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钟读完《错不在我》

十分钟读完《错不在我》_第1张图片

书名:《错不在我》
作者:卡罗尔·塔夫里斯, 艾略特·阿伦森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 2014-1-1
ISBN: 978-7-508-64262-8
购买链接: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5788948/

作者简介:

卡罗尔·塔夫里斯(Carol Tavris,1944年9月14日-),社会心理学家,男女平等主义者。她为《洛杉矶时报》、《纽约时报》、《科学美国人》和其他一些出版物撰写心理学专栏文章。

艾略特·阿伦森(Elliot Aronson,1932年1月9日-),当今世界最杰出的社会心理学家之一,全球销量突破千万册的《社会性动物》作者。他被同时代的人推选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100位心理学家之一”,也是唯一一位获得由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写作、教学和研究3个最高奖项的心理学家。

推荐语

这本书回答了以下三个问题。

1.我们为什么会认为错不在我?
犯错后,我们的大脑是很不爽的(因为产生了认知失调),会不假思索地为自己辩护,而且大脑还很善长这个事(利用证实偏差),甚至还能改写记忆,于是我们看不到自己的错误,觉得死不认错的都是别人。

2.为错误进行自我辩护有什么坏处?
面对误诊还有冤假错案,从业人员进行自我辩护而不改正错误。面对婚姻生活中的矛盾,夫妻双方进行自我辩护从而导致婚姻不幸。国家关系中政治领导人的自我辩护会让事态升级,甚至导致灾难。

3.如何认识到错误并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要保持开放的心态,要保持真诚,要知道认知失调以及证实偏差的存在,这样才能够更容易看到错误,从错误中学习,进而成长。

第一章 认知失调是自我辩护的原动力

只要某个人同时拥有两种不一致的认知,就会出现认知失调的状态。“吸烟会置我与死地”与“我习惯每天抽两包烟”就会产生一种认知冲突。为解决这种认知冲突,你会为自己的行为进行辩护,要么让自己相信吸烟的危害并不大,要么让自己相信承担吸烟的风险是值得的,例如:吸烟能帮我减轻压力,有个抽烟的英国老太太活了一百岁呢。

证实偏差的存在,让我们总能找到理由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如果新信息和自己观点一致,我们会认为它是合理的,若和自己的观点不一致,我们会认为它是偏颇的。即使读到与自己观点相反的信息,人们也会更加相信自己是正确的。一项试验中,研究者让赞成死刑和反对死刑的人,同时阅读两篇对于死刑意见相反的文章,然而参与者的态度并没有因此而有所改变,他们会牢记文章中证实自己看法的观点,更加坚持原来的态度。

人们在做出了错误的选择后会产生偏见,选择的不可逆转性越高,人们越是确信之前的选择是正确的。例如,赛马场里,下了赌注的人比那些正要去下注的人对自己所选马匹获胜的把握更大。某种选择所付出的时间金钱越大,结果越是难以改变,失调就越大,为减少失调而去夸大选择所做的有利方面的需求就越大。所以当需要做出重大决策时,不要去咨询刚做出这种决策的人,他会极力让你相信这样做是正确的,而应该去咨询那些正在搜信息仍未拿定主意的人。

在选择之前人们的立场是不定的,犹如站在金字塔顶端,但是一旦做出选择,自我辩护和证实偏差就会让我们一步步滑落到底部,站到了塔基的两端,犹豫不决变为确定无疑。第一步的行动往往是模棱两可的,不是黑与白,而是灰色,但是选择后一次次的辩护与行动会导致我们远离最初的意愿和准则。

第二章 傲慢与偏见,以及其他盲点

像鱼儿觉察不到水一样,人类难以觉察到自己的盲点。我们能够看到别人的偏见,但是却很难看到自己的。因为人们倾向于相信,我持有的想法一定是理性的,否则我不会持有这些看法,于是我们无法看到那些能够帮助我们反省自身行为和信念的重要事件和信息。例如,巴以冲突中,双方都认为自己是客观的而对方是持有偏见的。

接受惠赠,就会产生回馈的意愿。医药代表的小礼物可能会导致医生随后在处方中增加该药品的使用。制药厂资助研究者对新药进行研究,对于模糊不清的结果,研究者倾向于做出有利于公司的解释,同时确信自己没有收到资助公司的影响。

每个人都会存在思维的盲点,所以生活中需要有唱反调的人,需要一些能够在我们偏离现实太远时及时将我们拉回来的批评者,以确保我们看到的世界不是我们自身愿望和信念的歪曲反映。

第三章 记忆:自我辩护的历史记录者

大部分人都会非常自信他们的记忆精确反映了事实,然而并非如此,我们的记忆会根据我们的需求去歪曲,重构甚至是彻底的忘却。

我们会微调我们的记忆,使其更符合现在的情景,从而为我们的行为或者想法辩护,所以人们会在回忆时不自觉地修改记忆。例如,人们记得自己所做的善事比实际做过的多,他们记忆中自己孩子走路、说话的时间也比实际情况早。还有不少人将自己的经历在记忆中变得比实际情况更差,从而感到自己目前的状态更好。这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我们每个人都会感到自己改变了许多,而我们的朋友,敌人和爱人却依然如故。

我们会产生错误的记忆,记得一些从来没发生过的事情。例如:不少人声称遇见了外星人,甚至记得生动的细节。研究表明,这通常是睡眠不足,身体疲劳,精神抑郁等导致出现了睡眠瘫痪或是醒梦。当事人对这个科学概念并不了解,反倒是从媒体上了解过大量关于外星人绑架的例子,太熟悉了,也就相信了,然后只寻找支持他们的报道,拒绝任何不一致的解释,然后內化错误的记忆,导致记忆与事实已经无从区别。

第四章 良好的愿望与糟糕的实践:心理治疗中的“闭环思维”

心理治疗是治疗师和患者之间私下进行的一种交流,没有人可以监视治疗过程并指出其中的错误。由于不少治疗师没有接受过科学训练并且缺乏质疑精神,只看重临床经验,他们的所见所闻会强化他们已有的观念,而他们已有的观念又决定了他们能观察到的内容,形成一种闭环思维。如果病人康复了,那就说明治疗是有效的;如果病人未见好转,那是因为病人对治疗有抵触心理而不能自拔。

由于科学方法论没有被使用,导致证实偏差大行其道。治疗师坚信患者受到过虐待,永远不接受患者说“不”,说“不”意味着对方在压抑在隐瞒。因此出现了大量错误的治疗,错误的调查访谈,使大量幼儿园老师蒙上虐待儿童之冤,父母蒙受虐待子女之冤。

科学的思维方法能够避免这种闭环思维。因为科学方法意味着可以运用程序证明我们的预言与假设是正确的,也可能证明他们是错误的。

第五章 司法系统中的失调与自我辩护

大部分人都会相信司法体系能够以公正合法的方式运行,寻找真相,然而司法人员的自我辩护,会导致司法体系埋葬真相。

检查官相信自己不会让一个无辜的人受了牢狱之灾,而让罪犯逍遥法外,翻案会让检查官产生强烈的认知失调,所以检察官会坚信自己没判错案,不能释放这个人,于是自我辩护不仅把无辜的人投进了监狱,还让这些人一直呆在里面。侦察人员认定嫌疑犯就是凶手,然后只寻找能证实自己推测的线索,而忽视其他环节。审讯人员事先就持有偏见,无辜的嫌疑人越是否认自己有罪,审讯人员越是坚信嫌疑人在说谎,相应的施加更多的压力。调查显示,有15-25%的囚犯认了他们没犯过的罪。因为长达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的审讯让嫌疑人精疲力竭,他们只想要睡觉,而承认审讯人员替他们准备好的解释是唯一可能的途径。

为了清除自我辩护引起的错误,司法系统的深入改革非常必要。比如将认知失调原则证实偏差等应用到司法人员的培训中,对审讯过程进行录像录音等。

第六章 爱情杀手:婚姻中的自我辩护

绝大多数夫妻离婚,都是长期的累积所致,他们以滚雪球的方式为自己辩护而责备对方,总是盯着对方的差错,而对自己的优点、态度和行为方式则极力辩护。争吵会逐渐升级到羞辱,甚至产生最具有破坏性的情绪-蔑视。蔑视让对方感受到没有得到爱,不受尊重,导致心理上的疏远,将自己封闭起来。

研究表明,美满的夫妻关系中积极交流(如爱,温存和幽默)与消极交流(如烦恼,抱怨和争吵)之比为5:1,这是婚姻关系的临界点,当比例小于5:1时,这段关系将很难延续。

如何避免婚姻中的自我辩护呢?我们不应该因为对方的错误来判断对方这个人。人和错误不是一回事。当你这个人本身遭到批评,而不是为行为而遭到批评时,会产生强烈的窘迫感和孤立感。幸福的婚姻关系中,伴侣都能认识到人和事的区别。幸福的夫妇原谅对方就像原谅自己一样,他们把对方的错误归因与当时的情景以便谅解对方,一旦对方做了一件充满爱意的事情时,他们就会相互赞美。

第七章 创伤、裂痕、战争与自我辩护

我们都可能有意或无意伤害过他人,也都会觉得自己受到过一连串不公平的对待。自我辩护能让我们在加害者与受害者之间瞬间转换而不自知。加害者会通过自我辩护将自己的责任最小化,并尽快忘掉发生的事情。受害者会为自己持续的愤怒和斤斤计较进行辩护,将对方的行为描述成蓄意作恶,并且念念不忘。

当人们开始思考冲突是谁挑起时,不管是家庭冲突还是国际争端,人们都不会认为挑起是非的责任在自己,加害者认为是对方罪有应得,受害者则利用各种机会进行报复,于是冲突进入了压迫与复仇的泥潭。比如说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复杂纷扰的战事。

为解决长期的冲突,加害者单方面的道歉不一定能缓和消除受害者的痛苦,受害者单方面的原谅会使加害者没有了认错的动机,可能会继续做出不公平的行为,所以双方必须同时放弃自我辩护。曼德拉和德克勒克各自放弃自我辩护,避免流血冲突,创造条件使南非走向了民主。

第八章 承认错误,放弃自我辩护

承认错误的确很难,因为自我辩护几乎是自动形成的,但是了解认知失调以及自我辩护是如何起作用的,能够让我们主动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当错误还是一颗种子的时候便能够认识到它并加以改正,总比让它长成根深叶茂的大树要好的多。

人们尊重那些敢于承认错误的人。当我们去评价一个人时,我们依据的并不是他是否犯过错,而是犯错后他是怎么做的。例如,肯尼迪总统主动承认入侵古巴行动的失败错在于他,使他的支持率大增。

犯错不代表愚蠢或者柔弱,并不是一个需要去否认的可怕的失败经历,而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从错误中学习能让我们获得更好的个人成长,更好的人际关系。教育孩子不怕犯错非常重要,不怕犯错的孩子在学习中更愿意去不断尝试挑战,不怕失败,从而表现更好,收获更多。

你可能感兴趣的:(十分钟读完《错不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