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快乐,就多思考大道理

想快乐,就多思考大道理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经常思考大道理,写作和谈话才能够以小见大,化腐朽为神奇。生活有趣还是枯燥,,深刻还是浅薄,关键在于人。人有什么样的心态和思维模式,就会发现什么样的世界。

思考什么比如何思考更重要。人要不经常思考人生中长远的大事情,就会被眼前生活中鸡毛蒜皮的小事情纠缠和烦恼,剪不断,理还乱,无穷无尽,难以自拔,俗称钻牛角尖。

心之官则思,总要给它一些事情去琢磨,否则就会妄念纷纷,或者为已经逝去的过去而悔恨,或者为还没有发生的未来而忧虑。。

哲学家喜欢思考人生的终极目的和意义,喜欢追问灵魂、永恒、死亡和不朽等等永远没有明确和固定答案的问题,于是摆脱了被日常琐事的困扰,获得了心灵的淡泊和宁静,心量的豁达大度和身体的健康长寿。

世界上并没有能够被所有人理解和认可的终极的真理,只有对真理永不止息的探索和追求。真理和怀疑永远不能分割,相辅相成。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只有死死抓住某些观点不放,用它作为绝对标准去衡量其他思想的花岗岩脑筋。

克里希那穆提说:“一个顽固不变、死守理论的思考者,是一个不假思索的人,因为他遵循着一个模式;他重复着说过的话,循着一个窠臼去思考。”现实中,抱着各种理论去思考,用各种理论去衡量别人的思想的价值,读死书,死读书,读死书,的确大有其人。

郭沫若先生说:“人是活的,书是死的。活人读死书,可以把书读活。死书读活人,可以把人读死。”我过去就经历过许多年食而不化的读书状态,尽信书,几乎死在活书中。

有远大宏伟目标和追求的人心胸比较开阔,眼界比较高远,思维相对深刻和圆融。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墨子说“志不强者智不达”,诸葛亮说“志当存高远”。

锅盔不可能大过锅,梦想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这个梦想就是古人说的志向、理想和信仰,就是人的心理依靠和精神目标。理想和信仰的价值和意义并不在于能否实现,而在于它能使我们超越自己,超越小我,超越生死,体验永恒。

理想和志向也许永远无法真正和完全变成现实,却可以激发我们的热情和行动,使我们充满责任心,充满希望、乐趣和活力,充满自信和爱心,魅力四射,光彩照人。

生活中有一种人死气沉沉,暮气横秋,面无表情,对人冷漠。就是因为缺乏内心的充实,缺乏人生目标,没有信仰和精神寄托,所以活成了“活死人”和“行尸走肉”,仿佛电脑只有硬件而没有软件,活在没有头脑的世界中。

有的人二十岁就死了,只是七十岁才被埋葬。诗人臧克家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当我们不给别人和社会创造价值时,自己的价值就无法体现,就感觉不到活着的趣味和意义。

所以智慧的人总是千方百计帮助别人,关心别人,使别人快乐,使别人成功,从而得到充实和快乐,体验到价值感和存在感。我们为别人考虑越多,自己的问题就越少。度人就是度己。

我们给出去的一切最终都会像飞旋镖一样返回自己身上,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原理不但适用于物理学,也适用于社会和人生。我们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样对待我们。我们的人生经历和遭遇,完全是由自己的心念和行为主宰和决定的。

把握了现在,就把握了过去和未来。

想快乐,就多思考大道理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齐悦梦想大型社群第40篇

你可能感兴趣的:(想快乐,就多思考大道理)