证转办户口年限由7年缩短为2至5年。

  资本流向:超八成上海创投本地机构未投本地项目

  下有民众潜力,上有政策扶持,但上海创投的市场行情如何呢?

  可以拿同为长三角主要城市的上海、杭州两地作比较。

  首先,作为中国“金融之都”,上海本地创投机构(就PE、VC、天使投资机构,以下统称“创投机构”)而言,上海有多达2039 家,而杭州有 522 家,上海创投机构数是杭州的近4倍。

  但让人意外的是,从投资策略上(至少是这么对外宣称的),在超过2000家创投机构中,宣称投资本地的仅有359家,占比不到20%。在投向外地的上海创投机构中,投资北京的最多(239家),其次分别为深圳(116 家)、杭州(92 家),广州(62 家)。

  数据解读:在上海,创业者真的不受待见吗?_第1张图片

  毛圣博分析认为,归根结底,还是上海缺乏超级大公司。比如,有的基金地域性很强,杭州的基金只投阿里系,深圳的基金只投华为系,但上海一个“系”都没有。

  长期以来,上海被定位为“国际金融港”,打工氛围很浓,不像北京底层创业者那样揭竿而起,或者“海龟”一留学回国就创业。就算有白领、公务员下海创业,绝大多数干的是小生意(比如咖啡馆、外贸公司等),也许活得挺滋润,但成不了伟大公司,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客”。而创投机构并不在乎创业者死不死,在乎的是能不能做大,带给机构成百上千倍的回报。

  上海的大公司之问,能在独角兽身上找到答案吗?

  投资机构这边,上海完胜杭州;创业项目呢?

  寻找中国创客(ID:xjbmaker)从单轮融资额出发,在上海、杭州两地分别选取IT、互联网、互联网金融、无线互联网服务、娱乐与休闲等5个行业,每个行业选取单轮融资额前10名,进行比对,发现杭州公司的融资能力全面“碾压”上海。

  杭州前10大融资事件中,超级巨头阿里巴巴独占5个,单轮融资额分别为39亿美元(第一位)、16亿美元(第二位)、2.25亿美元(第四位)、1.02亿美元(第八位),而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蚂蚁金服获得单轮融资9亿元人民币,排在第七位。后来与滴滴合并的快的也很抢眼,三轮融资分别为6亿美金(第三位)、1亿美金(并列第10位)、1亿美金(并列第12位)。

  数据解读:在上海,创业者真的不受待见吗?_第2张图片

  数据解读:在上海,创业者真的不受待见吗?_第3张图片

  杭州挤进单轮融资额十强的,还有3家独角兽公司(估值10亿美金以上),分别是蘑菇街(融资额2亿美金,第5位)、挂号网(后更名为微医集团)(融资额1.02亿美金,第9位)、贝贝网(融资额1亿美金,并列第10位)。

  上海前10大融资事件分散在9家公司,分别为大众点评、携程、陆金所、巨人网络、百姓网、聚力传媒PPTV、某互联网金融公司(投资机构为鼎晖投资,项目未公开)、点融网、东方财富。仅PPTV一家两次跻身十强,但单轮融资额并不靠前,分别为2.5亿美元(第6名)、1.7亿美元(第10名)。PPTV被苏宁并购之后,业绩也并不理想。

  上海单轮融资额最高的大众点评,融资额也在8亿美元,大众点评与美团合并前,估值在100亿美金以内,与市值上千亿的阿里巴巴不在一个量级上。“上海为什么出不了阿里巴巴?”这是困扰上海多年的“大公司之问”。

  有一个好消息是,上海的独角兽公司多于杭州,这为培育大公司奠定了契机。

  根据艾瑞咨询发布了《中国独角兽企业估值榜TOP200》,上海的独角兽公司就有9家:陆金所(100亿美元,当时估值,下同),众安保险(83.3亿美元)、大众点评(40.5亿美元)、爱屋及乌(12亿美元)、信而富(10亿元)、返利网(10亿美元)、丽人丽妆(10亿美元)、饿了么(10亿美元)、洋码头(10亿美元)。

  然而,毛圣博对这些上海独角兽公司成为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的首字母)那样的超级大公司,并不乐观。

  他认为,大部分公司处于BAT已入场的“红海”行业,而百亿美金级公司也不是创业公司,而是一出生就有“富爸爸”的公司(如陆金所、众安保险),一出来就估值很高,让大多数投资人望而却步。

  市民热情、政府助力,金融之都还能激发出创业的热情吗?

  上海的问题并不复杂,富爸爸多固然是资本优势,但金融资本的繁荣,反而挤压了中小创业者的空间,也使得上海的创业冒险精神要少于其他一线城市。

  但此前,有个新闻让人震惊,说的是上海市崇明县有多达112家企业报名了某项全国性的创业创新大赛。

  崇明是上海唯一的农业县,之前可是连工业企业都没有的地方,一下子就成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明星”了。

  寻找中国创客(ID:xjbmaker)从“清科私募通”数据库检索发现,崇明县还真是被人小瞧了,有这么多创业公司:包括险峰华兴投资的视频社交平台“可见koolew”,真格基金等投资的徐达内“新榜”,IDG等投资的互联网美发平台“南瓜车”,等等。创业观察家毛圣博说,这些公司只是注册在崇明县,绝大部分都在上海市区办公。

  多位上海本地人士透露,崇明作为上海加快建设的生态岛,享受了较高的返税政策。比如:2013年,崇明县财政就支出了扶持科技创新企业经费的返税款400万元,扶持文化传媒企业经费的返税款233.54万元,而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1500万元中主要部分也是扶持商业服务业企业的返税款。

  这一事例说明了什么?首先,上海市民的创业热情,绝非很多人断言的那样“低迷”;其次,上海市政府正在加大力量鼓励创新创业,尤其是以崇明这样的“落后”区域,更需要创业为驱动力。

  我们可以断言,上海不会一直是创业创新的洼地,一个拥有两千多家投资机构的城市,其潜藏的活力不容小觑。

  而民众的热情、政府的助推,能否在上海重新掀起一个资本冒险和创业创新的高潮?

  6月28日,寻找中国创客论坛将走进上海。

  我们邀请了赛富亚洲阎焱、光速中国宓群、GGV李宏玮、红杉资本王恺、复星昆仲金华龙、云启资本毛丞宇、紫辉创投郑刚、蚂蚁达客程雁宾、苏宁金融戴枫、众安保险吴逖、洋码头曾碧波、贝贝网柯尊尧、爱鲜蜂张赢、融360叶大清、买单侠胡丹、量化派周灏、找钢网王东、冰鉴科技顾凌云、群星金融姚猛、映客奉佑生....

  地标上海,坐而论道。我们将一起证明,偶像并未走入黄昏,新的英雄正在崛起。我们在这里,与你一起逆转未来。(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获得论坛门票)

  数据说明除非特别说明,数据更新截至2016年6月6日。

  行业范围:IT、互联网、无线互联网服务、娱乐与休闲(动漫、其他娱乐与休闲)、互联网金融。本文行业划分依据为清科私募通数据库,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有所差异。

  时间范围:除非特殊注明时间段,均为有统计数据以来的累计时间。

  一个机构有可能多个投资策略目的地。

  一个投资事件由多个机构投资的,按照1个条目计算。

  数据库个别字段因条目的样本量少,有可能因为单笔投融资与平均值偏离极大,对平均值带来明显影响。

  文/梁嘉琳

  制图/张琬茜

  编辑/胡涵、闫妍

  数据来源:清科私募通(除特别标明外)


你可能感兴趣的:(「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