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一场大梦

世界只有一个宇宙,被牛顿发现了……

——《机械世界》

只是因为高中时代特别喜欢物理和数学,所以才想看这本书。但是对17世纪的好奇也驱使我去了解那个年代的精彩和狂热……

一只好奇为什么中世纪被称为“黑暗的中世纪”,也一直渴慕一窥文艺复兴时期的灿烂和辉煌,但我了解的真的是不多,一星半点连不成线。所以这本书的读后感,我只能说我浅薄的感受。

书本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描绘17世纪的“世界末日”,那是鼠疫蔓延肆意吞噬生命的黑暗,也是伦敦大火烧毁希望的绝望。我觉得人们生活在黑暗中,是因为人类看不懂这个生活着的世界,带着蒙昧的无知和恐惧。无论是科技还是医学,那个时候如盲人摸象般难有进展。古希腊的需要在一一被验证,出色的科学家也认为治疗白内障的最好方式就是将干燥的人类粪便吹入病人的眼睛。那像是一个混乱的世界,人们寻求通往光明的大门,但总是打开一扇又一扇假窗……

第二部分是“希望与怪兽”,这个时期出现了很多拿着火把的勇敢者。开普勒、伽利略、牛顿、胡克等,那些在我们高中物理或数学中出现过的名字都在这个时期涌现。他们就像爱玩魔方的孩子,拆开了一个又一个的惊喜,他们或许得到了很高的荣誉,但数学和天文于平民大众而言终究是遥远的。他们也像因为玩具而打架的小男孩,牛顿和莱布尼茨的争吵,还有胡克的怪脾气,让这些在教科书严肃的“老学究”也多了几分可爱。这些人或许没有掀开吊在门口遮住光明的门帘,但他们找到的去那里的路。

第三部分是“曙光乍现”,望远镜和显微镜让人类发现了另外的两个不同于人类的世界。世界变得无限大,也变得无线小。而人类面对浩瀚的宇宙开始变得迷茫,上帝的存在得到了质疑。即便牛顿一生都在试图解释上帝存在的意义,但他的所有发现似乎都在无意的证明上帝像是宇宙的傀儡。

看这本书我总是想起《三体》中的“射手假说”:

有一名神枪手,在一个靶子上每隔十厘米打一个洞。设想这个靶子的平面上生活着一种二维智能生物,它们中的科学家在对自己的宇宙进行观察后,发现了一个伟大的定律:“宇宙每隔十厘米,必然会有一个洞。”它们把这个神枪手一时兴起的随意行为,看成了自己宇宙中的铁律。

牛顿是毋庸置疑的天才,他的发现也是伟大的。但他的微积分和力学定律似乎在量子年前就失去了颜色。面对浩瀚的宇宙人类太渺小了,人类的文明真的有意义吗?

我觉得牛顿和笛卡尔他们的伟大在于他的思维总是可以跳出固有的模式。笛卡尔的曲线图把运动抽象化,牛顿的微积分利用了极限和无线的抽象概念。我想起说罗胖说过16、17世纪的医生喜欢用放血为病人治病,或者上述用粪便治疗白内障的事例,那个世纪的人不知道微生物和现在医学的掌握的窥视人体构造的技术,所以他们治疗疾病的方法在当时很先进但现在我们看来却很荒诞。我只是想表达,人在未知面前真的很无力,也很微弱。

我羡慕这些人,他们专注于自己的兴趣,一生只为探寻生命的意义和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的本源。人的一生有好多选择,或许宇宙中有更高阶的生命形态,而我们的一生和文明就像“射手假说”中的二维智能生物,对他们而言毫无意义,或许在时间终点这些文明对我们自己本身也毫无意义。那么,为什么还要纠结如何去生活呢?按自己想要的生活去过活吧!

书中有个科学家始终怀疑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场梦,如果真的是梦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世事一场大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