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营销就是一场情绪操纵游戏吗?

昨天开始,一篇《在这个从小躺赢到大的女人面前,杨超越真的不算锦鲤......》在朋友圈刷屏。

其作者悉数二十多年人生中的那些堪称运气爆棚的经历,营造出一种自己真的是“躺赢”到现在的感觉,最后还特意在评论区挑了几个“还愿”的置顶。

这些经历看下来真是羡煞旁人,但是却没有任何佐证和配图。借信小呆锦鲤之势,在微信聊天头像截图外加P了张自己的锦鲤照片,引起了朋友圈疯狂转发。

如果这篇文章是集合两个热点,在操纵人羡慕嫉妒恨的心理,那么一些扒它的号,是不是在操纵人“被欺骗愤怒”的心理呢?(见:《坚持新闻理想40年,比不过营销号编个锦鲤故事半天》)扒完刷屏的这篇文章故事造假,再控诉其所属公众号的抄袭现象,一边自己却对跟进的扒文标题进行二次原创;一边控诉营销号今天《为国效力40年,比不过anglababy发呆一天》,明天《官宣:赵丽颖列传》,一边蹭营销号的《躺赢》热,还给自己扣上了“坚持新闻理想”的高帽。

新媒体发展至今,新媒体内容营销就是一场又一场浮夸浅薄的情绪操纵游戏,而非优质内容的层层比拼。从流量都往情绪方向而非内容方向流动,可以看出人们对内容不挑剔,放弃独立思考,加之情绪防线低到几乎没有,轻轻一拨动就能被轻松操控。

指望用户对内容有自己的把控,能够独立思考是不是一种奢望?那优质内容缺乏流量流入,要怎么生存?激励降低,再生产的动力缺失了怎么办?挤压优质内容生存空间的情绪营销游戏,也在一点点将用户的理性蚕食殆尽。

你可能感兴趣的:(新媒体营销就是一场情绪操纵游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