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遇双桥

永安桥

图文 | 王學藝

很多的地名叫双桥。但人们提起双桥,有些阅历的脑海即刻会浮现周庄。周庄赋予了双桥这两个字无限韵味儿,双桥让周庄誉满天下。

周庄之行是苏杭旅途的突发奇想,提前没做任何丁点儿攻略。苏州诚品书店出来已是深暮,朋友说周庄吧,旋即借夜色直奔周庄而去。

早闻周庄是江南水乡的杰出代表,小桥流水,亭台楼榭,还有那摇啊、摇啊、摇到外婆桥的船儿。烟雨江南,驾船人蓑笠于身,木船装满青菜橘橙,穿梭座座圆拱石板桥。船桨划破宁静的水面,圈圈涟漪荡漾着扩散岸边,那屋舍倒影眨眼被搅成淡淡水彩。此刻,桨声灯影里的水乡更别有一番醉人风情了。

这是我意识想象里的江南水乡,也是挥之不去的情怀向往。

“你这样的男子是江南女子的喜欢。”走过夜色流水的小桥,沿着停泊乌篷船的水路,追随客栈老板娘的脚步。人家这样的话不知是刻意奉承,还是不经意的真心。没多言几句的我迷惑何以给人如此感觉。既吓我一跳,又如窗棂倒映水里的灯火,微醺着我初来乍到的神经。

清晨,太阳尽情洒在周庄错落有致的屋脊瓦舍上。天没有一丝风,苏杭民居特有的白色山墙被暖红色阳光铺满,清润而不刺眼。相较北方房屋,南方的瓦片显得有些随意,但烟雨浸润之斑驳韵味儿尽显。

出客栈顺着水,跨着桥,漫无目地溜达着。穿过一处邻水亭廊不由眼前一亮。

平日有摄影的爱好,对光影构图有着天然的敏锐。和洵光线倾泻居水人家斑驳墙面,韵致小木窗上,小屋依偎在大屋身上,若孩子在母亲怀抱尽享冬日暖阳。临水屋角巴掌大的三角空地,扎着腿肚高的篱笆墙,入水那条石缝隙挤着青苔。小段绳子上搭着两块抹布,瓦罐竹萝,水壶煤炉,水乡生活赫然在目。

透过屋角的曲折,一座拱桥在树掩水影里若隐若现。

要说周庄的桥还真有些特点,有些旅游区多为水泥材质模仿的拱桥,纵然仿得再古,也有那个样子,而无那个味道儿。

但周庄的桥不同,那原汁原味感,让人仿佛踏回那个船悠桨荡的时光。也许人家就是上古的原貌,没有后天刻意的矫揉造作,要不怎能摘取江南第一水乡。

这石条叠出的桥,最特别是栏杆依势随意搭摆着石条,远看脚脖子那么高,不知是绊脚的还是拦人的?

太阳光打在桥侧面,拱形倒映的圆衬托着绿水,显得黑白分明。近景的老屋,中景的老石板拱桥,远景的绿树掩映。一切都让江南不止于小桥流水,还有不尽的诗意和远方。

摇啊摇

呀!它不就是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吗?画里的一切都无需想象附加,无需虑及用何种色彩表达。多一笔累赘,少一笔缺憾。

在这幅完美而真实的画面前,一个人,一壶香茗,一包茴香豆。一定会让多少男女为之倾倒。忘却时光流逝,不见世间熙攘,只听身心归一,只醉流水小桥。

踏得桥才明白,那膝盖高的石板栏杆是供路人歇息用的。你说,上古的江南百姓都多么有诗意,连工匠造桥,都考虑到可坐到桥面水中央发呆,尽揽诗意人生情怀,看来江南才子之地真非浪得虚名。

过完桥才知道刚驻足走过的地方,还有一拱桥,只顾醉心这个桥竟不知还有那个桥。况且,望过去的那个桥又别有洞天。栏杆完全是石头封闭雕凿,实用美观。也许是历史烟云的洗礼,看起来那座桥线条分明,柔和苍劲。

桥洞倒映与远处树影恰成半月状亮水带,一条小船由远及近划近月弯,一幅动静结合的陶醉画面。一切都好像是特意等待着我的到来。

双拱的石板桥,温润明媚的阳光,悠然摆渡的乌篷船。这不是一碗江南黑釉白底的陈年黄酒又是什么?

一波旅游团队走来,模糊听见导游说,这里称什么双桥,曾被什么画家画到了联合国。

后悉七八十年代,一个叫陈逸飞的画家在此月余,创作了《故乡的回忆——双桥》,让周庄蜚声中外。从此,双桥成就了陈逸飞,陈逸飞成就了周庄。

对于一个不懂油画的人,看人家这幅名作,除了岸基石条那雕塑感,远处氤氲的屋墙外,余其还真看不出比我拍的双桥出色。他灰暗的天空基调,相较我片子的明快让人压抑。他构图偏正相较我的前景衬托,焦点居中,显得有些别扭。

大言不惭,老王卖瓜。不过向大师看齐,比对差距也是一种学习,名不见经传的无名小卒挑战一下巨匠,也勇气可嘉嘛,谁规定了不能长江后浪推前浪?不过,这两幅照片还真在摄影大赛里拔得了头筹。

我庆幸周庄的赋予,我没刻意光影的到来,我没苦寻影像的重叠,我更没矫揉造作的布局。一切都是自然的,自然行至此处,自然拍下双桥,自然听见导游说这是名家名画的原型。

我庆幸有点儿名家的审美,喜欢文字的人竟也有油画大师的情趣。让影像遭遇了这唯美时分,并得到专业组织的高度认可。

偶遇双桥,打开了我走向艺术世界的一扇门窗。

世德桥

你可能感兴趣的:(偶遇双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